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二妹王安琴返校,他让她顺路去邮局寄了,省得自己再跑一趟。家里如今啥都不缺,没必要来回折腾。
剩下的日子,就是蒸饼、蒸面,熬糖做板糖、花生糖、芝麻糖。三奶奶带着她大儿媳,王兴业的媳妇陈桂香,也过来搭把手。
甭说同村的情分,单论这亲家关系,也得来帮忙。乡下就是这样,谁家有点活计,关系好的都会伸把手。
大事更是全村出动。人情记着,下回还上就行。当然,真遇上过不去的坎儿,那份情谊也就不提还了。管饭,那是必须的。
这些活计一直忙活到月底才算消停。院墙根下,用温水泡发、催过芽的蚕豆豌豆,已经窜出老高,绿油油一片。要是直接埋土里,这冷天儿,压根儿发不了芽。
村里水田的沟渠,沿着小河挖,工程小,前些日子早就完工了。一百多号壮劳力,干起活来风卷残云。
大棚那边,王兴业和王国安领着村里一帮妇女,赶在月底前也全弄利索了。
王安平去指点过几回,主要是教他们用平整的石块把大棚地隔成一块块方畦。
石头铺道,以后摘菜运东西都方便,省得踩一脚泥。可别小瞧了这些大字不识的庄稼人,他们的智慧灵光着呢。
细竹搭的棚架,底下用粗竹筒打孔固定,插得稳稳当当。
一群妇女在大棚里边忙活边唠嗑:
“嘿,你们说邪门不邪门?就顶上蒙这么一层东西,待里头跟蒸笼似的,热得人发慌!”
“可不是嘛!今儿天本来就暖,穿着棉袄还嫌热,钻这里面更受不住。我得出去透口气!”
王安平看着背着手、叼着旱烟袋东瞧西看的三爷爷王信,笑道:“三爷爷,没哄您吧?这温度,种啥不成?庄稼长靠的是日头,不过等下了大雪,最好再用芦苇编个厚草帘子盖上,白天掀开,夜里盖上,能保住不少热气儿。”
王信点点头,感慨的说道,“好啊!好啊!真是没有想到这么小玩意,罩起来,这里面的温度这么高!”
“别说穿着棉袄了,就算是光着身子待在这里,那也感觉热得慌。”
“今年的冬天,村子里面的人要过好日子喽!到时候把那边让出来,让大家伙冷的时候,就待在里面。”
王安平听着王信的话,哭笑不得,“您可好了吧!还有记住了,这是最后一次,大棚里面不准抽烟!万一要是火星子,到时候真就歇逼了。”
王信看了一眼手里面冒着烟的烟枪,尬笑了两声,蹲了下来,将手里面的烟枪倒过来,对着烟枪拍了拍,将里面燃着的烟丝倒在地上。
然后伸出脏兮兮的棉鞋,将烟丝给踩灭,转过身来大喊了一声。
“都给老子听着,大棚里面不准备抽烟,周围不准有明火!谁要是大棚里面抽烟,或者是在周围有明火的话,看老子怎么收拾你们。”
王安平忍不住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