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变的粮食可以晒干做鱼饵,或者用来制作线香,但这些都消耗不了太多的量。
滞留的那一批粮食,有发霉的、有发芽的、有好多年的陈米,甚至有变成砂石的。最终二百万石里面,只有五十万石陈米可以食用。
在这个百姓普遍饿肚子、动不动就青黄不接的时代,会有陈米这种东西出现,本身就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
霉变的粮食只能用来沤肥,因为用来吃,人会被毒死;喂牲畜,牲畜会生病肚子胀。在抗毒性这件事上,人类比动物强,其中又以大明道君皇帝为翘楚。
发芽的粮食,一部分被曹化淳讨了去给战马加餐,剩下的朱由检让人做成了麦芽糖和米饴。
“南粮北运、北货南返”,漕运项目做得好的话是可以赚钱的,可惜朝廷每年花费在漕运上的费用高达二百万两,却只能在临清钞关收回来八万两商税。
漕运粮食每石的成本为零点三两银子,海运的成本则可以降低到漕运的三分之一。在大明,漕运与海运之争由来已久,出于安全稳定的需求,最终朝廷选择了成本更高的漕运。
麦芽糖更甜,容易析出晶体,常温下为固态,古代常被制作成叮叮糖直接售卖;米饴没那么甜,常温下为液态,多用作糕点馅料。
五万石粮食做出了十万斤饴糖,朱由检弄那么多糖,当然不是因为他喜欢吃甜的,也不是为了卖钱。
从七月开始到八月,紫禁城内烟雾缭绕,宛若仙境,蒸米麦的香气都飘到皇极殿来了。
大臣们好奇,甚至怀疑皇帝是不是又学了坏毛病,在宫里炼丹了,不过皇帝貌似不喜欢僧道之流啊,征税的时候不见手软,道士和尚怨声载道。终于在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谜底被揭开了。
八月十五中秋节,皇帝没有设宴,早朝流程迅速过了一遍,主要是关于各地秋收情况的汇报。农耕社会一年到头少有农闲时候,朝廷也是,除了年末年初事少一点,从四五月夏收直到年底秋税入库都不得闲。
登基一年多,吵吵闹闹,虽然朱由检至今也还是记不全这几百朝臣的名字,不过也都混成了熟面孔。忠臣也好,小人也罢,待久了多多少少都是有点感情的,大家都是同事嘛,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今天中秋佳节,合当与家人团聚,朕就不留你等了。宫里做了些月饼,回去的时候你们每人领上一份。”朱由检温声道。
群臣闻言,先是一阵短暂的静默,随即袍服窸窣,众人齐齐躬身行礼。
毕自严上前半步,高声道:“谢陛下赏赐,臣等敢不肝脑涂地,以报圣眷!”
群臣附和:“臣等领旨,谢陛下!”
官员们拎着草绳捆绑的纸包走出宫门,阳光斜照朱红宫墙上,将人影拉得瘦长。
有人低声与同僚议论:“今日陛下语气和缓,倒是难得。”另一人则轻叹:“不过这月饼,怕是食之难甘啊。”
皇帝收买朝臣是很常有的事,不过往往效果不怎么好,有道是“小惠未遍,民弗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