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校的三好学生(核动力战列舰)_第97章 耕战,文官体系的血酬(1 / 2)_维校的三好学生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
本站备用网址:n1.49gtk.cc

第97章 耕战,文官体系的血酬(1 / 2)

南方奋行城外,连片的稻田上,稻穗正随风摆动。这对于南疆来说是“高新产业”。

土人们现在正在从粗放的采集转变为种植业。但大部分土司交出的答卷不堪入目,一斗种子只能出三斗粮食。田中稗草压根不除,也不愿意捡粪沤肥,好一个佛系种地。武飞:“就是我自己种盆栽也都比他们用心!”

大爻南下的农人,在农业上是精耕细作,对多少亩地插入多少株,都进行了用心的统计。

武飞也对稻米谷粟等农作物格外重视。并且规划试验田,确定各个作物在南疆的水土契合度。

例如现在,奋行城周围的田亩中,遵循如下标准:一亩地八百株苗平插后,每一株间隔处埋入了南疆河流中淤肥;为了保障灌溉,更是沿着大河修建了巨大水车。

奋行城二十公里外,一条大坝已经直接拦截了河流,水位被堤坝抬高三十米后,灌入各个渠道。一些主干渠附近的大型水车吱呀呀转着,这些转动的木头机器,颇有一番机械朋克的风格。

北部来的农人们穿着麻布,摇摇晃晃的在田埂中小心翼翼伺候着他们的责任田。为了防蛇,大家把田埂处的杂草都清理的非常干净。

这就是北方的新移民带来的先进农业技术,也是他们被武飞善待的原因。

…系统:分析“耕战”文化…

所谓农业技术,具体的概念是什么?在二十一世纪,还是大学生的时候,宣冲会说“基因育种”“滴管”等一些技术概念;但是在真正操作菜地后则是明白,农业和其他制造业一样,竞争力分为两头:研发创新和基层执行落实。两项都是核心竞争力,少了一项都是瘸腿鸭。

而在农业上,其实更依赖于基层执行力。

曾几何时,东方工业科技落后时期,对于己方农业模式过于轻蔑的叙述为“劳动密集型投入”,仿佛这就是“低贱体力活”。

农业说白了,就是对人类所需要的生物,在生长时进行“计划性”的控制;这类似于二十三世纪后体育。

例如宣冲,现在对自己的体育活动,每天都进行标准数字化检验;对一项项数据的关心,就如同前世老年人每天看血糖、血压,看散步消耗的卡路里一样。

系统给自己介绍的未来人类体育的路子,不是上什么科技药物,而是投入的计划性越来越强。而农业生产这一块,也是“精密计划调控”胜过“基因调节和肥料堆叠”。

“劳动密集型”是粗犷命名,“作物全生长周期精准规划”才是相匹配描述。

精耕细作就是比刀耕火种要先进;中世纪西欧的萨克森轮犁,三圃制轮作,就是没有用曲辕犁细耕,每天掐稗草,随时保障水位有优势的。

哪怕到了现代,在种子、化肥,农机等体系上东西方拉平时,东方农业在丰富度和多样性以及对地形的适应度上是吊打西方。

殴米农业生产体系仅仅只能靠着大平原地区的产地优势生产原材料;这样的农业生产极度依赖于大市场,只有在打垮其他地区大农业时候才会有高利润。

在国际市场上所有大卖家都维持自主大农业时,殴米的农场主就只能维持低价,且承担市场波动高风险性。

殴米农场主们从农奴时代传下来的指令性农业生产习惯,和东方农业经营者自发的精耕细作习惯是有着代差。

二十世纪东方农业还在低机械化低科技的状态下,看不出“东方农业经营思路”的优势。

到二十一世纪,东方农业工人也全面使用各种各样的无人机,电子监控大棚,自动喷灌业务,以及山地小农机,全面降低劳动体力难度。

殴米农业就被定死在低附加值的供应链上,即,给牲口供应饲料。

倒回看,历史上“拔苗助长”这个词看起来是可笑的,但这个词汇是在那些农奴制国家里面根本诞生不出的——谁会没事把禾苗一个个拔起来?这背后反应的是一种农业尝试,是不惜将劳动力部署在了每棵禾苗上,只不过是失败了而已;要是成功了那就是另一说了。插秧这种把禾苗倒腾出来再倒腾到水田里面的行为,就是成功案例。

东西方科技加点是不一样,“农业”是东方重点加点项目。

宣冲: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这个阶段,生产力进步后产生了一定量的物资溢出,让有些人脱离繁重的体力劳动投身到了脑力劳动中。

这部分脑力劳动,具体上也就是:脱产者们对观察到的某些自然事物现象,投入“计划性”操作,类似于看星星,看河流,察觉物候变化,然后联系到生产应用上。

而人类文明早期过程中可以养活的“科技探索者”数量是有限的。用文明游戏术语来说,在一个发展阶段只有少量科技点,只能选择性加点。

大航海文明的学者们,将“计划性”投入到对洋流鱼群洄流的观察上;而东方文明则是将计划性投入到耕作中。

宣冲对文化制度进行总结:所以想要点出先进性农业,就不能把农人变成奴隶。耕战体系中,必须要保障自耕农的地位。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武飞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把北方来的爻人降为奴隶;尽管他们多次触犯法纪,武飞其实是尽量倾斜的。即使是难以避免的,也尽量“法外开设渠道”。

…整齐禾苗的分割线…

这一天武飞正在视察农田,种植园的一位位公共奴隶营的领班们,如同小干部们遇到大领导,开始介绍开拓团的繁荣成果,从最新的作物种植状况开始。

然而在经过奴工时,武飞听到路边“这就是大人物啊”,“我等今天能多点餐食了”这类低语。此时武飞耳目超人,能在二十人的对话中分辨各种内容,而其中一句“欺上瞒下”,充满怨气的话,非常突兀的被武飞听到了。

武小雀对好话是没什么感觉,但坏话一定是听得清楚。

于是乎,武飞停住了脚步,思索了一下,并没有直接询问,而是对奴主们临时吩咐,想要听一听奴隶们的话,需一个个询问,让奴主们把队伍带过来。——因为直接询问的话,太明显了,在人带过来之前,集团内中下层自行“打击报复”会让发出信息的人直接暴毙。

武飞现在带入君主开始分析君主困境:人类社会中,处于一定高位后,想要见到下层人,是得需要其身边集团默许的。否则的话,哪怕点名要见到下层人和物,都会被感觉利益受损的中高层集体捂住。这就是明不得不启用锦衣卫、宦官等特务机构,清则启动密折制度的原因。

两个时辰后,在经历过一阵歌功颂德后,武飞碰到了那个“怨气十足”的奴隶,那是一个爻人。他脖子上挂着铁圈,而不是刺字,就是证明。

武飞瞅着他,他机械性进行了歌颂后,并没有说出谏言。

武飞只能开门见山:“你刚刚抱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