【其实晋昭侯姬伯并不蠢,相反的他比很多历史上的君王都聪明。】
【晋昭侯姬伯,为什么会选择了另一条路,这主要是因为,他相比于晋文侯姬仇,秦文公这些人来说。】
【见识有那么一些差距。】
【认知少了一个层次。】
【没有看到更高的格局。】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问题,导致了晋昭侯姬伯满盘皆输呢?】
【这就要看一看,秦文公对当时局势的分析。】
嬴秦
晋昭侯姬伯被刺杀的消息,传到了嬴秦之后。
当时,秦国所有的文武都惊呆了。
“怎么会是这样?”
“输的怎么可能会是晋昭侯姬伯呢?”
“而且,曲沃桓叔根本就没有攻打他呀!”
嬴秦本来还想着,趁着两军大战,他们在后面捡便宜的。
结果战争还没有开启,晋昭侯姬伯就被干死了。
这也太难以接受了。
秦文公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中的问题:
“肯定是晋昭侯姬伯,被自己的六卿给出卖了!这点想都不用想。”
当这个答案说出之后,秦国的臣子更为惊讶。
这比曲沃桓叔以小博大干掉了晋昭侯姬伯,更让他们无法接受。
“主君,晋文侯姬仇,推行三军六卿的改革变法,才有了晋国六卿能够执掌大权。”
“而晋昭侯姬伯虽然说没有直接干掉晋国的宗族,但也是在削弱晋国宗族的势力,这对于晋国六卿来说,应该是对他们有利的呀!”
“为什么他们要站在反对派的一面呢?”
这就是他们最无法理解的事情。
秦文公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的敲击:
“这才是,权谋最可怕的地方。”
“因为今天的敌人也可能就是明天的盟友,而今天的盟友,明天就可能会背刺你。”
为什么?
秦国丞相到现在还是无法想通其中的,关键。“难道这是恩大成仇?”
不不不!
“什么恩大成仇,这都是从表面来看的,真正分析了内里的因素,就一个,利益!!”
“因为晋昭侯姬伯已经损害了晋国六卿的利益。”
当秦文公宣布这个答案后,很多人脑子乱成了一团。
有人当即就打断秦文公,不解的询问:
“主君,你让我们先捋一捋,你是说,晋昭侯姬伯推行有利于晋国六卿的改革,最后还伤害了晋国六卿的利益?我理解的没错吗!”
没错!
秦文公点了点头。
“那到底是怎么伤害的呢??”
“不是说改革变法,都会有利于新兴阶层吗?”
“怎么晋文侯姬仇的改革变法,却会打击到新兴阶层?”
臣子们一个个感觉思维混乱了。
秦文公喝了一口茶汤,才缓缓的说出了这件事情的真相:
“晋文侯姬仇,他所使用的新制度,是跟周公旦的分封制度完全相反。”
“分封制度是把权力从中央下放给了地方诸侯。”
“而晋文侯姬仇,则是把地方诸侯的权利,全部收归到了中央,形成了中央集权。”
“按理说,六卿应该是最大的受益者。”
“因为他们手中拿到了以前本来属于地方诸侯的权利,还有属于宗族的权利。”
“晋国六卿才是这个制度最大的受益者。”
“他们就应该坚定不移的站在君主第一边。”
“但是!”
秦文公话头一转,用非常冷静的语气说:
“这个制度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
“而这个缺陷就是,权力集中到了中央之后,到底是集中在君主手中,还是集中在丞相手中?”
“这也就是六卿和晋昭侯最大的矛盾!”
“晋昭侯姬伯之所以会被六卿摆了一道,并不是因为他不聪明,而是因为他第一次继承这种制度,根本不了解,集权制度所带来的必然缺陷。”
等秦文公说完,整个秦国朝堂,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感觉到脑子发胀,仿佛被人强行塞进了一些东西。
整个世界观都被人强行扩充了。
【是不是很难理解呢?】
【秦文公,晋文侯姬仇,他们为什么会成为这个时代智慧的天花板呢?】
【就在于他们有着非常宏大的眼光和格局,可以洞悉到所有阶层的利益。】
【中央集权是不是比周公旦的分封制要好得多呢?】
【那是毋庸置疑的!】
【这是一个先进的制度和落后的制度的对比,是更新一代制度的降维打击。】
【但任何制度,当他形成之后,都会有个自身的局限性。】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缺陷和弊端。】
【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制度好不好呢?太好了,但没有一个制度是十全十美的。】
【他会产生属于这个制度特有的内部矛盾。】
【而中央集权大一统非常大的一个弊端,就是封建王朝中存在的永恒话题。】
【君主权力跟臣子权力之争!】
【也就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在古代,权力集中在了中央之后,到底是应该交给皇帝来执行,还是应该交给最高行政长官丞相来把持呢?】
【这就是问题的所在了。】
【晋文侯姬仇是明白这个制度的缺陷,这也是他为什么要在第一时间内清洗整片反动派的主要原因。】
【因为这个时候清洗的反动派,可能会把晋国六卿中野心勃勃之辈,也给清洗掉。】
【但晋昭侯姬伯明显就不理解,晋文侯姬仇所创立的制度,到底有什么弊端。】
【他可能到死都不会明白,明明他的制度对六卿是有益的,明明晋国六卿是靠着这个制度才上位的。】
【最后为什么会有六卿勾结去沃桓叔,把他直接干掉了?】
【这就是当中央集权进行到一定程度,臣子的权力过于膨胀,臣子的野心过于巨大,他们想要把皇帝变成吉祥物,把君主变成傀儡,而自己拿到本该属于君主的权利。】
【从而背叛君主,甚至背叛王朝!】
求催更,求免费的为爱发电,还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