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备府衙门,魏雄早已换上了一身崭新的官袍,领着一众属官,恭敬的立于门前。
当那辆华贵的马车碾着青石板路,缓慢停稳。
一名面白无须,身穿宦官服饰的太监,先行下车,恭敬的掀开车帘。
紧接着,一只皂靴落地,一个身着紫袍的中年男子走了下来。
他年约四十,面容儒雅,正是此番奉旨南下的钦差,礼部侍郎,王安。
“下官晋州守备魏雄,叩见钦差大人!”
魏雄一个箭步上前,躬身行了一个标准的大礼。
“魏将军不必多礼。”
王安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伸手虚扶了一下。
那声音不轻不重,如春风拂面,让人倍感亲切。
“本官此来,是奉陛下之命,宣读圣恩,慰问晋州军民。魏将军使真佛显圣,荡平妖邪,此乃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的大功德啊。陛下在京中,可是日夜称赞。”
一番话,说得魏雄心花怒放,脸上那点面对京官的拘谨,也散了个干净。
“不敢当,不敢当!”
魏雄连忙摆手,姿态谦卑,话里却不着痕迹的把功劳引向另一人。
“皆是兰若寺法海大师佛法无边,下官不过是摇旗呐喊,沾了些佛光罢了!”
王安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他一路行来,早已将这晋州城内的风声,听了个七七八八。
这位魏将军如何借着真佛降魔的东风,把两座根深蒂固的大寺收拾得服服帖帖,又如何把自己塑造成了真佛在人间的代言人,他心里门清。
是个有野心,也有手段的枭雄。
“魏将军谦虚了。”
王安笑着,目光扫过魏雄身后那些神情各异的属官,话锋一转。
“此地人多,降魔之事,关乎国运,非同小可。本官想听将军亲口说说,那日荡妖的详细经过,不知将军可否行个方便?”
魏雄心头一跳,立刻会意,连忙侧过身子,做出引路的姿态。
“当然!当然!”
“大人,里面请!下官已备好香茶,定将那日之事,一五一十,详禀大人!”
守备府,密室之内。
屏退了所有下人,王安端着茶杯,静静的听着魏雄,将那日荡妖的经过,添油加醋的描述了一遍。
从厉鬼索命,到法师斗法,再到遮天蔽日的树妖真身,金刚法相,神雷天降,乃至地府拘魂。
王安脸上的神情,随着魏雄的讲述,不断变换。
从最初的平静,到凝重,再到最后的,深深的震撼。
他虽是文官,却也出身世家,见多识广。
他很清楚,魏雄口中的景象,早已超出了凡俗武道的范畴。
那是真正的,神魔之力。
“……事情的经过,大抵便是如此。”
魏雄说得口干舌燥,端起茶杯一饮而尽。
王安这才将手中的茶盏缓缓放下,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一声清脆的轻响。
“如此说来,法海大师,当真是慈悲与威严并存的在世真佛。”
魏雄重重点头。
“大人,末将敢以项上人头担保,法海大师,绝对是真佛降世!若非大师,我这晋州城,早已化作人间炼狱!”
王安笑了笑,又换了个话头。
“本官听闻,那日,除了法海大师,还有南楚来的道士出手相助?还引动了神雷?”
魏雄的神情僵了一瞬,随即点头。
“确有此事。那群道士自称奉了真武祖师的法旨前来降妖。不过在末将看来,若非法海大师的金刚法身镇住了那树妖,他们那点微末道行,怕是给那妖物塞牙缝都不够!”
魏雄神色一肃,重重点头。
“哦?”
王安的眼底,又闪过那缕难以捕捉的精光。
“如此说来,还是我佛门的神通,更胜一筹。”
他站起身,整了整衣袍。
“叨扰将军许久。本官既奉皇命而来,自当亲往兰若寺,拜会法海大师,代陛下,献上一份心意。”
魏雄连忙起身。
“末将这就为大人备下仪仗!”
