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王旗(花下一壶酒)_第152章 证道第一剑(1 / 2)_春秋王旗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
本站备用网址:n1.49gtk.cc

第152章 证道第一剑(1 / 2)

春秋王旗 花下一壶酒 3747 字 4个月前

云海之外的大战还在继续。

海妖一族东海麾下此刻所有的行为都只为了一件事,就是杀了那个正在渡劫的少年人,且不惜代价。

高阳城一侧则恰好相反,所以在顷刻间,高阳城上空的云海就又成为了另外一座高阳城,双方之间针锋相对,杀气盈野,战意冲霄。

东海龙宫前,东海龙王与那位始终没有什么特别反应的酆都鬼侯并肩而立。

这位四海之主此刻看着麾下与对面不断对轰,战事惨烈,脸上表情反而没有了先前的难看与凝重,还更多了几分不胜不还的铁血意味,眼见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他突然转过头看了眼身侧的墨千秋,语气沉静道:“本王一直都没有太清楚,鬼侯此来东海,究竟是为了什么?”

说话间,他转过头看了眼那座云海前的两军战场,淡淡道:“难不成就只是为了看眼前这一出鹬蚌相争的戏码?”

这句话问得很有些像是要问罪的意思,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一句历来都是连用的,若是这位鬼侯当真承认了他就是为了看戏而来,则无疑是等于也承认了他就是想当一把渔翁。

墨千秋听着这位四海共主的问责言辞,并不觉得如何惶恐,反而是淡淡一笑之后不答反问道:“陛下难道不觉得,今日对面起手的这一局棋,有些奇怪吗?”

东海龙王大概是没有想到对方竟会是这种反应,所以闻言先是微微一愣,随后看了眼墨千秋,却见他只是一脸淡笑,没有立刻就要解释的意思,这让龙王更有些意外,也多了几分思虑。

他微微转过头去,重新眯眼去看向那座成了两军必争之地的云海,接着垂下双眸开始在心底复盘。

奇怪的事当然有,比如那位龙泉祖师与那个青衫文士为何要在高阳城上空,当着四面围城的东海大军的面,堂而皇之、光明正大地封印魔尊剑?

这样事关重大的事,不更应该是在万无一失之地,重重护卫之间才最有把握?明眼可见最好的地方,当然就是中土神洲那座临渊学宫了,即便不是在临渊,再如何也不应该是在东海阵前才对。

另外,两位人族绝巅的大神仙倾尽全力封印魔尊剑身,就在咫尺之遥的高阳城中守城修士却无动于衷,反而让一个只有三境的少年人帮那两人护道?

虽然先前那一幕的最后,是李乘仙仗剑而来挡住了东海龙王,但那个少年人后来的一夫当关,同样还是显得有些儿戏了。

如果说这是为了要让这个能同时将练气与炼神合二为一的少年人,能够有一个借着绝境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机会,但这一幕却又等于直接暴露了他的天赋声名,而且是直接暴露在了鬼妖两族的当面!

这绝不是一步好棋,毕竟常理而言,闷声发大财才是最好的选择,而露富于人前这种事,不该是智者所为,想要做局逼迫人入绝境,又以此求破境这种事,哪里都能做,以某些城府之人的能耐,要做这种事实在是太简单了,为何又一定要在这东海高阳城外两军阵前?

此刻的东海龙王不由地表情更加凝重了许多,再次看了眼身侧墨千秋,也终于明白了他那所谓的“奇怪”二字是什么意思。

“那以鬼侯之见,对面人族处心积虑造出来这么一局不合理的棋局,意图为何?”

墨千秋此刻倒是没有看这位海妖共主的脸色,只是定定看着那座云头若有所思,许久之后才叹了口气又缓缓摇了摇头,模棱两可道:“意图是什么不好说,但必然都会应验在那些看起来不合理的地方上。”

东海龙王闻言缓缓点了点头,认可了墨千秋这句话,对方之所以费尽心力摆出来这么大的阵仗,必然不会是为了只在这里耀武扬威,所谓“敌所不欲者,我之必由也”,既然对方的目的最终要应验在那一剑一人上,那么东海要做杀人抢剑这件事的理由,就又多了一重!

