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猛地将电报拍在桌上,巨大的声响让侍立一旁的杨爱源和幕僚们心惊肉跳。
幕僚们噤若寒蝉,表面上一副同仇敌忾的模样,心里却在担忧自己是不是暴露了。
但晋王现在没心思管司令部的事情,让他如芒在背的是,他派出去的那些“可靠军官”如同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而决死纵队的电报如同雪片般飞来,不是报告“集训”准备情况,而是措辞强硬地质询,并强烈要求严惩破坏抗战的阴谋分子!
呵呵,严惩破坏抗战的阴谋分子?
那不就是严惩他晋王!
虽然这些谴责对晋王来说不痛不痒,但实在是太打脸了!
他预想中的“连根拔掉”变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精心布置的“快、准、狠”,在八路军更高效、更精准的反制面前,显得如此笨拙和粗暴。
决死纵队的主体力量,非但未能被“接管整编”,反而在八路军的支持下,更加旗帜鲜明地站在了对立面,成为了他心头一根更加难以拔除的尖刺。
只有极少数他安插最深、控制最严的决死纵队外围单位或新组建不久、根基尚浅的小部队,在突如其来的变故和晋绥军就近优势兵力的强行干预下,暂时纳入了晋绥军的控制。
可这微乎其微的“战果”,与整个计划的惨败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更像是一种讽刺。
晋王甚至不敢相信这些被纳入控制的新军,因为他担心这些新军就是八路军故意插入到晋绥军中的钉子!
思来想去,晋王一时间也没了头绪,只得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询问杨爱源道:“星如,你可有应对之策?”
杨爱源想了想道:“长官,八路军方面的指控,我们不能承认,必须立刻通电全国,否认八路军的指控,并反咬一口,说他们是在污蔑我们晋绥军。”
晋王苦笑道:“八路军方面人证物证俱全,我们就算不承认,又有什么用?”
“长官,莫要灰心,八路军实力膨胀如此之快,不仅我们不放心,我想国府的那位应该也不会看着八路军继续膨胀下去,所以只要我们答应让渡利益给国府那位,想必他也是会力挺我们的。”
说到这里,杨爱源咬了咬牙:“大不了就答应以后听从国府那位的指挥罢了,总好过被举国上下唾弃,而且兵马在咱们手里,要不要听国府那位的命令,不还是我们自己才能决定的吗?”
“可这不是掩耳盗铃吗?”
“掩耳盗铃又如何,报纸舆论控制在我们手中,就算是黑的,咱们也能说成白的,长官,需得早下决断,否则拖延日久,对我们不利啊。”
杨爱源一番分析,有理有据,晋王深吸了一口气,觉得自己又重新有了力量。
“好,就按星如你说的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