王安摆了摆手。
“不必。心诚则灵,何须俗礼?本官,自去便可。”
他走出守备府,坐上马车,脸上的和煦笑容,一寸寸敛去。
眼神,深邃如渊。
南楚的道士,北燕的真佛,还有那神秘的地府……
这天下,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兰若寺。
当王安率领着钦差仪仗,抬着一箱箱由红绸覆盖的赏赐,来到这座位古寺门前时。
饶是他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依旧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微微一愣。
没有想象中的金碧辉煌,没有雕梁画栋。
眼前的兰若寺,古朴,甚至可以说有些清贫。
寺庙的院墙,是青砖砌成,有些地方,甚至还露着修补过的痕迹。
唯一能彰显其不凡的,或许只有那缭绕不绝的香火,以及来来往往,将香火钱投入兰若善堂功德箱后,便自行离去的百姓。
这与他想象中,那神迹降临之地的景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在慧明和尚的引领下,王安在禅房内,终于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真佛。
没有想象中的宝相庄严,佛光普照。
眼前的僧人,一身再普通不过的灰色僧袍,面容沉静,气息内敛。
若非身在此地,任谁也无法将他,与那日显化金刚法相、荡平妖魔的盖世神僧联系在一起。
这种落差,让王安的心直往下沉。
他抬手,示意身后捧着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的禁军停步,独自一人上前,对着法海,深深一揖。
“晚辈王安,奉大燕皇帝陛下之命,特来拜见大师。”
法海缓缓睁开双眼,那目光平静无波,仿佛早已看穿了王安此行的所有目的。
“阿弥陀佛。施主有心了。”
王安直起身,侧身一指身后那琳琅满目的赏赐。
“陛下听闻大师在晋州降妖除魔,护佑一方,龙颜大悦。特赐下黄金万两,锦缎千匹,聊表敬意,还望大师笑纳。”
法海的目光,扫过那些足以让任何一座寺庙都为之疯狂的财宝,眼神没有丝毫波动。
“佛在心中,何须外物。”
他淡淡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的传入了每一个人的耳中。
“陛下心意,贫僧心领。只是这些身外之物,于贫僧无用。若陛下真有慈悲之心,不若将此物,尽数投入那善堂之中,用于救济城中贫苦,修桥铺路,兴办学堂。”
“如此,方是无量功德。”
此言一出,王安身后的禁军,一片哗然。
王安的心,却是咯噔一下。
他准备了无数种说辞,来应对法海的推脱或是接受。
却唯独没有想到,对方竟会如此干脆利落的,将这泼天的富贵,弃如敝履。
第一次的物质拉拢,以一种他未曾预料的方式,彻底失败。
他非但没有感到挫败,心中对法海的评价,反而更高了一层。
这,才像是真正的方外高人。
三日后。
王安再次登门。
这一次,他没有带任何仪仗,只身着一袭便服,来到了法海的禅房。
“大师佛法精深,本官,心中有一惑,还望大师不吝赐教。”
王安没有绕圈子,开门见山。
法海只是抬了抬眼皮,示意他继续。
“我北燕,以佛立国,然,时至今日,佛门之风,早已不复往日纯净。”
王安的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痛心疾首。
“放眼天下,寺院广占良田,堪比王侯。僧侣身着绫罗,食则珍馐,早已将佛祖的清规戒律,抛诸脑后。他们不事生产,不纳税赋,却享万民供奉,已成国之蛀虫。”
“长此以往,佛门,将不再是度化众生的净土,而是藏污纳垢的魔窟。”
他顿了顿,目光紧紧的锁定着法海。
“陛下他,常为此事,夜不能寐。他有心效仿古之圣君,扫佛门尘垢,重塑我佛金身。却又恐德行有亏,此举,会引得上天震怒,降下罪责。”
“故而,陛下命本官,特来请教大师。”
“不知,此事,在真佛眼中,是对,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