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继承小工厂到全球财阀(柠檬炒辣椒)_第673章 这就赚了260亿港元?(1 / 2)_从继承小工厂到全球财阀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
本站备用网址:n1.49gtk.cc

第673章 这就赚了260亿港元?(1 / 2)

香江作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虽然只是个数百万人口的小市场,却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诞生了许多商业巨头。

汇沣银行、怡和洋行、恒声银行、港灯集团、置地集团、太古洋行、九龙仓、中华电力、和记黄埔等等。

这些企业,即便是拿到美国、欧洲去,也算是一家举足轻重的商业巨擘。

它们在各自的领域深耕细作,凭借着卓越的管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在香江本地占据了主导地位,更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可自从林浩然崛起之后,靑洲英坭、置地集团陆续被他直接私有化。

其他诸如港灯集团、中华煤气、九龙巴士、香江电话等上市巨头企业,也一个接一个地被林浩然纳入控股版图。

再看那曾叱咤风云的怡和洋行,只因得罪了林浩然,在香江的产业被蚕食得所剩无几,最终只能黯然退出香江市场。

这家昔日的洋行之王,就此如一颗流星般,消逝在香江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

时至今日,就连曾经的香江金融霸主汇沣银行,都被林浩然步步紧逼,几乎陷入破产绝境,最终只能忍痛割爱,被迫卖给渣打银行。

而此刻,他前面的这份资料上,银河证券公司这家林浩然旗下的公司,持股着近二十家公司的名单,几乎都概括了香江的各大巨头。

汇沣银行、恒声银行、太古洋行、中华电力、和记黄埔、长江实业、新世纪发展、太古地产、香江隧道、会德丰洋行、和记地产、连卡佛等等。

这些每一家单独拿出来,都是香江商业版图上熠熠生辉的璀璨星辰,在各自的领域内叱咤风云,掌控着行业的命脉,左右着市场的走向。

这些公司的市值,在此之前,基本上都是排在香江上市企业前二十的存在。

可如今,林浩然居然基本已经成为这些企业的第二大股东!

特别是恒声银行,当下林浩然已暗中吸纳了足足24.3%的股分。

别忘了,汇沣银行目前持有恒声银行62.14%的股份,而在渣打银行成功收购汇沣银行之后,这部分股份需出售给林浩然旗下的东亚银行。

这意味着,待完成这笔交易,加上现有的24.3%,林浩然很快持有的恒声银行股份便会高达86%以上!

按照香江要约收购的准则,一旦持股比例达到90%,便有权对剩余股份启动强制收购程序。

如此一来,倘若在汇沣银行将那62.14%的股份转让给东亚银行之前,林浩然能够悄无声息地使自己持有的恒声银行股份达到28%左右,那么等汇沣银行完成股份转让,他便可直接对恒声银行启动强制收购剩余股份的程序了。

在决定收购恒声银行之后,林浩然便决定要将此银行进行私有化了。

以他如今的财力,私有化恒声银行已无资金压力,维持上市公司身份反而需承担额外的合规成本。

毕竟,上市公司需要公开财务数据并受股东决策制约,私有化后更能灵活实施长期战略。

况且,他旗下的银行,大部分业务依托于自身企业的金融往来,仅这部分业务就足以让银行赚得钵满盆盈。

未来他会有将银行上市的打算,但绝对不是恒声银行,而是拿东亚银行或者道亨银行来。

等成功收购恒声银行后,他旗下便集齐了东亚银行、道亨银行以及恒声银行这三大银行,香江金融霸主之位愈发稳若泰山、不可撼动。

虽说渣打银行也即将完成对汇沣银行的收购,可就如今的情况来看,即便渣打银行与汇沣银行顺利合并,其市场份额与林浩然旗下银行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比,犹如小巫见大巫,差距悬殊至极。

在短时间内,渣打银行想要在市场份额上实现对林浩然旗下银行的反超,无疑是天方夜谭,根本毫无可能。

林浩然看着这份数据,目光停留在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的上面。

“持有和记黄埔集团18.71%的股份。”

“持有长江实业集团16.25%的股份。”

读着这些数据,他不由自主地勾起了嘴角,一抹微笑悄然浮现。

要知道,那位在前世声名赫赫、被尊称为“李超人”的商业传奇人物,在这个世界中,不仅屡屡被林浩然抢先截获诸多机缘,如今,恐怕他做梦也想不到,林浩然竟已悄然成为他旗下这两大控股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了吧?

