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叶耀东在验收单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从公文包中取出现金,完成了最后的交付手续。
“恭喜叶老板!”张主任握着叶耀东的手说,“东渔一号从现在起正式属于你的了。”
叶耀东也是满面笑容,“谢谢,辛苦你们了,后面的两条渔船还得麻烦你们加班加点的赶工,希望也能尽快交付。”
“不辛苦,应该的,要不要去看一下另外两条船的进度。”
他抬起手腕看了一下手表时间,“都快6点了,难怪天都黑了,今天也有点晚了,也耽误了你们一下午时间,先一起去吃饭吧?明天咱们再过来详谈另外两条船?”
“那也行,那就明早再来看另外两条船。”
“那我等你下班,一块去吃饭?”
张主任点点头,“行,稍等我一下。”
两人的交情还是不错的,一直都互惠互利。
叶耀东也打算趁着吃晚饭的时间跟他聊聊,白天聊公事,晚上聊私事。
让人给他多留意一下管理人才,帮忙介绍,好歹是国企单位的干部,人脉肯定有的。
而他也把能给的福利待遇大概说了一下,房子肯定是基础的,其他待遇自然是得有人了才能详谈。
而且也不知道啥时候才有人介绍过来,也得看到时候的社会环境去调整。
但是他肯定是大方的,怎么也得给够,毕竟要挖人过来。
他现在不缺钱,就缺人才。
张主任自然知道他有钱有船有房,还多的是,光出租的房子就一大堆,也信他说的,拍着胸脯满口答应。
等第二天,他又往造船厂去,查看一下另外两条船的生产进度,听一下工程介绍。
在船厂来去了两天这才把渔船了解清楚,才把后续下一阶段需要补的货款给补上。
出来一趟几十万又花没了。
这边的事办完了,他也没有忘了往机械厂去。
他要去申请一下,过年的时候让厂里派一个技术员跟他回家,他要把去年最早买的那一台机器运回去,放到家里的小作坊生产,他后面定的都远超第一台。
村子里的小作坊,他不打算关闭,对他来说,虽然有些鸡肋了,但那可是村里妇女赖以生存的根本。
一直保留着对他也有些好处,也算是造福村里人了。
现在不出远门是挣不到钱的,更何况还是这些农村妇女,要照顾家庭要带娃。
家门口就有活干,工资也还行,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可以让她们两者兼顾。
他要是把村里的小作坊也关了,对这些妇女来说无异于天塌了,反正开着对他也没影响,也是有钱进的。
就是阿清得被困在那里,这是个问题,他打算回去后跟阿清沟通一下,把这个小作坊的事都交给他娘去干就好了。
反正他娘也乐意的很,聊聊天就能把活干了,把钱赚了,快乐的上班跟八卦,还能天天听人家恭维,最适合他老娘了。
现在村子里的男人少,全是妇女,以他娘的势头,她说话比村干部门还有用,大半个村子都快是她说了算了,村干部们看到她都得礼让三分。
而阿清也可以跟他来舟市,他也不用天天过的跟光棍一样。
下个月回去先商量商量。
老太太也不用担心,可以先让他娘照顾,他年后要去深海,除了要带队,他还得在途中教会新任命的船老大、大副二副他们渔船的使用。
新船上的所有人员都需要磨合。
这一去几个月,把老太太带来舟市也看不到他,何必那么费劲的折腾,都那么大岁数了。
他等从深海回来也会回家看看的。
为着机械厂的事,他又在魔都多逗留了两天,软磨硬泡的让机械厂勉为其难的腾了一个技术员出来。
第三件事就是去采购对讲机,这也是他一直计划中的,想着等东渔一号船到手,就去配备上。
近海航行的那些船现在倒不一定每条船都配备,船上面还有甚高频可以与船之间保持联系。
深海作业的那几条船就不方便了,人员多,事情繁杂,在海上面,船长要对甲板上发布指令都得靠吼,风雨天气靠吼都不顶用。
配备对讲机是非常有必要的,能更方便的发布跟介绍指令。
一条船至少备三个,船长一个,甲板上的水手长一个,轮机舱里的轮机长也得备一个。
