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帝年幼,太后垂帘听政。
皇室宗亲和许多官员原本没把这位过于年轻的太后放在眼里的,还企图糊弄她,把她架起来争权。
结果就是,那些打着太后和幼帝名义搞事的,有一个是一个,全被太后用雷霆手段给宰了个干净。
其专制和霸道执政手腕颇有吕后之风,额,还有点像摄政王。
除了早已知晓太后在贵妃时就已经干涉朝政的内阁大臣们,勋贵百官皆有点傻眼了。
一个强势能干的上位者,还是个女人,文官集团可没半点欣慰,只有无尽的不喜和抨击。
然而,他们跳脚也没用。
这些人为了制衡摄政王,把权势交到姜昕手里的时候,就别想再收回去了。
百官转头猛然发现,太后的势力早在不知不觉间渗透了整个朝堂。
还有镇北侯的无条件支持,太后几乎可以跟摄政王分庭抗礼了。
而且太后为了反制文官和锦衣卫,不管祖制,培养内宦,重用宦官,设立东厂,其酷吏手段完全不在锦衣卫之下,甚至宦官还更加的忠心。
为此,御史们多次要撞死弹劾太后,觉得她就是个祸国殃民的妖后。
姜昕毫不在意,杀起人来,丝毫没有半点心慈手软。
她不杀,就是他们来杀她了。
权势斗争没什么黑白之分,只有成败。
何况,她是否是一位合格的上位者,不是看她用了什么手段,而是要看她治下的百姓能否安居乐业。
文官们如此恼羞成怒,还不是因为东厂办了几个大案,先是岷江决堤贪污案,又是辽州铁矿私采案,以及严查军户屯田被侵占,还有提拔女官等,皆是动了不少士林豪族和那群大男人们的根本利益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