一念至此,原本为防万一不准备再出手的东海龙王,下一刻便再次离开了龙宫前,又一次亲身下场,直奔云海而去!

墨千秋始终站在原地,没有要插手的意思,看着东海龙王再一次亲身参战,他虽依旧面无表情,但心底不由笑了笑,有些时候就是这种逼着人拼命的局面,才最容易浑水摸鱼。

酆都鬼侯知道的事,东海龙王不会不知道,但有些事其实没有别的选择,如果今日的四海共主选择了按兵不动,那么将来真出现了某些他们都不愿意见到的结果,东海将难辞其咎!

而且,已经输过一次的鬼族不介意再输一次,可从未输过的海妖一族就未必了。

……

青帝杨文沐与龙泉祖师欧剑甲两人的封印施法仍未结束。

万年前为了将这柄魔剑封印在盐官大阵底下,九洲人族付出了极大代价,陷落了不少足以比得上墨家还有兵家祖师一级的大人物,万年之后这一次,虽然剑灵不在,魔尊剑身本身也有缺漏,但同样还是不会是一件容易事。

如果封印一旦成功,就意味着魔尊剑身从此将不再如之前一样魔气纵横,所以这种几乎等同于临死反扑一样的绝命相扛,就绝不是随随便便抬抬手就能压下来的。

剑道魁首欧剑甲双手持剑,以一身浓厚剑气强行包裹剑身,尽力控制着这把通体漆黑的魔尊剑,以免它借机逃脱。

对面的青帝同样也并不轻松,一身木行灵气遮天蔽日,同样包裹在魔尊剑身上的同时,更是弥漫在两人周围,如同一座封困牢笼小天地,将所有喷薄激荡开来的浩荡魔气全部收纳于灵气牢笼之内,并一点点将之重新压回到剑身之中。

某一刻,当那一股充斥着阴森狠厉气息的魔气被全数压回魔尊剑身之后,这二位人族绝巅大修士瞬间互相对视一眼,各自微不可察轻轻点了点头,如有默契般合力在剑身封印上留了一点细微缺口,如同一道缝隙般并不明显,但确实存在于剑脊上。

两人此举,当然并非力有不逮,也非是藏了什么私心,但就像是提前商量好了一样,开始等待着某个极为关键的契机。

……

少年人心湖之中。

那个身份莫名的白衣一脸兴味看着面色难看的楚元宵,幸灾乐祸说了一句,“这就叫证道第一剑,先斩意中人!”

楚元宵面色阴沉,他终于知道这个家伙为何会说他是来弄死的自己的,选有情道与选无情道,看似是两者相争选其一,但其实对于楚元宵本尊而言,无论选哪一个基本都会是一条不归路。

如果没有猜错,当年那位末代人皇应该是选了前者,所以最后就莫名其妙消失于人间了。

但如果楚元宵现在选择后者,即所谓的无情道,可以想见其结果就会与白衣第一次出现在少年人心湖中时,曾说过的那个神族故事的主人公一样。

末代人皇一剑封天门,将神族中的那些生灵隔绝于天门之外不入人间,是因为他们出自某些天生的创世生灵的实验,斩掉了以私欲为主的七情六欲,成为了绝情绝性的无情生灵,为了所谓的世道永恒,甚至都能毫不犹豫做到自斩!

也正是因为绝情绝性,所以神族从出世那一刻,就将所有的天地生灵,包括人魔妖鬼四族在内,全部视为了有碍天下秩序平衡的绊脚石,力求屠灭一空!

神族举世为敌,有私心七情者皆可斩,用另一种说法来讲,就叫无人不可斩!

