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
由于东线娘子关失守,第二战区司令阎锡山下令全军后撤,集中兵力防御太原。
前线总指挥卫立煌下令忻口地区前线各兵团有序撤离。
这条命令下达,各部开始准备。
于2日黄昏后,留下小部分断后兵力,逐步向南撤退。
一开始,因为有准备,并没有被河对面的日军发现。
直到日军某部发动试探性攻击。
他们渡河的部队被打退了,却发现河对面的防御部队火力明显弱了很多。
这种情况被上报,随后忻口防线多处发生小规模进攻。
通过这些深夜进攻试探,日军终于发现河对岸守军在撤离。
这时候已经到了11月3日的凌晨时分。
随即日军全线发动追击。
11月3日拂晓时分,天刚微亮。
泰山独立团和暂编第七师阵地,全军严阵以待。
而在阵地西侧,还有晋军19军七十二师,他们已经进入刚挖好的防御工事等待日军出现。
远处依稀传来枪声,意味着日军已经开始行动。
为了准确了解情况,吴影踪排出一个连的川军预备队,在撤退的道路旁向撤下来的军队打听前方情况。
操着川音的士兵一遍询问,一边将了解到的情况汇报回去。
这些信息,又被吴影踪通过无线电台报告。
这种原始而传统的信息了解渠道,却不是泰山独立团的唯一前线情报来源。
空中3000米的高度上,方文驾驶的炮舰机独自进行空中侦查。
方文第一时间开启机械感知能力,对下方军情进行了解。
高空俯视,又有机械鹰眼,日军动向一览无遗。
他看到。
日军已经在滹沱河上游多处进行渡河攻击。
而防守的部队并没有坚决抵抗的意图,有些阵地已经开始放弃撤退。
而独立团和暂编第七师那段下游河段,也有数千日军赶来。
方文由此判断,上游日军可能需要半天时间才能抵达,先应付准备从下游渡河的日军再说。
他立即让通讯员给地面下达指令。
【日军即将渡河,令独立团三营和暂编第七师前线防御部队准备应战。】
【后备部队派出第二团,第一团,在72师阵地旁的联合防御工事待命。】
命令下达后,各部依照命令行事。
方文则等待空袭编队到来,好配合地面部队阻击敌人。
半个多小时过去。
滹沱河对岸出现了日军踪影。
数千日军抵达,这些日军立即展开渡河进攻准备。
他们从军车上抬下木船,推入河中,然后一队队士兵上船,将机枪架在船头沙包上,由船上士兵划船过河。
因为河面宽度只有200米,在日军登船开始,河对面的独立团和暂编第七师士兵也展开了射击。
独立团阵地上的机枪射出火光,在河面上激起道道水浪,部分子弹射在木船上,便有数名日军掉入河中。
还有独立团三营的神射手,拿起安装了蔡司Dialythan步枪瞄准镜的98k步枪,对日军进行了点名射击。
而在独立团三营左右两边的阵地上,川军新兵也展开射击。
这些川军新兵,虽然训练时间不长,但还是敢打的,他们用生疏的动作瞄准射击,然后安装五发弹夹,完全是按照长官教导的射击方法进行。
虽然准度有所欠缺,但那么多条枪进行射击依然对日军造成了很大压制。
第一轮强渡,被打退了。
日军在河边也架设机枪阵地,试图进行对射,寻求火力压制好进行第二次渡河进攻。
但他们不知道,这次面对的是多层次火力的机械化部队。
空中,方文带领空袭编队出现,对河岸边的日军发动了扫射。
密集的子弹射击,让地面日军仓皇回撤,毕竟来自空中的威胁,他们没有任何可以抵挡的防御物。
驾驶炮舰机作战的方文,看着河对面的地形,脑中浮现一副等高线地形图。
这幅地图用网格将河对面的区域,分成不同的方块,每个方块格都代表着一个射击诸元,只要给出准确的标号,后方的炮兵就能做出调整发射。
是以,方文出声道:“给炮兵阵地发令,让他们向丙字32,丙字33发射两轮炮击。”
通讯员将这条命令发送出去。
位于前线阵地后方3公里位置的独立团炮兵阵地也有移动装甲指挥车。
指挥车上的通讯兵连忙将这条命令及时报告给炮兵阵地指挥军官。
“连长,团长命令我们向丙字32,丙字33发射两轮炮击。”
“明白了。”指挥军官高声呼喊:“立刻进行炮击,两轮,目标丙字32,丙字33。”
独立团炮兵立刻进行炮身调整。
在调整完毕后,步兵炮和迫击炮向着目标区域发射。
3000多米的射程,炮弹飞行了14秒时间,随后落在日军当中。
连片的爆炸出现,将正在撤退的日军炸蒙了。
如此准确的火炮命中,使他们没想到的。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河对面的敌人如此难缠。
有步兵,火力也不差,还有空中压制,甚至还有纵深的火炮攻击。
一顿组合拳下来,日军损失数百人,竟然暂时没有发动第二轮进攻。
这一幕,也被旁边观战的72师官兵看到。
72师李师长放下望远镜:“这般打法,才是战争该有的样子。我看日军都还不如他们。”
副官羡慕的点头:“是啊,飞机大炮齐上阵,还那么准,感觉他们比正规军还正规。”
李师长感慨道:“也就方文敢这么弄。他是在用自己的身家来抗战。而我们呢,有些人却在借此机会发国难财。”
“可他毕竟是一个人,再大的家业也撑不起更多的军队。我看做成这样,也就顶天了。”
“看吧,这场阻击,我们尽力配合,从他的独立团身上可以学到很多。”
72师师长和副官交谈着,手下却来汇报新的情况。
“师长不好了,敌人从前面河段强渡,那里的防御阵地已经失守。”
李师长大惊:“怎么会失守的?该死,他们一定是看我们在此驻防,就提前溜了。传我的命令,全师戒备,看见日军给我狠狠的打,让泰山独立团知道我们72师不是软蛋。”
72师开始行动。
而独立团防线这边。
方文的复合式立体机械化作战,再度发挥奇效。
在他的全局视野指挥下,炮弹打得准,飞机掌握制空权,地面部队也能打,让别的部队眼中的精锐日军第五师团再度吃瘪。
这种多层火力压制下,日军根本不可能强渡过河。
但这时,方文突然发现西侧的72师阵地有异动。
他们竟然进入了全体戒备状态,防御着西北方向。
怎么回事?
方文让空袭编队升空,暂时停止进攻,自己则用机械鹰眼观察西北方。
没过多久,方文就看到了导致72师异动的原因。
日军竟然在72师防御阵地前面3公里外的河段上完成了渡河。
那条河段的断后守军已经全部没了踪影。
这就导致日军不再需要从独立团的防线强渡,一样可以更快来到滹沱河对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