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庄园,阁楼里。
红色柱子支撑起这座庞大的主楼,除去一楼以外,楼上栏杆在主楼四周围成了一个个观景台。
随着楼层升高,观景的效果越发好,能清晰看见奔腾咆哮的都江堰。
喧嚣的风儿吹过,将一个个大红灯笼吹得微微摇晃。
主楼每一层都有读书人存在,打眼看去全是读书人。
而在主楼最上面一层,这里的读书人却不多,个个穿着华丽长袍,腰间悬挂玉佩,身上有从小用权势和富贵养出来的高高在上的气质。
“司马兄,如此盛会,真是难得一见。”赵子安身处其中,一边摇晃折扇,一边打趣道。
司马谨笑笑,“赵兄说笑,只不过各位同仁给了小生一分薄面罢了。”
赵子安眼珠子转了一下,起身来到观景台,手撑在栏杆上,看着远处的都江堰,用独特的腔调将刚才陈及冠作的诗念了出来。
“玉垒浮云变古今,都江堰畔意难禁。”
“山川壮丽千秋在,浩瀚风烟入我心。”
众人愣了一下,诧异看着他,随后恭维的声音响起。
“赵兄大才,有感而发便是千古名句。”
“都江堰屹立此地千年,如今总算有一首诗与她作伴。”
“好诗,好诗,不知诗名为何?”
赵子安拱手作谦虚状,“诸位兄台谬赞,只是灵光一现罢了。”
司马谨真心实意夸赞:“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赵兄想来是个风雅之人,依赵兄才华,此次院试,定然榜上有名。”
赵子安闻言,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不敢做出肯定的回答。
赵家虽然在益州声势浩大,能够影响多个方面,但偏偏影响不了科举。
或者说,很少有世家能够影响科举的结果,这是皇室的底线所在,谁敢动科举,那就要做好被灭九族的准备。
而这些世家唯一的优势便是从小就能接受教育熏陶,有更广的见识,更多的藏书,不用担心读书的开销之类。
但有好有坏,像赵子安这样的世家子弟,很少有全心全意读书科举的,他们心思不定,从来不会头悬梁锥刺股。
加上科举的难度从下到上会依次递增,他也不敢说自己一定就能通过院试拥有秀才功名。
众人可不知道他的心理变化,只是一味咀嚼刚才的诗句,感觉越琢磨越有味道。
“赵兄,你还未告知我等,诗名为何?”
赵子安装模作样想了一下,回道:“便叫《礼赞都江堰》吧。”
众人一听,又是一阵吹捧,让赵子安有些飘飘然,他就喜欢享受出风头的感觉。
同时心里也暗笑,只要自己先发动手,再发动好友大肆宣传一番,这首诗自然而然就是自己的了。
至于原作者,谁知道呢?
果不其然,当即司马谨就让人写了几幅诗词,拿给下面楼层的同仁一同欣赏。
此举正合赵子安心意,他佯装责怪,“司马兄,你这是为何?何以让我出如此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