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羁中马)_第966章 山洪,害人,救人(1 / 2)_重生八一渔猎西北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
本站备用网址:n1.49gtk.cc

第966章 山洪,害人,救人(1 / 2)

马晓燕带着照相机,还有笔和本子,她的打算是到了修车的地方,先拍一些劳动的照片,然后再采访一些修路的人的感想。

这件事情对她来说驾轻就熟,所以今天过来的时候心态非常的轻松,这是一个很容易完成的任务。、李龙带着马晓燕去到卖馕的铺子那里,把今天刚打出来的二十几个馕都买光了,放在车座上,然后继续前进。

马晓燕看李龙和卖馕的小伙子还聊了几句,在车里便问李龙:

“李龙同志,你们认识?”

“认识,我经常来他这里买馕,他刚才说,我一来,那些平时起的比较晚的买馕的人就失望了,因为我把早上第一坑的馕买完了,这些人吃早餐就得往后等了。”

“去修路的人有多少,这些馕够吗?”马晓燕问道。

“有二十几个吧。他们自己带干粮的,我买的馕是补充。修路的劳动量挺大的,有些人带的干粮不够吃,那我买的馕就能应个急。”李龙一边开车一边说道,“昨天我们打到了野猪,中午加了餐,今天就不知道有没有好运气了。”

“你昨天还打到了野猪?”马晓燕惊奇的问道,“大不大?我看你打猎很利害啊。”

“还行吧,刚好碰上了。”李龙笑笑,“天山很大,野生动物虽然多,但分布的比较广,碰到了就好打,碰不到那就不好说了。”

李龙的意思是,能打着那当然就改善伙食,打不着就只有啃干馕。

马晓燕自然是没意见。这时候大家的生活水平还相对比较低,外出任务啃干馕是很正常的情况,偶尔有包榨菜咸菜啥的,就已经算是比较丰富了。

当然她还是希望李龙能打着猎物,这样的话野餐标准就提高了不少。

谁不想吃顿好的呢?

哪怕到三四十年后,华夏人工作赚的钱,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都花在了吃上,所以所谓的恩格尔系数,对于华夏人来说,并不适用,毕竟欧美大部分国家的食物就是食物,称不上美食,资产到一定丰富的程度,就做其他的了。

大中华不一样啊,天南海南,多少个菜系,交流方便了,每个城市可能有十几种菜系,各种美食店,那赚了钱还不得吃顿好的?

“这一次修路打算持续多久?有计划没有?”马晓燕还是以工作为主,这车往山里开着的时候,她就已经采访上了。

“初步计划是先干半个月,修几公里的路出来——昨天一天能修出三四百米来,这样三四天就能修一公里路出来。我们现在先修着,边修边总结经验教训,后面修起来就会容易一些。”

“那目前碰到有什么困难没有?”马晓燕一边飞速的记着一边又问着。

因为是速记,这时候字迹并不好看,所以她一边写一边还抬头观察着前面的李龙,不想让他看到这时候自己的字迹。

“目前还没有,不过估计很快就会出现,修路嘛,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李龙笑笑说。

到了清水河村的时候,有等着的小孩告诉李龙,孟海他们已经进山了,李龙便发动车子继续前进。

“孟连长挺有心的嘛。”马晓燕感慨着,“还知道专门提醒你一下,这样就节约时间了。”

“孟连长的情商挺高。”李龙随口解释了一句,解释完就后悔了。

“情商?”马晓燕果然捕捉到了这个词,“我是听说过智商,这情商是啥?”

“就是为人处世嘛,办事周到。”李龙简单解释了一下,“有些人就想不到这些。就跟智商一样,做同样的作业题,有些人就会一种解法,智商高的就知道好几种解法。”

行吧,这样解释也算差不多。

智商这个词本身就是外来的,马晓燕就想着情商这个词,后来觉得这算不算是“城府”、“圆滑”?

