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你看了这封国书后,难道不觉得寿益二王何止是该废,简直是该死?”
朱祐杬点头道:“是有这种感觉。”
朱厚熜微笑道:“所以啊,人家杨廷和能做首辅,我一点不觉得奇怪,这样的人不做首辅,那才真是大明朝廷眼瞎啊。”
朱祐杬无暇去欣赏杨廷和的治国水平,他问朱厚熜道:“那你认为接下来朝廷会怎么办?”
朱厚熜耸耸肩:“等啊,接下来朝廷只有等了。”
“爹你信不信,用不了几天,朝廷的危机就解了。”
“那些藩王,哪有一个成器的啊?宁王倒是有些作为,可毕竟只有他一人,对抗不了大势。”
“其他藩王见到弘治的亲弟都能被废除,这不近人情的做法,谁还敢去试探朝廷的底线?”
“从最开始我就说了,朝廷是一定不会收回削俸这条国策的,那么藩王做出来的任何事,朝廷都会选择接招,绝不可能妥协。”
“如果这次妥协,后患将会无穷,即便遭到所有藩王的反对,朝廷依旧会坚持下去。”
“这也是为什么最开始我就说不要和朝廷对抗,结局已经注定,何必做无谓的挣扎呢?”
朱祐杬微微颔首,看着自家儿子自信、淡然自若的模样,眼神复杂,心里却不知在想些什么。
……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发展着,当各地藩王得知寿王和益王被废后,一切不出意外的开始悄然发生改变。
诸藩王几乎全部开始有序的召回自家佃农,再也没人敢继续闹下去。
朝廷这不近人情的做法,让天下宗藩无比恐惧,深怕这柄大刀什么时候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又加上夏收越来越近,他们没必要继续和朝廷继续对抗下去而损失了自己当下应有的利益。
谁不怕自己的结局会和寿益二王一样,到最后现在拥有的财富和地位都会被朝廷剥夺?
江西,南昌,宁王府。
寿益二王走投无路之下投靠了宁王,宁王设宴,让文徵明和祝枝山作陪。
“寿王弟、益王弟,勿要悲伤,此事某这个做长兄的,定会替你们上表朝廷!”
“朝廷此举实在太过分了!”
文徵明和祝枝山也替寿益二王感到悲愤,仗义执言道:“兄弟阋墙、仁义缺失、视忠孝于不顾,枉顾天下孝悌,实乃人神共愤之举。”
莫以为这些读书人没有多大作用,当天下读书人纷纷开始指责朝廷的时候,就代表在地方上即将发生各种乱子。
“两位王爷为天下藩王做出表率,也让天下诸人看到朝廷的虚伪,必将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