虽然同是香江商界巨头,但林浩然在这三年时间里,与李加诚平日里接触甚少,彼此间几乎没什么深入了解。

因而,在商业合作方面,双方也鲜有交集,少有携手共进之举。

当初对靑洲英坭进行私有化那件事,李加诚选择让步,并不是林浩然欠了他什么人情,不过是李加诚看在包裕刚的面子上,才做了这个顺水人情罢了。

然而,后来局势陡变。

林浩然成功收购东亚银行,汇沣银行却对东亚银行展开主动打压,而李加诚竟毫不犹豫地强势全力支持汇沣银行。

自那之后,两人实际上已经连普通商业上的朋友都算不上了。

林浩然实在无法体谅一个站在自己商界对手身边、助力对手打压自己的人,他自认没有如此宽广的胸怀。

无论李加诚是出于迫不得已,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即便他有心缓和与林浩然的关系,林浩然也绝不会答应。

同为华人企业家,对方不帮自己人就算了,反而在他没有得罪过对方的情况下,对方公然站在对立面给东亚银行搞事情,这般行径着实让林浩然心生恼怒。

但无论如何,这位可是他前世便熟知的商业领域如泰山北斗般的人物,多年来一直稳稳占据着华人首富的宝座。

如今,自己竟能悄无声息地成为他旗下两家企业的第二大股东,这种奇妙的感觉,让林浩然心里还是觉得挺爽的。

说不定,这第二大股东的身份,在未来还能派上意想不到的用场呢!

只可惜,李加诚行事风格极为稳健老辣。

他直接持有长江实业的股份比例超过40%,就是为了防止别人盯上长实;

对于和记黄埔,虽是借助长江实业来持股实现对和记黄埔的控股,但这间接持股量同样超过40%。

这般高的持股比例,让林浩然若想发起收购战,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即便他财力雄厚,可只要李加诚打定主意不愿出售股份,那这场收购战从开局便已陷入僵局。

林浩然心里明白,李加诚在商场纵横多年,对旗下企业有着极强的掌控欲,绝不可能轻易把自己辛苦打拼出来的商业版图拱手相让。

而想偷偷通过股市吸纳股份,就更不可能。

李加诚的智囊团专门研究香江各大上市企业的股权结构与市场动态,对任何风吹草动都保持着极高的敏感度。

据林浩然所知,长江实业集团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监控体系,实时追踪着每一笔大额交易,尤其是针对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这样核心资产的股份异动。

直接从公开市场大规模购入股份,无异于向李加诚宣战,很快便会触发对方的防御机制。

林浩然当然不怕对李加诚宣战,但问题是如果无法获得企业主导权,即便是宣战了,也没有任何用处啊,反而只会让李加诚提高持股比例!

一旦李加诚持股比例超过50%,那林浩然还收购个屁……

而想要小规模吸纳?

这样做,短时间内的确可以暗中隐藏身份,让李加诚那边无法察觉。

可一旦二级市场的和记黄埔或者长江实业股票交易量减少,李加诚的智囊团定会如敏锐的猎犬嗅到异常气息。

所以,想要暗中收购,也几乎不可能。

因此,林浩然暂时也没有收购李加诚旗下这两家公司的打算。

不过,持着这么多的股份,现在看似没用,未来说不定也有它的作用。

总之,他是不打算将这些持有的股份公开的!

虽然一旦公开,会惊动整个香江,而林浩然在商界的地位可能也进一步提升。

可林浩然觉得,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如今,他早已经是香江公认的首富了,即便再进一步,那又如何。

还不如暗中持有,说不定未来就能够发挥出它们应有的作用!

“对了,戴石,你帮我算算咱们这几天所吸纳的这十几二十只股票,算一算在这些公司市值处于巅峰期时,这些股份值多少钱,哦,汇沣银行就不用算进去了。”林浩然思索片刻,对戴石说道。

之所以将汇沣银行排除在外,是因为他知道,汇沣银行明天股价或许还会上涨,但涨幅绝对有限。

毕竟,汇沣银行流失了大量客户,即便渣打银行收购之后,如今资金问题解决后,凭借多年积累或许还能留住不少忠实客户。

可与巅峰时期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如今的汇沣银行算是彻底走下坡路了。

在他看来,未来短时间内汇沣银行的市值能涨到几十亿港元,就已是非常不错了,还想涨回到两百多亿港元的市值?

而其它股票,摆脱了汇沣银行的连累后,绝对会很快便涨回到原来的市值。

“好嘞,老板!您给我十分钟,我这就给您算清楚!”戴石应声后,拿着数据表走到一旁,又在书柜上翻找出几份相关资料,手指在计算器上快速敲击,“啪啪啪”的声响不绝于耳。

身为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戴石对股价数据极为敏感,况且公司里这类数据资料储备丰富,对他而言,要算出结果自然是轻而易举。

差不多十分钟后,戴石面前的白纸已被密密麻麻的数字填满。

紧接着,他又迅速抽出另一张白纸,精心绘制出一个表格,在表格里依次填上公司名称、持股量、购入成本、巅峰市值估值等关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