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憧得了圣喻,自然不敢耽搁,连忙屁颠屁颠跑了进来,然后恭恭敬敬扑通一声跪在了陈元基面前。
只是他跪下后并没有说话,而是像是多嘴一样,看了林寒一眼。
“呵呵,原来林将军也在啊。”
说完,他便跪下不说话了。
陈元基张嘴便想让王憧直接说,但想了想,还是没这么做。
虽然看林寒这个神态,可能王憧要说的事必然与他有关,可是为防万一,还是不要冒险的好。
若是王憧不小心将姜如玉的事给说了出来,那自己在林安县为林寒准备的杀局就不起作用了。
“林寒,你先去殿外静候吧,等朕听完王憧启奏的急事,再召你进来。”
林寒有些意外,但想了想,没犹豫,点点头后便抱拳告退。
等他一走出养心殿外,才看到王憧开始神神秘秘地向陈元基汇报起了什么,两人时不时目光还向自己这里看一眼。
这样一来,林寒心中基本有了判断,大概率是江逸春他们按自己的命令,已经开始了调兵。
陈元基为防自己起兵谋反,对于那些驻地的兵马自然是全天监视的,里面的情况看不到,可是若那些兵马有何异动,肯定会第一时间被传回消息的。
只是这么做会有一个问题,自己这里刚要让陈元基把八万兵马交出来,自己窝里那边就传出发生瘟疫的事。
这很难不让陈元基怀疑。
不过也不打紧了,这么做的目的本质上也只是双方不撕破脸的一层掩护,他再怀疑,最终也只能将此事推定为是他与自己之间的一种默契,一种自己调走他的兵,同时也撤走自己的兵马,以让他安心的默契。
很快,王憧便汇报完了,得到了陈元基的命令,这才赶到殿外。
“林将军,皇上让您现在可以进去了。”
“好!”
走入大殿后,陈元基目光有些复杂的看着林寒。
其实林寒内心猜的大差不差。
王憧得到的紧急消息倒不是发生瘟疫的事,而是林寒的驻地那里,有两万兵马突然紧急出征,赶向远处。
他看得出来,这明显是林寒想让自己放心的手段。
可他也比较疑惑,就送走这两万兵马,还不足以让自己放心吧。
哪怕在京中已经有近三万兵马被自己时刻监视着,他也还有四万大军在外面。
以林寒的聪明,要做事,不可能只做到这个程度。
“臣参见皇上!”
陈元基点点头:“平身吧。”
待林寒起来后,他便试探道:“林寒,朕若交与你八万大军,恐怕有些不妥吧。如今朕刚刚才平定京城内乱,可是依然有大量的乱匪四处出没,甚至许多地方已经起义了。”
“眼下朕手上也没有多少兵马,八万大军几乎可以说是朕的全部了,给了你,光靠你林将军带来的那点儿兵马,恐怕还不足以防范各种危局吧。更何况,朕最近听说京城附近出了一支数量足有四万起义军。”
“若是兵马上你带走,那数万起义军要是突然直奔京城,恐怕这江山危矣!”
听到这番话,林寒瞬间懂了。
看来萧池他们并没有急于实施瘟疫计划。
这样也好,瘟疫计划晚点施行,肯定更能搏得陈元基的信任。
最好是自己带着兵马走了以后,再实放,那陈元基就更容易相信了。
想到这儿,林寒决定搏一搏,看陈元基敢不敢赌。
因为今天来就是来谈条件的,他不指望一次性就能谈妥,甚至还考虑到陈元基甚至需要考虑上几日时间。
因此,便直言道:“皇上,那几万起义军臣虽不知,可若如皇上所说的话,确实对皇城有莫大危机。不过微臣觉得,这天下间的事,总有轻重缓急,而桓南城之事便属于绝对不能拖之事,必须要尽快给与解决,如此才能一劳永逸。”
“至于那数万匪兵,臣认为,只要皇上能够做好防守准备,时刻警惕一些,倒也不至于防不住他们一段时间。臣可以向皇上保证,哪怕那些匪兵胆大包天敢谋反进攻皇城,臣也绝对会在他们攻城之前赶回来,并将之一举歼灭!”
说到这儿,林寒单膝跪地抱拳。
“望皇上明查!”
林寒这番话基本把态度摆在明面上了。
城中被监视三万兵马,城外再调走两万兵马已是极限,不可能再减少兵马。
如果你皇帝连这点儿风险都不肯冒,那这仗也不用去打了。
陈元基如此深的城府,自然一下子就听出了林寒这番话背后的含义,心中纵有不快,也只能强忍着。
眼下确实是他对林寒需要大于对林寒的恨意与奋怒。
桓南城的情况他一直揪心着,只是以他目前的能力,的确无法解决,也没有哪个将领能有这个手段与魄力,但敢保证带着几万兵马,就能从晋丰国手中把桓南城给夺下来。
可是桓南城一直放在那里被晋丰国把持着,确实是一个重大问题。
只要晋丰国准备充足,靠着桓南城的优势,举兵西下,北月国确实瞬间就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
搞不好到时候一口气面临晋丰国数十万大军,那真是死无葬身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