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役再次端来米粥和咸菜,陈及冠也不再慢条斯理,三两下喝了进去,又捏着鼻子去茅房解决了一下生理需求。
说来也奇怪,心里有了紧迫感,大脑也变得清明许多,只是每次拍自己脸蛋的时候,都能感觉格外滚烫。
他没有铜镜,看不见自己的脸已经红的像是蒸熟的大虾,红润的十分不正常。
陈及冠先是将第一篇时策的草稿仔细看了一遍,将措辞给修改了一番,看起来更加华丽,更加通顺。
这就是为什么不能直接在考卷上写答案的原因,一旦出现一个墨点或者错字,主考官对此的印象就会降低很多。
修改完后,他马不停蹄看向最后一道时策题。
【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这里的申商之心不是商业方面的意思,而是法家思想。
所以这道时策题的意思是诸葛亮虽未完全采纳法家思想(申商之术),但借鉴了其严刑峻法的治理手段。
王安石则实质推行法家政策,却刻意回避法家名号,以避免争议。
陈及冠这才知道教谕之前给自己的锦囊用处到底有多大,这位新来的学政的确很重视律赋。
不仅在律赋题大费周章,连时策题的最后一道也与律赋有关。
说白了,这道题就是让考生思考律法的重要性。
陈及冠感觉这道律法题比上一道还简单些,毕竟他前世生活在法治社会,自然知道法律带来的好处。
而且他看的书籍除了《大景律例》外,其余的法家书籍也没少看,这些书籍在市面上买不到,都是借阅教谕的藏书。
心中有了把握,他认真构思好后,就在稿纸上落笔。
昨晚的暴雨丝毫没有影响今日的艳阳晴天,燥热的空气无处不在,天空更是澄澈如洗,看不到一朵白云。
湿漉漉的长袍和里衣早就被烘干了,陈及冠却完全没有穿上的意思,他早就热的满头大汗,连披风也只是搭在身上,遮住自己的身躯。
陈及冠写一会儿就要揉一下肿痛的手腕,高强度的答题真的是对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他又有一种眼冒金星的感觉,浑身烫的不行,也不知道是热的还是染了风邪的原因。
但他眼睛却是格外明亮,里面好似有火焰在燃烧似的。
将最后一个字写在稿纸上,他松了一口气,看着太阳逐渐向西方偏曲,估算着时间,差不多还有一个多时辰的样子。
他赶忙将最后一篇时策文章仔细看了两遍,修改好以后,拿出稿纸,将试帖诗和时策的答案小心仔细的誊抄上去。
“咚咚咚!”
衙役的锣鼓声越发急促,每隔一个时辰就要敲一下,好像要敲在他们心头似的。
在院试结束约莫还剩两刻钟的时候,陈及冠总算将所有答案誊抄在了考卷上。
拿起全部考卷,再检查了一遍,确定所有答案都誊抄以后,这才重重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