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宁之前待李同光都是以看徒弟的目光和态度,但现在这小崽子直接挑明了心思,她也没办法若无其事的当做什么都没发生了。
只是她最近繁忙,就算李同光明里暗里的献殷勤,她也没空搭理。
年前秦国开了一场恩科试,主考的不是四书等典籍,而是由任宁亲自出的有关民生、治灾、平祸等科题,更考验学子的机变和实干能力,录取率并不高,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女子。
任宁从中挑选了一批人分散到前安国各地为官,负责教化,劝课农桑,收服民心。
再加上前安国本身国力强盛,文风鼎盛,有才华之人甚重,任宁自然也要费些功夫,将他们都变成秦国的官员。
邓恢去了天门关做守将,有他在,任宁最起码五年之内,不用腾出手来对付北磐。
于是大秦元初四年的年节,任宁过的很忙碌,她也没忘记远在儒江城的好臣子们,不仅赏了节礼,还顺便给部分尽忠职守的官员升了职。是奖励也是警告,哪怕她不在秦国,整个国家依旧在她的掌控之下。
任宁还收到了欧阳氏亲手缝制的冬袄,她的手艺比从前更好,穿在身上也舒服,和那年欧阳氏缝的棉衣裳一样暖和。
李同光兴冲冲的跑来,“师父,我听说城外有人放灯,咱们也去看看吧?”
任宁嫌弃道:“雪才停,外头冷着呢,不如坐下来暖暖。”
李同光凑上去拉着她的袖口,“师父,您还没陪鹫儿放过灯呢……”
他的模样实在很有欺骗性,眼睛黑得纯粹,眨巴几下,显得格外单纯无害。
任宁还听见他小声道:“师父一走多年,我连年节和中秋都只能一个人过……”
任宁:“……别装可怜!”
她板起脸来说话,李同光也不敢放肆,只能半蹲在地上,可怜兮兮的看她。
任宁起身,整了下衣裳,走了两步后,回头对着还蹲在地上的李同光道:“还不走?”
李同光一蹦三尺高,“来啦!”
“师父,把披风穿上,外头冷……”
整个院子里都是李同光欢快的声音和来回的脚步声,朱殷笑了笑,又带了包碎银子,生怕等会这两位祖宗买东西没钱给。
事实证明,朱殷的想法很正确。
天气寒冷,但在年节下,依旧很多人出门,路边的食肆小店,纷纷架出了大锅,各种香味扑鼻的食材往里放,汹涌的水汽从行人的身上荡过,然后赖着不肯走,期盼路过的人能掏出三瓜两子的买上一份。
任宁买了一碗羊杂汤,汤底炖煮的相当入味,烫呼呼的肉汤入了喉,肚子里都是暖洋洋的,再加上一块酥香泡馍,吃的额头都要冒汗。
李同光也要了一份一样的,他可能是没在这种街边摊吃过,开始时还有些拘谨,尝了两口味道,才逐渐放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