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大时代(凤山鹤鸣)_第1001章 飞机上的急救,谁说我们是中西结合(1 / 2)_重生1977大时代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
本站备用网址:n1.49gtk.cc

第1001章 飞机上的急救,谁说我们是中西结合(1 / 2)

“我这衣服还厚?”方言有些诧异的说道。

廖主任对着方言说道:

“在正午的太阳底下就算厚了。”

这时候在方言他们身后坐着的周秘书笑着说道:

“没事儿我带着有多的衬衫,到时候给方言一件就行了。”

方言听后转过头对着周秘书说道:

“那敢情好!”

“到了香江我再给您买一件。”

周秘书摆摆手:

“嗐,什么买不买的,咱俩还这么客气。”

方言笑呵呵的点点头。

然后说道:

“对了,这趟飞机的人挺多啊?”

廖主任说道:

“不是包机当然人就多了。”

方言恍然:

“原来如此。”

这时候飞机穿越云层,阳光猛地扑进舷窗,没一会儿便晒得座椅发烫。

方言赶紧把遮阳板关了一半。

廖主任笑道:

“那边的太阳就和这个温度差不多。”

方言笑了笑,上辈子又不是没去过,哪有这么严重?

飞机进入平飞状态后。

和上次的包机不一样,空姐推着小车送来搪瓷缸装的茶水,方言接过时发现缸身上印着“为人民服务”的字样,搪瓷釉面下隐约能看见几道细小的裂纹。

就在方言以为服务水准降低了的时候,又发现里面泡的是龙井。

报纸和机型介绍是后面的空姐发下来的。

“现在高度3000米,预计11点抵达广州。”

机长的声音从喇叭里传来,带着金属质感的回响。

机舱众人都开始低声交谈,有人摸出钢笔在《安全须知》背面记着什么。

方言则望着窗外的云海,它们不再是地面上看到的棉花糖形状,而是像被揉皱的棉絮,在蓝天上铺成望不到边的海洋。

云海下面,已经看不到上海的轮廓了。

偶尔也看到的是一闪而过的田野。

三叉戟喷气引擎的轰鸣像远处的闷雷,隔着机身蒙皮和隔音棉,化作持续的低频震动,顺着脊椎往骨子里钻。

和伊尔-18型客机的轰鸣不一样,三叉戟的三台涡轮风扇发动机运转时,客舱里萦绕着类似高压气流穿过金属管道的“呼呼”声。

廖主任这会儿又开始看起了文件来。

方言只好拿出刚才发的东西看了起来。

机型介绍,三叉戟是英国航宇公司设计生产的三发中近程喷气式民航客机,1957年开始设计,1959年投入生产,1962年1月首次飞行,1964年春加入航线服役。

它的基础型装有3台涡轮风扇发动机,两台装在机身后部左右两侧,一台装在后机身内,单台推力为52.2千牛。

华夏在1972年8月与豪克西德利飞机制造公司签署采购合同,购置了6架“三叉戟”飞机,交付时间从1974年5月开始,首批交付的两架“三叉戟”,都交付给民航广州管理局执管。

1975年12月,中机公司再次从英国豪克西德利公司采购了15架新型“三叉戟”,其中也有两架交付给民航广州管理局执管。

这些飞机的型号主要是三叉戟2E和3B。

三叉戟2E,比基本型配备推力更大的发动机,载油量和最大起飞重量有所增加,航程增大,起飞性能有所改善,混合布局可载客115人,高密度布局可载客149人。

三叉戟3B是高密度布局近程民航客机,机身加长,可载客180人,并且在机身尾部增设一台发动机,供起飞时使用,用以改善起飞和爬升性能、在基础型号上,它进一步增加载油量,使航程和起飞重量有所提高。

方言他们这台是三叉戟3B。

然后还有一些更加详细的,方言没有再看了。

继续看起了报纸来。

结果发现今天的报纸好像也没啥值得关注的新闻。

然后他又无聊起来了。

看了下手表,时间还早呢。

现在他就在想,都到广州了,要不要去拜访一下萧承志的师父,也就是邓铁涛。

这会儿的邓老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教授,也在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看诊。

当年余云岫要灭中医,也是他带头打响第一枪的。

可以说是岭南中医魁首一般的人物。

确实借着这次机会应该去拜访一下。

不过今天落地白云机场,等到了市区吃完饭,已经是下午一两点了。

到时候再去找他,只能去他家里拜访了。

不过还好,当初萧承志说过邓铁涛的住处,就在医院小区。

找过去应该没问题。

那到底应该送点什么礼物呢?

