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随轻风去)_第354章 是不是觉得(2 / 2)_大明话事人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
本站备用网址:n1.49gtk.cc

第354章 是不是觉得(2 / 2)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5106 字 5个月前

        在格调规定性存在的前提下运用才思,相当于戴着镣铐跳舞,并非不能成形,却很难真正达到神与境会、物我两忘的境界,反而容易顾此失彼、失去所有神韵!”

        正当众人揣摩的时候,王稚登忽然“哈哈哈哈”大笑几声,扰乱了别人的思考。

        我兄长曾经说过,气完而辞畅,出之自才,止之自格,冲口之所发,天下之至规萃焉。”

        打着复古派旗号反复古派,说的就是汪道昆。

        王世贞毫不客气的说:“你王百谷能力有限,做不到而已!”

        王老盟主瞬间也陷入了沉默,自己一大段话,竟然远不如林泰来一句“古人先得我心,师古即师心”精妙!

        众人:“.”

        喜欢模拟复古派之作品数量多,自然良莠不齐,充数之作泛滥,致使天下人多有误解!”

        林大官人又站了出来,对王稚登补充说:“王盟主他弟是不是觉得,复古派名声下降,都是你们这些科举扑街的所谓布衣山人太垃圾了?

        毕竟自我标榜布衣山人者越来越多,人数庞大。

        所以林大官人站了出来,高大雄壮的身影仿佛把众人都笼罩在内。

        但在座众人不知为何,下意识看林大官人,你还有补充吗?

        林大官人却对王稚登说:“老登子你消消气!别这么激动!”

        汪道昆:“……”

        没关系,这么多年遇到过不计其数的挑战者,不都被自己用各种手段摆平了吗?除了极个别野蛮人。

        李梦阳是前七子的领袖,复古派开创者和源头人物,当下谈论诗歌理论就绕不开李梦阳。

        王老登是不是还觉得,李梦阳也就是靠着善于拉帮结派,以及同时代其他人更差,才得以壮大复古派声势,成了文坛领袖?”

        不一定所有人都怀有恶意,但不排除人群中有一两个坏分子吧?

        所以王稚登站了出来,强行插入了对话说:“王凤洲你身为吴人,对本乡文坛前辈及当代阐奇发藻之士概不在意,却独独对关西李梦阳咨嗟击节、命为绝倡!

        我以为李梦阳功崇而业浅,其诗调高而意直、才大而情疏、体正而律庸、力有余而巧不足也!

        如今天下士子相率为浮游滥之词,靡靡同风,岂不可悲!”

        再加几个脏字,就是当众互相骂街了,那自己可就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汪道昆却直接反驳说:“取诗之典要,当以《诗》三百风、雅、颂三体的标准予以权衡。

        总而言之,李梦阳水平根本不行,还不如吴中派几位前辈比如江南四大才子。

        写诗剽窃模拟的风气也都是你打着复古旗号放纵起来的,所以才有那么多人视为终南捷径,群体效仿逢迎!

        王老盟主没有直接回应,却机智的转头对林泰来问道:“你以为如何?”

        众所周知,复古派的口号就是“诗必盛唐”,这是从老一代盟主、前七子之一李梦阳传承的道统,视宋元诗歌为垃圾,完全摒弃忽略。

        林大官人皱眉答话道:“汪太函可说人言否?”

        王老盟主他弟是不是还觉得,布衣山人明明对复古宗旨不甚了了,但因复古派潮流浩大,就为了名声和进身之阶,刻意摹仿古人,生搬硬套,广为流传,反而把复古派的名声败坏?”

        在老盟主心里认为,如果人群中有坏分子的话,汪道昆兄弟的嫌疑一定是最大的。

        王老盟主作为文坛霸主不喜欢被动防守反击,直接试探道:“听说汪太函以诗三百为宗尚,集古今之诗,分别隶属风雅颂,编成了一本《诗纪》?”

        时至今日,也该有所变化了。”

        汪道昆瞥了眼林泰来,顺嘴就说:“若有浅薄之人,听不懂也罢。”

        林大官人转身又朝向王世贞:“老盟主你这活太糙了,我都看不下去。

        汪道昆暗骂一声王稚登,刚才本来该自己开始坐而论道,王稚登却跳了出来抢话。

        王老盟主又道:“我又听说,《诗纪》中居然有宋元两代之诗?”

        现在话头终于回来了,汪道昆语气很高深的说:“夫文由心生,心以神用。以文役心则神牿,以心役文则神行。”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还有,王老登又是什么雅称?

        另外,老登子真是这么觉得的吗?

        王世贞也不是没有帮手,弟弟王世懋愤怒的看了几眼林泰来,然后选择对王稚登反击:

        这时候,最生气的人不是王老盟主,而是王稚登。

        这时候,林大官人的身影忽然再次笼罩了众人,嬉皮笑脸的开口道:

        不必看时段性区隔,宋、元二代诗歌亦应纳入遴选之列。”

        平山堂里再次陷入了沉寂,众人扪心自问,确实自己也做不到。

        几个回合下来,王老盟主就明白了,至少汪家兄弟来者不善。

        “王凤洲你操文章之柄,近古未有,迄今二三十年,谁敢不服你之威?

        想到这里,王稚登态度越发激烈起来,直接骂了回去:

        又听到王稚登说:“猛然听来似有道理,但若仔细琢磨,便会发现在表面的完满之下,根本无法自洽!

        林大官人对着院门挥了挥手,然后就看到十多个人鱼贯而入,都是仅在王老盟主之下的文坛重量级人物,还有王世贞的弟弟王世懋。

        最终达到不露蹊径、不显模拟痕迹的诗文表现方式。”

        汪道昆也坦然的回答:“确有。”

        不得不说,王世贞能当文坛盟主还是有道理的,这理论讲得深入浅出,非常易懂,传播性比汪道昆那人话强多了。

        王老盟主不负众望的给出了解释:“所谓出之自才,止之自格,就是既要格调派的规范意识,又要讲求随意自然。

        “不说人话这种事,谁不会啊。”林大官人最后傲然道。

        在旁边围观的林大官人终于也看不下去了,这就是天下最高端的文斗吗?

        这大明的文坛,果然没了他林泰来就不行啊。

        “我觉得,我可以做到,天下可能只有我能做到。除了我,在座的都是不行。”

        这是林大官人今天第一次说“我觉得”。

        这章太难写了,写了两天,头发都写掉了一把!这种内容真是吃力不讨好,以后还是少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