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声“平澜山神领法旨”,给整个青州沿岸带来了近乎无穷的希望。
本以为水患滔天,邪魔当道,他们已无活路可求。
却不曾想,菩萨慈悲,当真来救。
无论正在做什么,青州内外的百姓都急忙停下一切,整齐划一地朝着佛光普照的平澜山方向,膜拜不止。
“佛祖显灵了!”
“青州有救了!多谢菩萨慈悲!”
“还请菩萨快快降妖除魔啊!”
今日的奇景,随便一件都已超越了青州百姓一生的见闻。
弥水泛赤,城门斗法,大鱼击船,大渎悬河.这随便一件都是惊天动地的事情。
可今天他们却真的见了,甚至还是接连见到。
就连最后以为再无活路可走时,居然还得见了佛光万丈,慈悲降世。
如此情形之下,怎能不激动到顶礼膜拜那听到万民啼哭特意前来度世的菩萨?
也正是在此时,所有人都看见一道巍峨虚影自平澜山中显现。
法相足有七丈之高的平澜山神,正大踏步向着弥水走去。
如此神迹落入青州百姓眼中,他们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更加狂喜的呼喊:
“是平澜公!”
“真的是平澜公啊!”
“平澜公又来帮我们治弥水了!”
平澜神庙虽在官府默默干涉下逐渐没落破败,以至香火几乎断绝。
但平澜公的样貌——那身形干瘦、肤色黝黑的朴实老者,以及他身上那与如今官制全然不同的玄色袍服,却依旧被沿岸无数百姓口耳相传,铭记于心。
这也是平澜公明明香火几乎断绝,金身遍布裂纹,却依旧没有消失的根本原因——百姓还记着呢!
百姓们喜极而泣,弥水中央的两个人则是陷入了深深的骇然。
因为他们无法理解,天宪当头,劫数仍在的光景下,为何有人能够敕封正神。
甚至,观这山神法相,都是超出了祂应有的规格。
同为正神的‘真人’更是默默盘算起了这位平澜公应有的规格。
平澜山只是在青州这个没有崇山峻岭的地方,才显得巍峨。真要算起来,这般山岳,最多让封正之神有一尊两丈的金身法相。
再算上他两百年前治水回流之功,那顶天了也就是给他在添三丈。
即为五丈法相,已经算是从不入流的野神变成了一地正神,可以理所应当的享受万民祭祀,而不受儒家礼法约束。
可如今这多出来的两丈是怎么回事?
百般不解之下,祂恍然又骇然的看向了那依旧大放的佛光。
多出来的两丈法相是对方生生提上去的?!
封正神祇,只有三种正法,其余的皆为旁门左道,不入正统。
三正法一是天有感,二是民尊相,三是上敕下。
第一种是天地感念德行,将大德死后魂魄依附山根古木或是奇景之上,继而为其塑法成神。
此类正神的功德法相得天独厚,绝无缺漏。若有,那也是德有缺,天所损。总之,是绝无差错的一类。该是多高的法相就是多高的法相。
至于第二种,则是地方百姓靠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潜心祭拜,用水磨工夫和生前德行将他们立成的土偶封正。
这类正神五花八门,虽然不是野神淫祠,也受天地庇佑。但金身法相真的是多不配位,经常看到寒酸门庭。
而最后一种,则是大神或者大能以自身尊位敕封归正。
也是唯一一种会让金身法相超出应有规格的封神正法,毕竟这相当于受其恩庇,是对方尊位的延申。
甚至祂自己也是这最后一种
这本不奇怪,甚至是三正法中所封正神最多的一种。
只是,只是,那是大劫还没有来之前的事情啊!
如今这可是天宪当头,万法皆寂的光景!
最开始听到封正的时候,祂想的都是对方应该是用了和那‘老僧’一样,利用当世气数以成筹谋的取巧之法!
比如借助对方本身的德行和青州万民愿力加持,来为自己的封正‘贴金’。
反正那平澜山神和祂们不一样,是没有劫数的‘当世之人’。
取巧的法子用的精妙的话,老天爷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其在如今成就理论上不该出现的奇迹。
可如今这多出来的两丈,直接告诉了祂。
对方是真的顶着天宪和劫数以自身尊位强行封正!!!
所以
万般情绪混杂之下,祂满脸复杂的看向了头顶。
‘这真的是如今这般光景下该有的事情吗???’
对比起那位雷部正神。
作为事件主角的‘老僧’则是眼嘴抽搐不停。
那雷部正神看得出来的事情,他当然也看得出来。
甚至他想的还更多。
自己想要以弥水兴洪灾,对方不仅封了一位山水不相容的山神来对付他。
甚至还特意封的是以治弥水被尊的山神。
那秃驴想干什么?不就是想要以此来对他进行大道压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