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贤良师张角与渠帅史谦聊了片刻,谈了谈越地的地理疫病。眼下汉代开发长江以南,所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江南、岭南的“瘴疠”。尤其是南方未开发地带的“疟疾”,让北人闻之色变,一旦得上就是生死门前走一遭。而张承负虽然知晓疟疾随蚊虫传播的原理,但要想充分应对,几乎是不可能的。哪怕是“青蒿方”,也只能缓解,治愈的比例太小。所以,开发江南,非得用人命去填才行!
关于蔡邕引发的谈论,就到此为止。大贤良师张角看了眼沉思的张承负,笑着道。
“承负,这陈留郡中的情形,子让知晓的最多。你可有什么要问的?”
“是!老师,弟子确实想请益下陈留郡的情形。”
闻言,张承负恭敬点头,也对渠帅史谦行了一礼,温声问道。
“子让兄,你是此间地主。不知这陈留郡中,有哪些世家大族,还有哪些出色人物?”
“哈哈!这陈留郡中最出名的人物,刚才已经说了,是圉县蔡氏的名士蔡公。而蔡公之下,自然是浚仪县边氏,边文礼边公!边公也是当世大儒,与陶丘洪、孔融齐名,尤其擅长占射!郡中与蔡公、边公并列的,则是我家族父,考城县史氏的史公”
渠帅史谦颇为倾慕的,说出“大儒边让”的名字。而很遗憾,这个名字张承负并不认识,只是记下了这个郡望大族。然后,更多的陈留人物,就从史谦的口中冒了出来。
“圉县高氏,郡望大族。高氏数世节孝清名,在士林中享有声望,还与汝南袁氏联姻。它族中子弟,眼下一代最出名的,是高干,高元才,被士林赞为‘才志弘邈,文武秀出’。”
说到高氏清名,渠帅史谦满脸赞誉。对于汝南袁氏,更是一脸钦佩。
“长垣县吴氏,县望大族。这一代吴氏文脉不显,倒是有个年轻子弟,在洛阳军中任郎官,与那屠户外戚何进走的很近叫做吴匡。”
对于吴氏和外戚何进,渠帅史谦神色复杂,既有些世家大族的不屑,又有着大族旁支的艳羡。
“陈留县孔氏,县望大族。眼下有个与我同辈的出色人物,孔伷,孔公绪。他最擅‘清谈高论’,也是我相熟的好友!”
说到孔伷,渠帅史谦很有些亲近。而与孔伷为友,他的立场性格也越发清晰起来。
“尉氏县阮氏,县望大族。有个刚弱冠的年轻子弟,在蔡公门下求学,叫做阮瑀,阮元瑜。蔡公夸赞他为‘奇才’,我看过他写的文章诗歌,确实不错!”
“平丘县毛氏,县望大族。同样有个20多岁的厉害子弟,叫做毛玠,毛孝先。他没什么名声,但我和他也结识过,知晓他的本领出众,品行也清廉正直!”
渠帅史谦洋洋洒洒,说了许久。而张承负旁敲侧击,也大致知晓了这些世家大族的田地规模。郡望占地数万到十万亩,县望也占地两三万亩不等。这些陈留世家大族兼并膨胀的规模,比起兖州其他郡国,甚至比起冀州世家来,都要强大得多。而陈留郡一郡,就有蔡、边、史、高、吴、孔、阮、毛,八家郡望与县望!这八家大族,带着许多小世家,几乎把郡中的田地瓜分大半!
“陈留郡中的世家大族,竟然如此众多,势力如此之大!难怪,曹操起兵于陈留,却不愿在陈留多呆,最终要迁到邺城。估计许县所在的颍川郡,也和这陈留郡一个模样!”
张承负耐心听了许久,直到渠帅史谦说完,他才行礼致谢。然后,他沉吟数息,很是平静的笑着问道。
“子让兄,我听闻南边的己吾县民风彪悍,多有壮士和豪杰。而其中又有一位豪杰,姓典名韦,有数百人难挡的悍勇?”
“嗯?!”
闻言,渠帅史谦怔了怔。他有些惊奇的看了这少年一样,随意笑着道。
“你是说典韦这个杀人的凶贼?原来他去年干下的恶事,你也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