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57,从深山老村开始致富(洪二少)_第538章 话里有话(1 / 2)_我的1957,从深山老村开始致富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
本站备用网址:n1.49gtk.cc

第538章 话里有话(1 / 2)

“安平啊!你这是风风火火的干啥去呢?”族五伯扛着锄头,刚从地里回来,迎面碰见王安平。

“五伯!”王安平停下脚步,“正要去三爷爷家找他商量点事儿,您来的时候他在家吗?”

“在哩在哩!”五伯笑着点头,用粗糙的手背抹了把额头的汗,“我刚打他家门口过,还听见他跟三婶在屋里头说话呢,嗓门亮堂着。”

“那行!您忙着,我这就过去。”王安平说着就要走。

“去吧去吧!”五伯挥挥手,脸上是庄稼人特有的淳朴笑容。

刚走出没多远,还没到三爷爷王信家门口,就见老爷子嘴里叼着他那杆磨得油亮的黄铜烟枪,背着手,正慢悠悠地踱着步子迎面走来,鞋底蹭着土路发出沙沙的轻响。

“安平啊!这是奔我家去呢?”王信眯着眼,吐出一口淡淡的烟雾。

“对,三爷爷,正找您呢。”王安平快步上前。

“啥事?看你这神色,棚里有情况了?”王信把烟枪从嘴里拿下来,在鞋底上轻轻磕了磕烟灰。

“是黄瓜的事,”王安平言简意赅,“今儿去大棚仔细瞧了,头茬瓜已经能摘不少了,几十斤是有的。关键是这天儿越来越暖和,藤子窜得快,花骨朵也多,眼瞅着产量就要井喷。咱得赶紧定个章程,是照老规矩卖给公社的农副产品收购站,还是咱自己组织人手拉出去卖?”

王安平心里清楚,这年月目前政策上并没有禁止农民摆摊卖菜。

尤其是眼下这六十年代初期,农民在集市、镇子上摆摊卖自家吃不完的菜蔬,更是寻常景象。

即便到了后来管控更严的时期,政策也留了余地,允许在供销社或公社组织的“赶集”活动中,出售一些特定的手工品或集体产品。他们这是村集体的产业,只要大队开好证明,路子是通的。

王信听了,眉头习惯性地皱起,像田垄上深刻的犁沟。他沉吟片刻,没直接回答,反而问道:“你心里头,更偏向哪边?”

王安平早有盘算:“我琢磨着,先去探探收购站的底。他们要是识货,愿意给个像样的高价收咱这反季的稀罕货,咱们就图个省事卖给他们。毕竟这大棚黄瓜,费了多少人工、柴火、心血?成本可比应季的高多了!他们要是抠抠搜搜,给个白菜萝卜价,那咱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收购站那帮人?”王信嘴角撇了撇,带着一丝了然,“价格恐怕指望不上多好。不过,探探路总没错。走,回家推自行车,咱这就去公社问问!”老爷子做事雷厉风行,转身就往回走。

两人各自回家,推了那辆擦得锃亮的二八大杠出来,跨上车,沿着坑洼不平的土路,一路颠簸着向公社骑去。车轮碾过,扬起细细的黄尘。

到了收购站那间灰扑扑的平房前,王信熟门熟路地进去。

负责的王收购员是个四十出头的精瘦汉子,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看见王信进来,立刻堆起笑脸迎上来,热情得有些过分:“哎哟,王支书!您老可是稀客!快坐快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