吉普车进山口的时候,李龙往前看了看说:“昨天晚上山里好像下雨了,这路面都是湿的。”

“是啊,看着灌木叶子上还有露水,应该是昨天留下来的雨点子吧?”马晓燕也发现了这一点。

“那得赶紧过去看看,看路有没有受影响。”李龙踩下了油门,加快了速度。

吉普车开到修路那里的时候,发现孟海已经带着人在修路了。

修路的方式和昨天一样,依然是前面砍树,后面拉树,拖拉机把路面拓宽压实。

因为昨天晚上下了雨,路面有些湿滑泥泞,踩上去会带起一脚的泥。

来干活的虽然抱怨,但一个个脸上都没什么生气的意思,大多只是调侃,该干的活还是要干。孟海没开拖拉机,来回协调着,时不时的喊一声让大家注意安全。

李龙的吉普车停下来之后,孟海手里提着一根棍子走了过来,说道:

“李龙同志来了……马干事也来了啊?”

“你们来的早啊。”李龙从孟海手里接过棍子,一边捅着吉普车四个车轮子里卷进来的泥一边说道,“这干的有一个多小时了吧?”

“昨天下雨了嘛,这必须得早来。一下雨,干活的效率就下降了,不早来今天的任务就完成不了。”孟海解释着,“就这个,这样下去,看来今天都没办法达到昨天的工程量。”他说着话,从旁边也找了一根棍子帮着李龙捅吉普车轮子上沾的泥。

“没事,天气原因,不必特别赶。”李龙笑了笑说,“咱们干活不必那么机械,该灵活的时候就得灵活。”

把一个车轮子上卷的泥捅干净,他看了看四下天空,说道:“呆会儿太阳一升高,这路面上的泥很快就能晒干,干活是没事。不过看南边还在下雨,说不定会有洪水,咱们修的路在河滩上,得注意防洪,有水下来,一定得赶紧把人招呼着到边上去。”

“知道了。”孟海说道,“这河滩太平,还真得注意。”

牧民们转场选择的路是经过几十上百年考验的。每年转场的时候雪才开始化,还没形成融雪性洪水,所以这条路是很安全的。

而且选择的路尽量的平坦宽敞,地形利于大量的牲畜通行,这样至少在中间休息的时候,不至于让几百上千头牲畜挤在狭窄的山沟里。

这样的地方通常就是平坦的河沟。

等转场完,到六月份,融雪性洪水来了,把这里冲刷一遍,这事和转场影响就不大了。

但和修路影响挺大的。

八十年代信息资讯非常不发达,大家见识到的洪水无非就是河里水涨了,水库泄洪了。

李龙可是从短视频里见过那些在河边露营人被突然出现的洪水冲走的画面的,他知道这洪水的威力。

但孟海他们不知道,所以李龙还是挺在意的。

不说那些短视频里了,就下个世纪初,乌城南山沟里洪水,就冲走了好几位当时比较重要的人——防范意识不强,就容易出事。

所以李龙原本是打算去小木屋那边看看的,但这时候他让马晓燕自己采访,他则提着枪顺着河滩往上游走,想看看上游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发洪水的端倪。

一路往上走了几公里,野牲口的毛都没看到一根,当然洪水的迹象也没有,越往上水流越小。这转场的路是一条大沟,时不时会有一小股子水从旁边的支沟里汇过来,为这条沟里的水增加一点声势。

所有汇过来的水流声势都不大,也很平静,水的颜色也是清澈的,没有一点洪水的迹象。

李龙的心算是放下了一些,然后就开始扩展自己的探索范围,但是扩大了范围之后,依然没发现有什么野牲口。

他猜应该是昨天的枪声把那些家伙吓跑掉了,无奈之下,李龙就只好往回跑了。

刚才看到李龙提着枪往前面走,修路的不少人心情还是挺好的,他们觉得李龙应该是打猎去了。想着中午应该是会有好吃的了,但过了一个多小时李龙又回来了,手里依然是提着枪,背包也没看着膨大多少,显然是没有收获。

不少人是失望的。看来今天要啃干馒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