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湘脸发烫,忍着羞涩,“快了。”
她和李同志年纪都不小了,家里人都挺着急的,他们相互了解了一段时间,可以到下一步了。
看见元湘脸上流露出不好意思,林昭善意地笑笑,又问:“什么时候?”
宋大姨喝了口水,笑道:“下月月初有个好日子,打算在那天办。”
林昭没觉得时间赶,眼下的社会环境,多的是见一面就结婚的,湘湘姐和李同志好歹相互认识一场,不算突然。
“恭喜啊湘湘姐,到时候我带双胞胎过去凑热闹。”
龙凤胎就算了,他俩太小,还是放到老宅吧。
“欢迎欢迎。”宋大姨不再年轻的脸上堆满笑,看着林昭的眼神很柔和。
目光扫见自己带来的东西,说道:“昭昭,这只鸡是湘湘她爷让拿给你的,你替湘湘找到那么个好对象,她爷高兴的很,逢人就夸你,这只鸡是你应得的,早该给你送来,杀了吃或者留着下蛋都成,还有这个篮子,家里采摘的蘑菇,还有刚摘的菜,不是啥好东西,给家里添两道菜。”
真客气呀,林昭没拒绝,笑道:“家里正好缺菜,谢谢大姨。”
“谢啥,我是你亲姨,再说这么客气的话我让你娘教训你。”宋大姨故意道。
林昭手动捂嘴,“不说了。”
宋大姨和元湘没多待,家里还得准备订婚的事,虽不大办,但也有不少琐碎的事得提前准备,于是喝完糖水,母女俩提出离开。
林昭将人送到门口。
回到家。
爱凑热闹的珩宝怀抱绣大黄的靠枕跑到林昭跟前。
歪头问:“下个月要吃席?”
聿宝也眼巴巴地瞅着妈妈。
林昭看着眼前两张相似的小脸,眉梢轻挑,纤细的食指轻点小哥俩的鼻尖。
声线含笑,“家里也没饿着你们呀,怎么想吃席,嗯?”
家家户户都不富裕,席面没啥好吃的,毕竟没多少油水呀。
“嘿嘿。”珩宝抓抓脑袋,笑容特灿烂,“想去凑热闹。”
他微微弓腰,脑袋凑到林昭眼前,“妈妈,你会带上我和哥的,对吧对吧?”
大人最爱忽悠小孩,觉得小孩是大麻烦,干啥都不愿意带,他都知道的。
林昭没发现二崽的小心思,只当小朋友真想凑热闹,莞尔而笑,“对啊,带你们。”
想了想,又补充,“下个月是订婚,等到结婚,把你们都带去。”
“去哪儿?”聿宝问。
“县里,你表姨嫁到城里啦,婚礼应该在城里办。”依大姨的性子,应该更想在城里办,不过乡下再办场简单的也有可能。
珩宝:“妈妈,你咋没嫁到城里啊?”
这话很欠打,得亏他爸没在。林昭沉默几息,说道:“我不想住鸽子笼啊。”
珩宝眼睛瞪的圆溜溜,“啥是鸽子笼?”
聿宝想起看图认识小动物画册里的鸽子,出声,“会飞的鸽子?”
童言童语真是好玩。
林昭摇摇头,用小孩子能听懂的话解释:“不是,和鸽子没关系,意思是住的地方很小。”
“城里很多人住的楼房,就是你们舅公住的那种房,你们舅公家算大的,其他的房更小,干什么都绊脚,躺在床上翻身都难,我去过一回,让我天天住……我肯定不乐意呀。”
“我也不乐意。”聿宝笑的傻呼呼,说着不想住的原因,“住城里不能挖野菜,也不能抓鱼。”
珩宝大声补充:“还不能游泳。”
听到这番对话,宋云锦哈哈大笑,“城里有游泳池啊,可以去游泳池游泳,下次我带你们去,我教你们游泳。”
珩宝瞧向他,“要钱不?”
“要。”
珩宝撇撇嘴,“村里游泳就不要。爸爸有教我和哥哥游泳,我们会。”
云锦担心他俩自己跑去游泳,提醒:“小孩要下水游泳,旁边必须有大人,不然一定离水远点,听见没有?”
聿宝小脸郑重,“嗯嗯,爸爸妈妈都说过,我和珩宝记住了,还告诉别的小朋友了!”
“乖。”青春洋溢的少年欣慰的笑着,脸上的表情称得上慈爱。
林昭嘴角抽搐。
将书盖在脸上,闭目养神。
就在这时,门口出现两个姑娘,她们没着急进来,站在外头敲了敲门板。
“林同志……”
大黄和琥珀象征性汪汪几声,提醒院子的主人。
林昭睁开眼,取下脸上的书,看向门外,是苏知青和关知青。
她身体坐直了些,冲大黄琥珀摆摆手,两个护家犬摇尾钻回窝。
“进来吧,我家大黄和琥珀不乱咬人。”林昭冲两位女知青招手。
大黄长得越发威猛,看着凶悍非常,村里人知道它不会乱咬人,所以不怕。两个女知青来过顾家,还抱过琥珀,也不怕。
她们进了院子。
瞥见墙角盛放的花,眼睛微亮,神色间是掩不住的喜欢。
“这是什么花?”关知青询问。
“三角梅。”林昭笑道,她抽到的花种子,还用了促进生长的营养液,长的很快,花开好看。
每天看,赏心悦目。
如果窈宝不总想着嚯嚯,就太好了。
“真好看,让人心情愉快。”关知青笑着说。
林昭大方道:“喜欢给你们的院子移几株。”
花而已,给喜欢的人,她乐意分享。
“可以吗?”关知青受宠若惊,苏知青也面露惊喜。
“可以啊。”林昭付之一笑,然后吩咐宋云锦,“云锦,你动手挖几株。”
“好嘞。”云锦应声,拿上工具忙活,萱萱徵徵姐妹去帮忙。
两个女知青有些不好意思,不能否认的是,心里很高兴。
“谢谢你了林同志。”
那样好看的花,只看着就让人高兴。
“没什么啊。”林昭不在意,顺口道:“你们过来是有事?”
苏知青说:“我俩的院子晾晒好了,打算今天搬过去,听村里婶子说,新房需要暖暖房,你替我们出的主意,按理来说应该喊你,但是我们知道,你不喜欢吵,所以想着把菜送过来。”
林昭了然,难怪拿着搪瓷盆啊。
她没推脱,对聿宝说:“聿宝,去灶房拿个碗。”
苏知青提醒,“拿个大的。”
聿宝胡乱点了下头,蹬蹬蹬去灶房,拿了个最大的碗。这个碗是顾承淮的,比寻常的碗要大一圈。
关知青打开印花搪瓷盆的盖儿,把菜倒进碗里。
“我们手里没剩多少肉票,只买到一斤,好在之前种了不少菜,运气好买了块豆腐,请村里的婶子做了烩菜。”
苏知青有些不好意思,“我和关知青做饭都不太好吃,怕浪费食材,是请人做的。”
真别说,村里婶子手艺真不错啊,很朴实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