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六:
姬发虽受封瞿公,但因为得殷郊信重,大部分时间都在朝歌生活,只能安排亲信代管,弟弟姬旦因此脱颖而出,去了瞿国为相,帮助管理诸侯国。
到瞿国第三年,姬旦写了一本礼记,将殷商建国这些年来不成系统的礼乐进行了统一归纳和整改,并转献给姬发,希望能通过礼乐规章,从上而下的约束天下各级子民。
但最终殷郊只接纳了其中一部分有关礼乐的内容。
殷郊觉得百姓能否安定,完全看上位者的能力,若是他和自己的子孙后代没有能力,那么被人推翻,改朝换代好像也不是什么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更不希望通过礼记强行控制百姓思想。
对此,姬发更赞同殷郊的想法,并且很是疑惑,为什么小时候懂事可爱的弟弟,长大了变得这么循规蹈矩,一点都不可爱了。
他写信回西岐,向大哥说起此事,暗戳戳告个小状,表明自家小树苗会突然歪脖子,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彼时姬昌已经百年入土,伯邑考成为新西伯侯,他时常赤着脚跟百姓一起下地干活,温润的脸上渐渐浸染了风霜。
看完姬发的信件,伯邑考感叹弟弟们长大了依旧还是不省心。
素月也一肚子感叹,再晒下去,某人就要成黑炭了,真就一点不在意形象了吗?
这封信抵达西岐的第三天,一身风尘仆仆的姬发就叩开了虞山小院的门,顶着满头风雪,哆哆嗦嗦的钻进素月长久恒温的房间。
“所以,你想重新挑个弟弟去管理瞿国?那姬旦呢?”伯邑考缓缓问道,“做出任何决定之前,你都应该考虑到所有后果。”
他坚信自己的弟弟们都已经得到了成长,但同样,他并不放心这些雏鹰随便展翅,万一撞到了什么,随时可能倾覆。
姬发点点头,“大王接受了旦的提议,重新整合了朝歌的官制,有关礼乐仪祀的部分,都交由宗伯处理,为上大夫前列。大王还没有合适人选,我便向他推荐了旦。”
这下伯邑考放心了。诸侯国的“相”含金量再高,也比不上直属中央权利的卿大夫,某种意义上来说,姬旦只要能坐稳宗伯之位,未来可期。可见姬发真的是好好考虑过弟弟的未来。
但他仍觉得姬发不会为了这点事专程跑回来。
果然,姬发说他做了一个梦。
他眼里还有清晰可见的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