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岳召集了团队的核心成员。
大家围坐在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投影仪上展示着智能驾驶汽车的相关资料和初步设计方案。
“各位,如今我们在6G技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这只是我们科技征程的一部分。
接下来,我们要把目标投向汽车的智能驾驶领域。”张岳目光坚定,语气沉稳地说道。
团队里的年轻工程师陈宇兴奋地挥舞着手臂:
“张总,这可是个超有前景的方向啊!
智能驾驶一旦实现大规模应用,将彻底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经验丰富的老专家王教授却微微皱眉,谨慎地说:
“张总,智能驾驶技术难度极大,涉及到传感器、算法、通信等多个复杂领域。
而且目前行业里竞争也很激烈,我们贸然进入,风险不小啊。”
张岳微微一笑,自信地回应:“王教授,风险与机遇总是并存的。
我们拥有强大的6G技术,这为智能驾驶提供了坚实的通信基础。
高速稳定的网络能让车辆实时获取周围环境信息,做出更精准的决策。
而且,我们团队一直以创新和突破为宗旨,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大家听了张岳的话,纷纷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决心。
“那我们从哪里入手呢?”詹苏苏问道。
张岳走到投影仪前,指着屏幕上的方案说:“首先,我们要组建一支跨领域的专业团队,包括传感器专家、算法工程师、通信专家等。
然后,集中精力研发高精度的传感器,这是智能驾驶的‘眼睛’,只有看得准,才能开得稳。
同时,利用我们的6G优势,优化车辆的通信系统,确保车辆与外界的信息交互零延迟。”
听到他的话,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等会议结束,詹苏苏找到张岳,一脸疑惑问:“咱们不是已经有汽车智能驾驶技术了吗?
而且三羊汽车那边做的挺不错,你怎么还要重新研究?”
张岳微微一笑:“我知道,三羊汽车上那边的确挺不错。
但那只是5G技术,和6G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我这次研发的是6G汽车的智能驾驶。
你知道什么是6G吗?”
詹苏苏眨了眨眼:“那6G有什么特别之处?”
张岳走到窗边,望着窗外川流不息的车辆,缓缓说道:
“6G,可不仅仅是速度比5G快那么简单。
它就像是一个超级智能的大脑,拥有更强大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
在智能驾驶领域,6G能让车辆实现真正的‘车路云一体化’。”
他转过身,重新回到詹苏苏身边,继续解释:
“比如说,通过6G网络,车辆可以实时与道路基础设施、云端服务器进行高速数据交互。
这样,车辆不仅能获取自身的行驶状态信息,还能提前知晓前方道路的交通状况、天气变化,甚至是其他车辆的行驶意图。
这就好比给车辆装上了一双‘千里眼’和一对‘顺风耳’。
让它能提前预判危险,做出更安全、更高效的行驶决策。”
詹苏苏听得入神,微微点头:“听起来确实很强大。
但目前6G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我们真的能这么快就把它应用到智能驾驶上吗?”
张岳自信地拍了拍詹苏苏的肩膀:“当然可以。
咱们团队在6G技术上已经有了深厚的积累和突破,这是我们的优势。
而且,科技的发展就是要敢于挑战和突破。
虽然目前会面临一些技术难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研发和创新,就一定能攻克它们。”
詹苏苏若有所思:“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推进这个项目呢?”
张岳走到会议桌前,拿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
“我们主要和通信领域的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共同优化6G网络在智能驾驶场景下的应用。
同时,加大对传感器和算法的研发投入,提高车辆的感知和决策能力。”
詹苏苏皱着眉头,一脸茫然:“张总,我没听明白。”
张岳笑道:“说起来很简单。
和传统5G智能技术技术相比,6G最大的优点,除了给驾驶者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
最重要的是可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詹苏苏一愣:“是吗?那6G怎么就能最大程度避免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张岳耐心解释:“很简单,你想,传统的驾驶方式,驾驶员主要靠自己的眼睛和反应来判断路况。
但人的反应速度是有限的,而且视野也有盲区。
可有了6G就不一样了,车辆通过6G网络能和道路上的各种传感器、其他车辆以及云端服务器实时连接。
比如说,前方有个行人突然从路边冲出来,咱们人眼可能还没看到。
但车辆通过6G网络接收到的道路传感器信息,就能提前知道这个危险情况。
然后自动刹车或者避让,这样是不是就能避免很多事故了?”
詹苏苏眼睛一亮,但还是有些担忧:“听起来是很厉害,可要在三个月内造出第一台6G汽车,这难度是不是太大了?”
张岳笑道:“难度大是肯定的,但咱们不能因为难就退缩。
咱们有6G技术的优势,还有这么多优秀的团队成员,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办不到的事。”
接下来的日子里,团队成员们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工作。
传感器专家李博士带领着他的小组,日夜奋战在实验室里,试图研发出精度更高、反应更快的传感器。
然而,在研发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新研发的传感器在复杂环境下,比如暴雨、大雾天气,数据传输会出现延迟和误差。
李博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召集小组成员开会讨论:
“咱们必须得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不然这传感器就没法用在6G汽车上。”
团队成员们各抒己见,有的提出增加传感器的数量,有的建议改进传感器的材质。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无数次的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新的算法。
能够有效提高传感器在复杂环境下的数据传输稳定性和准确性。
与此同时,算法工程师小王也遇到了难题。
他要为6G汽车设计一套智能决策算法,让车辆能够根据各种路况和传感器传来的信息,做出最安全、最合理的行驶决策。
但算法的复杂程度超出了他的想象,每次测试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
小王有些沮丧,他找到张岳倾诉:“张总,这算法太难搞了,我感觉我快坚持不下去了。”
张岳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小王,别灰心。
每个伟大的发明都会遇到困难,这正是考验我们的时候。
你再仔细分析分析那些错误出现的原因,和团队成员一起讨论讨论,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解决办法。”
在张岳的鼓励下,小王重新振作起来。
他和团队成员们一起,对算法进行了反复的优化和测试。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他们终于设计出了一套高效、稳定的智能决策算法。
而通信专家们也在为优化6G网络在智能驾驶场景下的应用而努力。
他们和通信领域的合作伙伴紧密合作,不断调整网络参数,确保车辆与外界的信息交互能够达到零延迟。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网络信号干扰的问题。
但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改进,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个月的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验收成果的时候。
在国岳汽车厂的试验场上,第一台6G汽车静静地停在那里,闪耀着科技的光芒。
张岳和团队成员们围在汽车旁,心情既紧张又激动。
詹苏苏深吸一口气,说道:“张总,咱们开始测试吧。”
张岳点了点头,亲自坐上了驾驶座。
他启动汽车,缓缓驶向试验场。
在行驶过程中,汽车通过6G网络与周围的环境进行了实时交互,传感器准确地感知着周围的一切,算法根据传感器传来的信息迅速做出决策。
当汽车行驶到一个模拟的复杂路况区域时,突然从旁边冲出一辆模拟的故障车辆。
还没等张岳反应过来,汽车就自动刹车并避让,稳稳地停了下来。
现场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詹苏苏激动地跑过去,对张岳说:“张总,我们成功了!我们真的造出了第一台6G汽车!”
张岳走下车,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我们团队智慧的结晶。
有了这台6G汽车,我们离改变人们出行方式、减少交通事故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团队成员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一刻,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得到了回报。
詹苏苏很快再次找到张岳:
“张总,咱们这6G智能驾驶技术是成功了,你觉得应该怎么去推广?
尤其是现在市面上智能驾驶技术那么多,咱们怎么让大众快速接受咱们的新技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