“……”方言发现自己居然没想到从京城多带一些土特产。

之前就没想着去拜访邓老。

他一拍自己的额头,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

“咋了?”一旁的廖主任放下文件,一脸莫名其妙的看着方言。

“忘事儿了!”方言说道。

“东西落酒店里了?”廖主任问道。

方言摇摇头说道:

“那没有,就是下午想去拜访下广州的中医前辈邓铁涛,邓老,发现自己忘记买礼物了。”

廖主任嗤笑一声:

“我当是什么事呢……”

他浑不在意的说道:

“待会儿我包里的东西匀你点儿,你拿去送了便是。”

方言一怔:

“哎呀,那咋行?东西是您……”

“各位乘客请注意!”这时候喇叭里空姐的话打断了方言。

“目前客舱内有一位乘客突发身体不适,现紧急寻找机上医务工作者。如果您是医生、护士或具备医疗急救技能,请立即与客舱乘务员联系,我们将为您提供必要的协助。感谢您的热心帮助!”

“重复,各位乘客请注意……”

机内广播继续,方言站了起来:

“空……”

他突然发现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叫空姐了。

“我是医生!”

“空乘同志我是医生!”方言定了定神,终于说对了空姐的称呼。

空姐看到方言后,立马对着他招呼:

“请跟我来。”

周秘书也站了起来:

“我去帮忙!”

接着两人一前一后,跟着空姐往机舱后面走去。

飞机上容易出现什么问题?

方言在过道里脑子就快速的思考起来。

第一,晕机呕吐。

第二,低血糖,低血压。

第三,急性哮喘发作。

第四,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心绞痛,高血压。

第五,深静脉血栓也叫经济舱综合症。

第六,飞机颠簸出现的外伤。

第七,本身的基础病发作了。

所有病症是按照发生几率排列的。

不管是哪一种,如果处理不好,飞机就要找最近机场紧急降落,或者干脆返航上海。

人命大过天。

等到了后面的座位边,这时候居然已经有个中年医生,在处理了。

方言穿过狭窄的过道,只见后排左侧围了五六名乘客,靠窗座位上斜靠着一位面色苍白的老者,双目紧闭,右手紧按胸口,领口纽扣已被解开,露出松弛的皮肤和急促起伏的锁骨。

一位戴黑框眼镜的中年男子正半跪在座椅旁,左手搭在老者腕脉上,右手从帆布包中取出银针盒,盒盖掀开时,方言瞥见几枚亮晃晃的银针排布在里面。

“老先生脉沉细结代,嘴唇发绀,冷汗黏腻。”中年男子头也不抬,指尖轻叩老者膻中穴位置。

“方才他自己含服了硝酸甘油,但胸痛未减。”

他操着一口带着广州口音的普通话,白衬衫袖口挽起,胸口还有一枚红色的党徽。

方言注意到老者膝头滚落着一个红色铁皮药盒,盒盖上印着“硝酸甘油”字样,旁边保温杯里的水已喝去大半。

“是心阳暴脱之象。”中年男子捏起一枚银针,用棉球擦拭针尖,“若按西医的说法,怕是心肌梗死前兆。可这飞机上……”他话音未落,老者突然浑身抽搐,喉间发出含混的呻吟。

方言上前摸了一下对方四肢温度,脱口而出:

“四肢厥冷如冰。”

中年男人看了一眼年轻的方言,眼神里略微闪过一丝错愕。

“快!扶他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方言一边说,同时解开老者腰带。

转过头他说道:“周哥,帮我把氧气袋充起来……对,就挂在行李架挂钩上!”

周秘书明显是做过相关技能培训的,当即完成了方言的要求、

方言然后转头,又对中年男子道:“您擅长针灸,可先刺内关、郄门、心俞,强刺激泻法;我来煎药!”

“啊?煎药?”中年男子惊讶挑眉,“机舱里哪来的火?”

方言已扯开随身帆布包,摸出银针盒和一个牛皮纸袋:“我带了急救药末!”

说完他抖出纸袋里的几个小纸包,然后拿出来一包,打开后露出里面的褐色粉末,然后倒入一个乘客手里的搪瓷缸中:

“这是人参四逆汤的浓缩散剂,借您的杯子一用。”

乘客点头,方言又转过头对着空姐说道:

“空乘同志,请打些沸水来!”

空姐听到后赶忙答应。

不一会儿,水就来了。

此时老者瞳孔开始散大,脉搏几乎触不到。

方言单膝跪地,以拇指用力按压老者素髎穴,另一只手将药末调成糊状,用汤匙撬开牙关,一点点灌进喉间。

中年男子的银针已刺入内关穴,指下运劲,针尾微微震颤,宛如春蚕食叶。

“老先生既往有冠心病史吗?”方言边灌药边问。

“有……十年了。”老者老伴在旁泣不成声,“今早出门前还说心口发闷,我不该由着他……”

“您看这舌苔。”中年男子用压舌板翻开老者口腔,舌质紫暗,苔白腻水滑,“痰湿阻滞心脉,复感寒邪,才致胸阳痹阻。方才我刺了人中、涌泉,可阳气还是回不来。”

“用我这个!”方言打开针盒,露出里面的海龙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