他远洋船都已经排到五号了,加现在又到手的东渔一号,怎么也得买十几个。
质量好,稳定性高,通信距离长的,一个大概得2000来块,对比前两年降价了点,前两年都还得3000块。
这对普通的渔民而言是较大的投资,但却是属于海上作业的刚需设备。
只是船长们舍不得下血本,而且也背靠渔场,货上岸都是不愁卖,就是价格可能有高有低。
现在已经正在普及当中,有的大船已经配备上了,他也得跟上。
先把最大的几条船安排上后,看使用情况。
东升号暂时不急,船上有甚高频,本身就可以跟其他船交流,可以先放一放。
等他采购完这些,这一趟出来的钱也花了七七八八。
这一趟,他出来的任务也算圆满达成了。
清晨,太阳还未升起,黄浦江上薄雾缭绕,叶耀东站在驾驶室内,身旁空无一人。
带来的人都在甲板上了,这么大的船,需要的工人可不少,这一回他没有多带人,太大帮,出门也不方便。
现在所有人手都在甲板上帮忙,渔船启动航行前的准备工作可不少。
叶耀东指挥了一通后,才上到驾驶舱,等大家解开缆绳,他才用新买的对讲机下令。
“启动主机,准备出发。”
随着一阵低沉的轰鸣,船体轻微震动起来,仪表盘上各项指标逐渐亮起,全部显示正常。
船上的人又各种忙碌检查,等驶离港口已经是半个多小时后的事了。
“航向145,目标舟市沈家门。“叶耀东注视着前方说。
这一趟出来没有能开船的人,必须得他开,而且还得他一个人开,想教现在身旁都没有合适的人可以学。
得等年后跑深海了,才能安排人跟在身边学习,这条船的设备跟远洋号还是有点出入的。
但是会开远洋号,对这些基础设备也是能判断,看得懂的,到时候在海上跟他顺便学习一下,几天也就能掌握了。
带一趟,等下一趟自己就不用咋管了。
这会儿,他驾驶“东渔一号“返回舟市,途中刚好也能测试各项设备性能,感受这艘大船在海上乘风破浪的稳健。
“东渔一号“劈波斩浪驶出黄浦江,进入了东海。
随着水深增加,叶耀东下令加速,主机发出有力的轰鸣,船首划开蔚蓝的海面,留下长长的白色航迹。
这动力,比东升号强十倍不止,比远洋号也强上了好几个档次。
叶耀东让渔船按照既定的航线行驶,自己走到甲板上,海风扑面而来,他不觉得寒冷,只觉得意气风发。
这艘千吨巨轮在波涛中稳如泰山,与那些随波摇晃的小渔船形成鲜明对比。
他想起那些在风浪中艰难作业的日子,不禁感慨万千。
才30岁出头,人生就已经达到了别人一辈子都努力不到的高度。
然后只会一年更比一年强。
几个小时后,东渔一号接近舟市海域。
叶耀东今早出发的时候,就已经提前打电话通知过他爹了,说好预计大概几点靠岸。
当这艘钢铁巨轮出现在海平面上时,码头已经聚集了几十个自己人,还有许多来往的船员。
叶父从收鲜船下来就大喊:“来了来了!”
他在岸边等的时候,就想上到没出海的渔船上,想着能不能用甚高频试着联系上。
没想到,真联系上了,渔船就在前方,转个弯就能驶进航道。
然后等码头上港务处的人过来,给安排停靠点,办好停靠手续。
叶父下了船,高喊了一声后,也伸手指着方向给大家瞧。
“就那,就那,那条银灰色的,正在开进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远方那个逐渐变大的黑点。随着距离拉近,银灰色的船体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船首侧面“东渔一号“四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
“天啊,这么大!”
“我的乖乖,厉害了……”
“难怪老板瞧不上那些小船,17条船都一口气打低折卖了,原来有这个大家伙了!”
渔船驶进港口航道后,那庞然大物瞬间都吸引住了周围渔船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