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看到商品价格曲线(东门喝茶)_第920章 国际大合作(1 / 2)_我能看到商品价格曲线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
本站备用网址:n1.49gtk.cc

第920章 国际大合作(1 / 2)

李先生抹了把激动的泪水,目光坚定地看向众人:

“各位,超氢燃料的成功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要立刻着手研发新的可回收火箭。

把超氢燃料真正应用到实际航天任务中,让华国航天再上一个新台阶!”

项目组迅速重新整合,化学组、材料组和航天工程组再次紧密协作,投入到新火箭的研发工作中。

航天工程组的陈工率先道:“新的可回收火箭,整体架构设计是关键。

我们要充分考虑超氢燃料的特性,重新规划火箭的布局和推进系统。

我觉得可以采用分段式设计,这样在回收过程中能更好地控制各部份。”

化学组的王教授接着说:“没错,超氢燃料的燃烧特性决定了推进系统的设计。

我们要根据燃料在不同阶段的燃烧速度和推力需求,精确调整推进器的参数。

而且,燃料储存和输送系统也要重新设计,确保在火箭飞行过程中燃料供应稳定。”

材料组的刘博士皱着眉头说:“新的火箭对材料的要求更高了。

除了之前研发的能承受超氢燃料环境的复合材料容器,火箭外壳和其他关键部件也需要更轻、更强、更耐高温的材料。

目前现有的材料可能无法满足全部需求,我们得继续研发新型材料。”

李先生点点头:“大家说得都很对,困难确实不少,但我们不能退缩。

各小组按照这个思路,分别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然后我们再集中讨论。”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工作,各小组都拿出了初步的设计方案。

在项目组的集中讨论会上,大家各抒己见。

陈工拿着设计图纸说:“我们航天工程组设计的分段式火箭架构,在模拟飞行中表现良好。

但在回收阶段的模拟中,发现各段之间的连接和分离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回收失败。”

王教授补充道:“化学组这边,推进系统的设计基本完成。

但在燃料输送管道的材质选择上,我们有些犹豫。

现有的几种材料在耐高温和耐腐蚀性上都有一定缺陷,可能会影响燃料输送的稳定性。”

刘博士也说道:“材料组研发的新型火箭外壳材料,强度和耐高温性都达到了预期。

但这种材料的重量比我们预想的要重一些,这会增加火箭的发射成本和难度。”

李先生沉思片刻后说:“这些问题都很关键,我们不能忽视。

大家再回去深入研究,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尤其是回收阶段的连接和分离机制,这是新火箭研发成功的关键之一。”

接下来的日子里,项目组的成员们再次投入到紧张的研究中。

他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无数次的模拟实验和计算。

终于,陈工兴奋地跑到李先生的办公室:

“李先生,我们航天工程组找到了解决回收阶段连接和分离机制问题的方法。

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磁连接装置,在火箭飞行过程中能牢固连接各段,在回收时又能通过精确控制电磁力实现快速、稳定的分离。”

李先生眼睛一亮:“太好了!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思路。

那化学组和材料组那边怎么样了?”

这时,王教授和刘博士也走了进来。王教授笑着说:

“化学组经过反复试验,找到了一种新型的合金材料,用来制作燃料输送管道。

这种材料不仅耐高温、耐腐蚀,而且成本相对较低。”

刘博士接着说:“材料组也对新型火箭外壳材料进行了改进。

我们通过添加一种特殊的添加剂,在保证强度和耐高温性的前提下,成功降低了材料的重量。”

李先生高兴地站起身来:“大家这段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

既然各个关键问题都解决了,那我们就尽快开始制造新的可回收火箭原型。”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的可回收火箭原型很快制造完成。

实验场地再次热闹起来,科研人员们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最后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随着倒计时的结束,火箭底部喷射出耀眼的超氢燃料火焰,缓缓升空。

大家都紧紧盯着火箭,心中充满了期待。

然而,当火箭飞行到一定高度,准备进行回收阶段时,意外发生了。

火箭的一段突然失去了控制,在空中剧烈摇晃起来,紧接着发生了爆炸。

现场顿时一片寂静,随后传来一阵叹息声。

李先生脸色苍白如雪,还在事前他已经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

沉吟片刻,他迅速组织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

很快,此事就有了结果。

没有半点犹豫,李先生立刻召开事故分析会。

会上,陈工满脸愧疚地说:“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是回收阶段的电磁连接装置出现了故障。

在火箭飞行过程中,电磁力出现了波动,导致连接不稳定,最终引发了爆炸。”

王教授皱着眉头说:“这可能和超氢燃料的燃烧特性有关。

在回收阶段,火箭的速度和姿态发生变化。

超氢燃料的燃烧也变得不稳定,这可能对电磁连接装置产生了干扰。”

刘博士也说道:“而且,火箭外壳材料在高温和高速气流的作用下,可能发生了微小的变形。

这也影响了电磁连接装置的正常工作。”

李先生听完,深吸一口气道:“大家不要气馁。

虽然这次实验失败了,但我们也从中吸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咱们接下来要重新审视整个设计方案,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

陈工点点头:“李先生,我们航天工程组会重新优化电磁连接装置的设计,增加抗干扰能力,确保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稳定工作。”

王教授也道:“化学组会进一步研究超氢燃料在回收阶段的燃烧特性,为推进系统和电磁连接装置的设计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刘博士:“材料组会对火箭外壳材料进行更严格的测试和改进,提高其抗变形能力和稳定性。”

李先生满意地说:“好,大家重新振作起来。

失败是成功之母,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研发出成功的可回收火箭。”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项目组的成员们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

每个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火箭的改进工作中。

陈工带领航天工程组的成员日夜守在实验室和模拟场地,对电磁连接装置进行了无数次的优化和测试。

他们不断调整电磁力的参数,改进装置的结构,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环境。

经过一次次的失败和尝试,终于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电磁连接装置。

不仅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而且连接和分离更加稳定可靠。

王教授则带领化学组的成员深入研究超氢燃料在回收阶段的燃烧特性。

他们在实验室里搭建了模拟回收环境的装置。

对燃料在不同速度和姿态下的燃烧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记录。

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他们为推进系统和电磁连接装置的设计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

使得整个火箭系统在回收阶段能够更加稳定地运行。

刘博士带领材料组的成员对火箭外壳材料进行了更加严格的测试和改进。

他们将材料放置在高温、高速气流等极端环境下进行长时间的试验。

观察材料的变形情况,并根据试验结果不断调整材料的配方和工艺。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改进,终于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火箭外壳材料。

不仅强度和耐高温性进一步提高,而且抗变形能力也大大增强,同时重量还进一步减轻。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可回收火箭的改进工作终于完成。

新的火箭被运送到了实验场地,科研人员们再次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最后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李先生坐在发射台中心,安静的等待。

随着各部门陆续汇报完毕,李先生慢慢站起身:

“现在我宣布,咱们的可回收火箭正式发射。”

说完,他按动了红色发射按钮。

十、九、八……

三、二、一。

发射!

随着倒计时的结束,火箭底部喷射出耀眼的超氢燃料火焰,缓缓升空。

这一次,火箭在飞行过程中表现稳定,各个系统都正常运行。

当火箭飞行到一定高度,准备进行回收阶段时,大家都紧紧盯着火箭,心中充满了期待。

只见火箭按照预定的程序,各段之间顺利地进行了连接和分离,最终稳稳地降落在了指定的回收区域。

现场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李先生和项目组的成员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眼中闪烁着喜悦的泪花。

消息传开后,整个航天界都为之震动。

其他国家的航天公司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联系李先生,表达了寻求合作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