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焕的目光似乎飘远了一瞬,但很快聚焦回来,声音低沉平稳:“那段时光…确实艰难。”
“饥饿和寒冷是常态,看人脸色是必修课。”
“我哥哥…他是我唯一的依靠和榜样。”
“他教会我最重要的事:在这个世界上,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头脑和拳头。”
“想要不被踩在脚下,就必须比别人更拼命地读书,更拼命地往上爬。”
“首尔大学法律系?那只是我计划中必须迈过的第一道门槛。”
他的语气没有煽情,只有一种陈述事实的平静,反而更显力量。
他巧妙地强调了“依靠自己”和“往上爬”的意志,隐去了具体辛酸。
崔仁荷认真地记录着,眼中流露出真诚的敬佩:“那真是一段令人尊敬的奋斗史。”
“那么,在首尔大学期间,以及后来成为检察官的道路上,您遇到过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又是如何克服的?”
“挑战无处不在。”李承焕微微后靠。
“在精英云集的首尔大,一个无依无靠的穷小子,本身就是‘挑战’。”
“成为检察官后,面对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老奸巨猾的对手,更是步步惊心。”
“克服的方法?”他嘴角勾起一丝冷硬的弧度。
“很简单:比他们更聪明,比他们更狠,比他们更不择手段…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
最后一句补充得轻描淡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
崔仁荷用力点头,仿佛要把每个字都刻进脑子里:“明白了!那您能具体说说,在您检察官生涯初期,有没有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案件?奠定了您办案风格的那种?”
李承焕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印象深刻的案子很多。比如,《恐怖直播》案。”
他看向崔仁荷,目光锐利。
“一个绝望的普通人,想用炸弹和电视台直播来控诉不公。我负责现场危机谈判和最终处置。”
“那家伙…很聪明,也很可怜。但我必须阻止他伤害更多无辜的人。”
“最终在麻浦大桥上,爆炸还是发生了,我离得很近…”
他顿了顿,仿佛还能感受到那灼热的气浪和巨大的轰鸣。
“…但我活下来了,也救下了当时桥上尽可能多的人。”
“那次经历告诉我,面对极端情况,冷静、决断和承担风险的勇气,缺一不可。”
崔仁荷听得屏住了呼吸,眼睛瞪得大大的:“天哪!麻浦大桥爆炸案!我…我看过新闻报道!原来您当时就在现场最前沿?”
“太…太危险了!那后来呢?那个凶手…”
“他最终放弃了,选择了另一种方式的‘控诉’。”李承焕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但很快恢复平静。
“还有《素媛》案。”
提到这个案子,他的眼神明显冷了下来。
“那个披着人皮的畜生,还有那些试图掩盖、包庇、甚至利用受害者的校长、教导主任之流…他们的所作所为,彻底践踏了人性的底线和法律的尊严。”
“我的职责,就是将他们一个不落地揪出来,送上审判席,接受最严厉的制裁。”
“这个案子让我明白,对付纯粹的恶,怜悯和犹豫都是多余的,必须用最彻底的法律手段将其碾碎。”
他的话语中透出森然寒意,让室内的温度仿佛都降了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