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工具超人)_第818章 817主心骨(1 / 2)_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
本站备用网址:n1.49gtk.cc

第818章 817主心骨(1 / 2)

科研班做出来的这两台保温箱其实还有个缺陷——没有备用电源。

一旦遭遇停电,温度、湿度就没法控制了,可能会对保温箱里的早产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对此,科研班的同学提出过用电瓶或手摇发电机提供紧急供电的设想,但被唐植桐给否了。

眼下的四九城,虽然普通百姓家里时常停电或限电,但医院是在保障供电名单上的,可以排除断电的可能。

要说为保温箱提供紧急供电,那也得是针对其他供电不稳定的城市。

唐植桐将这个问题一同让科研班的同学编写在使用手册上,打算交给后面的生产单位去解决。

办完交接,唐植桐骑上自行车慢悠悠的前往史家胡同。

一路上,唐植桐都在琢磨如何跟苗小琴沟通孵化器的事。

勤劳的中国百姓其实在古代就掌握了人工孵化技术,北方一般用火炕,中部地区用缸,南方地区用木桶。

纯纯的人工,里面一点黑科技都没有,温度、湿度及何时给蛋翻面完全依靠个人经验,就成功率来说,不见得比老母鸡高。

这种做法虽然比母禽的效率要高,但一个不注意就很容易出现“哑蛋”,老百姓称之为“毛蛋”,也有人称其为“活珠子”。

活珠子作为食材的时间并不长,据说起源于晚清时的南京地区,爱吃的人奉为圭臬,不爱吃的人连多看一眼都觉得恶心。

唐植桐觉得能发明这种吃法的人肯定是个修仙者,而且是个邪修,正常人谁吃这玩意??

不管怎么说,发明这种吃法也算功劳一件,起码解决了人工孵化失败后如何处理“哑蛋”的难题,算是没有浪费蛋白质。

“小琴姐,我们科研班有位同学受保温箱的启发,决定试着做一个禽类孵化器……”唐植桐将孵化器的基本原理和功效给苗小琴做了详细描述,最后才道明自己的来意:“我想着小琴姐认识人多,能不能请你帮着看看有没有单位有需求,咱国内的也行,国外的也可以。”

由于拿不准国外现在有没有同类设备,所以唐植桐在描述的时候比较谨慎。

“行,我回头打听一下。我听叶主任说保温箱项目成功了?”苗小琴没有嫌麻烦,掏笔在笔记本上将此事记下来,并在后面标注了三角形,以示重视。

“离成功不远了,目前我们自己测试是符合设计需求的,今儿又给产院那边送过去一台,等那边认可了,才算真正成功。”唐植桐呲着牙笑道。

这是唐植桐来到这边以来主持的第一个项目,眼瞅着保温箱一步步成型,就如同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点长大,内心的成就感远比只画图纸要强烈。

“那预祝你们真正成功。”苗小琴笑笑,说道:“叶主任指示要在成功之日为你们庆功,等你那边定了日子跟我说,我去协调副食。”

“好嘞!谢谢小琴姐!我们还打算再做一台孵化器,做完后,我把剩余的经费归拢一下,一块跟你交接一下。”叶主任考虑周到,唐植桐也乐见其成。

前前后后操持了两个多月的保温箱项目,终于可以结项了。

从妇联回到押运处,唐植桐在饭后跟着单位职工参加了一下劳动,在院子里锄了个把小时草。

眼下没有除草剂,而农田里的野草比农作物生命力更顽强,如果放任不管,个把星期下来,野草就能漫过农作物。

野草不仅会跟农作物抢地里的水分和养分,等长到一定的高度,还会跟农作物抢阳光。

为了丰收的希望,农民在种下农作物后,个把星期就得锄一遍地,于是才有了那句农谚“立了秋,挂锄钩”。

在立秋之前,锄和人基本都不歇着,而且干这活很挑时候。

若是放在农民身上,绝大多数会选择凌晨四点来钟去锄地,待八九点钟天气热起来之前回家歇着,任凭锄断根的野草在阳光底下暴晒。

野草的生命力顽强,极个别的在太阳暴晒下会重新扎根,即便如此,农民也不会将野草运出田地,因为锄倒的野草能有效遮挡阳光、减少田地水分的蒸发。

在水利条件不完善的如今,这一点格外重要。

这就造成了除草、晒不死、扎根、再除草的闭环。

押运处这边毕竟跟农村不同,不仅不用考虑灌溉的问题,就连锄地的时间也选在白天人最多的时候。

因为人多,干的工作才能被大多数人看在眼里……

…………

唐蓉今儿收到了唐植桐的来信。

看着信中那一列列的学校和专业,唐蓉很感动,恐怕自己学校里的老师对这些学校有多少专业也没这么清楚。

但面对堂哥的建议,唐蓉有些不太满意,将信收起来,打算回家先跟父亲和大哥商量一下,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咨询一下二哥。

今儿正好是学校放假的日子,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回家,休息是次要的,主要是为了带回下个星期的口粮。

为了让唐蓉更加投入的学习,她这个周末是不用回家的。

按照唐蓉上一次回家时的约定,唐钢会在明天的时候,为她送来口粮。

现在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两个月,距离填报志愿还有一个月,虽然可以等下次回家在跟家里商量,但唐蓉觉得今儿还是回去一趟,尽早把志愿的事情敲定下来。

放学后,唐蓉带上还没吃完的干粮,先去找苏念斌。

姐弟俩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初中,并不在一个学校,好在城区不大,两所中学离的也不远。

“姐,你这是……要回家?”苏念斌看到唐蓉背着包袱,有些惊讶。

为了增加两人的学习时间,按照两家的约定,两家轮流出人在周末给他俩送干粮,两人个二十来天回去一趟就行。

“嗯。你的干粮够不够?不够把我的留下。你有话想跟家里说吗?有什么东西要带吗?”唐蓉过来并不是要约着弟弟回家,而是想着弟弟这边缺啥自己回去给捎回来,这样弟弟就不用多等一个星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