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的老婆是徐慧珍(黄宾)_第611章(2 / 2)_四合院:我的老婆是徐慧珍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
本站备用网址:n1.49gtk.cc

第611章(2 / 2)

拢共还不到1000亩地。

你去看看那财大气粗的怡和洋行,

他们的甘蔗地广袤无垠,

我们与之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宛如小巫见大巫。

但这一片甘蔗林,

可是我们家祖祖辈辈,历经无数风雨,辛苦打拼积攒下来的产业。

从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播下第一粒甘蔗种,

到如今每一根茁壮生长的甘蔗,

每一寸土地,

都倾注着先辈们的心血,

承载着整个家族的希望。

多年来,我们丝毫不敢懈怠,

每日天未亮便起身前往蔗园,

查看甘蔗的生长情况,

精心照料,

施肥、除虫、灌溉,

每一个环节都竭尽全力地用心经营,

只为能将这份产业传承下去,

并发扬光大,

不负先辈们的付出。”

何雨柱微微颔首,

眼神中流露出对林婉婷家状况的深切理解,

那眼神里既有同情,也有共鸣,

轻轻叹了口气,说道: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话锋一转,

李明的目光被田边那片随风摇曳的甘蔗林吸引。

望着那密密麻麻、粗壮挺拔的甘蔗,

在微风中沙沙作响,

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丰收的故事,

李明脑海中不禁浮现出甘蔗生意的种种可能,

好奇心瞬间被点燃。

他微微侧身,

清了清嗓子,

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随意又关切,

接着问道:

“婉婷,我瞧着这甘蔗长得着实喜人,

那咱这边甘蔗的年产量大概能有多少?

刨去成本,到手的纯收益又如何呢?”

林婉婷眼中闪过一丝专业的光芒,

下意识地整理了下衣角,

清了清嗓子,

开始详细地介绍起来:

“咱们所处之地靠近赤道,

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这儿阳光终年充足,

每日日照时长稳定在10-12小时,

清晨的第一缕光总是早早地洒在甘蔗叶上,

开启一天漫长而高效的光合作用,

为甘蔗的茁壮成长提供了绝佳的能量来源;

气候温润,

年均气温维持在25-28摄氏度,

四季如夏,

温差极小,

甘蔗无需经历温度骤变的考验,

能够持续且平稳地生长;

土壤肥沃,

富含有机质,

酸碱值保持在6.5-7.5的理想区间,

每一寸土地都像是为甘蔗精心调配的温床,

特别适宜甘蔗扎根。

就拿种植一亩土地来说,

正常情况下,

能够收获9-10吨的甘蔗。

这产量在其他地区,

尤其是纬度偏高、气候条件多变的地方,

是很难企及的。

在那些地方,

冬季的低温常常会冻伤甘蔗,

夏季短暂的日照时长也限制了甘蔗的糖分积累。

而咱们这儿的甘蔗,

不仅产量高,

而且品质优。

而且啊,

甘蔗的出糖率相当可观,

每100斤甘蔗能够生产12斤的糖。

你仔细算算,

按照这样的比例,

一亩甘蔗妥妥能产一吨多的糖呢。

也就是说种植一亩地,

糖的产量能够达到1000-1200斤左右,

这经济效益不容小觑。

再算上甘蔗除了制糖,

还能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甘蔗酒等副产品,

收益还能进一步提升。”

她顿了顿,

目光缓缓扫过那片广袤无垠的甘蔗林,

眼神中交织着期待与感慨。

微风拂过,

甘蔗叶沙沙作响,

似在低吟生长的乐章。

她伸出手,

指向那片随风摇曳、绿意盎然的甘蔗,

继续娓娓道来:

“别看现在这甘蔗林里的甘蔗,

只是一片充满生机的绿油油模样,

每一根甘蔗都在阳光的轻抚、雨露的润泽下奋力拔节生长。

可等它们成熟了,

那可都是实打实、白花花的银子啊。

不过,

种甘蔗绝非旁人眼中那般轻松简单。

起初,

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甘蔗品种,

得像沙里淘金一般,

精挑细选适宜本地土壤酸碱度、契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质蔗种。

选定蔗种后,

还得小心翼翼地将其播撒进翻耕得松软肥沃、宛如海绵般的土地,

正式开启漫长的种植进程。

到了后期,

各个环节更是容不得丝毫疏忽。

施肥环节,

要依据甘蔗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精准把控肥料的种类与用量,

多一分则烧苗,

少一分则营养不良;

除草时得眼疾手快,

赶在杂草疯长、肆意抢夺甘蔗养分前,

将其连根拔起清理干净;

防虫更是丝毫懈怠不得,

时刻瞪大双眼,

留意病虫害的蛛丝马迹,

一旦发现,

便要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手段,

或喷洒环保药剂,

或布置防虫网,

守护甘蔗的健康成长。

一直到最后的收割阶段,

更是需要精心安排人力,

合理调配机械,

确保每一根成熟的甘蔗都能完好无损地被收割归仓。

这每一个环节,

环环相扣,

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与心血,

精心照料,

容不得半点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