中土诸子百家万年已降,孜孜不倦力求找出一条能令天下大同的学问。

儒门讲求仁者爱人,可解决不掉人性有私的问题,只能以“克己复礼”为纲,力求有教无类,教化天下人“仁者爱人”,寄希望于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道门求无,所谓大道无常,是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绝圣弃智,可这个“万民无求”一事,却被后来的人间帝王们拿来做了另外一篇文章,即所谓的愚民之策以求江山安稳,社稷永昌。可惜如此一来,有德者为帝为王,尚能爱民为民,可无德者就成了堂而皇之的欺人太甚不知收敛,天下兴亡,百姓皆苦。

佛门讲空,讲今生果前世因,今世因来世果,万法皆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以此劝导人间众生积德行善,以求来世福报。可到头来却发现,他们连自家某些门徒都收束不住,九洲历史上还曾出现过某些王朝皇帝忍无可忍屠刀灭佛之举,由此可见一斑。

墨门讲兼爱非攻,讲平等无差,但这种事必不容于高高在上的人间帝王,私心作祟不可遏,哪个皇帝又能容许一介黔首黎民可以与自己平起平坐?

法家以严苛法制规行天下,条条框框画好了线条,看似严丝合缝,到最后却全部是向着人间帝王的,法术势全是帝王术,如此一来,帝王有德则太平无事,倘若帝王一旦无德,则整个法家一门就全成了帝王无道的帮凶。

诸子孜孜以求缝缝补补的各家学问,家家都有独到之处,却又都多多少少有所缺漏,所以历经万年仍旧改不掉青史轮回,也同样敌不过神族那真正的“无情”两个字。

难怪当初青云帝国那位国主赵徵曾说,他家那位国师曾嘲讽三教诸子都是缝补匠,而后来楚元宵一行搭乘“龙吟”渡船从兴和洲去往龙池洲的路上,蒙眼魏臣也曾复述过这句话。

有情与无情两件事,大道之争一体两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有情二字赢得了一时,却改不掉轮回,这意味着将来某一天,所谓“海碗倒扣,海水如酒”的那个“海碗”之外,一旦有人打碎了这只碗,那么被扣在碗底下的九洲四海无尽生灵,就都必将被屠戮一空。所谓防不可久,久守必失是兵家至理,谁又知道什么时候,那只“海碗”之外的神族就会打破碗底,冲进人间?

无情二字一旦重回人间,结局同样与前者无异,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以强杀弱,如牛刀宰鸡尔。

楚元宵看着对面这个志得意满的家伙,许久都没有说话,今日之难题,难了人间一万年,不是他一个连书都没读全的少年人可以分出来结果的,毕竟这才是一场真正无解的珍珑棋局。

怪不得心湖之外的那个白衣姑娘,会在这种时候从北海镇北台数万里迢迢来到东海高阳城,也许外面的某些人也希望他楚元宵选有情道吧?

虽然不一定是恶意,但“无情道”三个字实在太重,如果人族的将来要再出现一个神族,而且还是诸子百家中间某些人尽心竭力,自己培养出来的三径同修,那么这个最终的恶果,人族当真赌不起。

其实在这张大算盘之外,还有一些楚元宵并不知道的事,比如当初在兴和洲紫荫河畔,那位一身黑衣的魔道祖师爷曾问过路春觉一句话,说这个少年人是不是过于心慈手软了一些,而那个封号武安君的灰衣文士当时则回了另外一句,“要都像你一样心狠手辣,我怕他以后直接将天下九洲全给沉了塘!”,概出于此。

有些事在有些人眼里其实是早就算好了的,伏脉千里,防患未然。

白衣笑意盎然看着楚元宵进退两难,心底的得意几乎已经到了压不住的地步,看着少年人的眉头皱得越来越深,他的雀跃之意也就跟着越来越浓厚。

九洲过往的万年间,这样的场面他看了一回又一回,某些天赋异禀的修道种子,明明大道无量,可一旦选了有情道就必然注定了开不了天,而那些选了无情道的家伙倒是愿意开天,可还不等他们成长到能开天的那一步,就先被自己人从背后捅了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