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眼前莫不是李大人在此?”忽然有人招呼李佑道。/p
p李佑回头看去,原来是王老同知,连忙上前拜见道:“见过同知老爷。”/p
p老同知笑道:“李大人何故在此?”/p
p李佑答道:“押送银两过来,在此等候张师爷。”/p
p“何不去本官那里喝茶闲谈,顺便等候。”王同知盛情邀请道。/p
p李佑一想在这里苦侯无趣,去和王同知闲聊也好,便答应下来。/p
p本府同知没有出去建署,只是在府衙里左边单独辟出院落设了同知厅,类似的还有右边院落的通判厅。/p
p李佑看府署里别处都是有来有往的,到了同知厅这儿居然门可罗雀、冷冷清清,这简直是一道奇观。心道这王同知真是个极品,他老人家好歹名义上也是府衙的第二把交椅,知府的副手,要多么无能才可以混成这模样?虚江县里地位类似的周县丞被自己挤兑成那样,在县衙里也没惨到这般光景。/p
p王同知别是闲得无聊找人说话打发时间罢?李佑想道。/p
p同知厅里唯一的书吏给李巡检上了茶后,王同知开口道:“听说巡检改成杂官流转了,李大人要离开本乡,日子怕不如以前舒服了。”/p
p李佑叹道:“这倒是其次,最怕的是新职不如意。”/p
p王同知感慨道:“老夫也是从杂官做起的,深知其中五味。虽然常道杂职比武职好,可李大人没有任何功名在身,出来做官难免沉沦下僚,还真不如在本乡当巡检逍遥快意。”/p
p王同知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不过李佑并不很担心。这次流转对于知府而言,最省心省力的办法就是各县巡检互相调换,既满足不得在本县为官的要求,又不用再牵连其他位置。到时最差后果无非就是分到的地方不好、也没机会升官而已,但繁华富裕的苏州府有绝对意义上“不好”的地方吗?/p
p闲扯了一会儿,听说张师爷回衙了,李佑立刻告别王同知,去交银子了。/p
p在张师爷那儿缴上银子,领了回票,李巡检还想巴结巴结张师爷,但对方态度冷淡,直接送客了,叫李佑讨一个好大的没趣,只得出去。/p
p这一出来又在院里遇到了认识的人,就是数月前那个为了府城无赖在巡检司和他讨价还价被羞辱的洪巡捕…李巡检打起精神准备应付。/p
p“这不是李大人么,多日不见,近来可好。”洪巡捕很热情上前拱手见礼。/p
p这态度让李佑很意外,他和自己难道不该是彼此有嫌隙么?又到了他的地盘上,怎么表现的像是老朋友似的?/p
p洪巡捕仿佛明白李佑所想,笑道:“在下向来信奉买卖不成仁义在,上次和李大人没有谈成生意而已,一时气过也就罢了,说不定以后还有机会合伙。你我又没有生死大仇,何须因而生怨得不偿失?看来李大人还是不清楚在下为人哪。”/p
p李佑暗想,这人活络的很,说不定通些门道,便开口道:“眼看到正午,我做东道请你吃酒,有些话要问,还望不吝赐教,到时自有一番谢意。”李佑可是带了二百两银子,就是准备在府城活动用的。/p
p当即在附近找了家酒楼进了小间。李佑对府城不熟,还是洪巡捕找的地方。/p
p酒过三巡,李巡检便把自己要流转调换的事情说了。洪巡捕闻言想一想后问道:“你和王同知关系不错?”/p
p李佑答道:“倒是认识,方才还到同知厅坐了喝茶闲谈,看那光景指望不了他罢。”/p
p洪巡捕惊道:“什么?你去他那里了?”/p
p李佑很奇怪,这有什么可惊讶的。/p
p洪巡捕摇头叹道:“李大人,你的好处我可挣不了了。沾惹上了王同知,你肯定要坏事了。外人不知道,府衙里的人清楚,从知府到经历照磨,其他官老爷们都排斥王同知,尤以张师爷最恨他。你不明内情的去和王同知亲近,必然要倒霉。你还真不如不来府衙。”/p
p李佑目瞪口呆,他来跑官反而跑出错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p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