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重振大明(凤凰北斗)_第485章 陈子龙和农政全书(2 / 2)_崇祯重振大明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
本站备用网址:n1.49gtk.cc

第485章 陈子龙和农政全书(2 / 2)

崇祯重振大明 凤凰北斗 3096 字 10个月前

    “难怪圣上下令称呼人就称姓名,重名者加字。”

    “以后就称你陈兄,不用记那么多名字。”    

    这让众人尽皆大笑,想到了皇帝刚登极时颁布的命令。

    最初他们觉得太过直白,如今却渐渐习惯了。

    直接称呼姓名或字确实更方便,不用想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称呼。

    为报纸写稿的他们,已经习惯了这一点。否则写得复杂了,读者会有疑问。

    陈子龙对张溥的打趣,同样哈哈大笑。

    他倒不觉得改名字有什么不好,想改也就改了。

    甚至他还想多取几个字号,代表不同心境。

    不过当今皇帝务求简便,这些好友也适应了这一点。他决定把卧子这个字多用一段时间,以后再决定是否改动。

    这么想着,他又听到张溥介绍道:

    “这位是内廷的曹公公,他是内廷宣传委员,专门负责报刊舆论等产业。”

    “而且他还是故司礼监掌印王公名下,同我等一样受过阉党迫害。”

    这是张溥最常用的说法,也是曹化淳能得到文人认可的原因。

    当年王安秉政时,与东林党等文官颇为亲近,后来被魏忠贤等人害死,让很多文人惋惜。

    曹化淳作为王安名下,自然就受到余荫,和很多文人的关系都很密切。

    也因为此,他被皇帝任命为皇资委产业委员会的宣传委员,专门负责舆论行业。

    曹化淳早就知道如何与文人打交道,和略有些不自在的陈子龙说了几句,就得到他的认同。

    然后他又按皇帝的安排,向陈子龙道:

    “皇爷听说陈先生是松江人,和徐学士是同乡。”

    “故而安排咱家,引荐先生拜徐学士为师。”

    这是张溥之前的待遇,也是陈子龙没有想到的。

    他是实在没有想到,自己一入京城,就被皇帝安排拜徐光启为师。

    徐光启这个大学士是谁,同在松江的陈子龙如何不知道?

    就连他的父亲,想拜师都不一定有机会。

    想到自己越发衰落的家业,还有徐光启的大学士身份,陈子龙鼻子一酸,对皇帝的关照更加感激涕零。向曹化淳拱手道:

    “圣上如此厚爱,学生感激涕零。”

    “必将竭力向学,不负圣上厚爱。”

    按照曹化淳的安排,准备挑选个吉日,去徐光启府上拜师。

    有同乡的身份,还有皇帝的旨意在,陈子龙拜师这件事,可谓十拿九稳。

    从此以后,他就不止是一个普通的太学生,还成为大学士的弟子,身份和之前完全不同。

    这让跟随张溥前来迎接他的人,都是艳羡非常。

    能拜一位大学士为师,又有谁不愿意呢?

    可惜,不是谁都有这个机缘,让皇帝亲自安排——

    不过朱由检其实也是顺水推舟,因为历史上陈子龙在京城的时候,就拜了徐光启为师。

    后来还得到《农政全书》手稿,让这部巨著得以发行。

    朱由检不想他和张溥等人搞出什么复社,所以就打算把这个活交给他,让他去编图书。

    也因为此,在去太学的路上,曹化淳邀请陈子龙同车。

    陈子龙犹豫了一下,最终应了下来。

    这让曹化淳暗暗点头,向他道:

    “听说陈先生选刻时文,颇为擅长编撰?”

    陈子龙坦然自若道:

    “只是社里选出来的文章,如今还没刻出来。”

    曹化淳不管具体是什么,他只是按照皇帝的吩咐,继续道:

    “徐学士有一部《农政全书》,在赋闲时已经写了初稿,却没有完全编出来。”

    “如今他事务繁忙,更分不出精力编撰了。”

    “皇爷想让你主持,编校这部图书。”

    陈子龙这下更是受宠若惊了,不知道皇帝为何对自己如此看重,让自己编校《农政全书》。

    这让生性豪迈的他都有些惶恐,说道:

    “学生在家中虽然曾经务农,却对农政并不精通。”

    “负责此书编校,恐会出现纰漏。”

    曹化淳笑着向他道:

    “不用有多担心,还有徐学士的其他弟子帮助。”

    “司农寺和锦衣卫也会派人,验证书中技术、给那些技术划分保密级别。”

    “陈先生真正编撰的,是能公开发行、指导农政的农书。”

    “其实更应该称为《农政简书》,只写常用技术,以及如何种植新作物。”

    这让陈子龙稍微有底了,知道编撰这样的图书并不难。

    只要他自己用心,就能编撰出来。

    一旦图书刊刻,他就能获得巨大名声,得到天下人赞誉。

    所以,他有些兴奋地接受了这个任务,打算竭尽所能,把图书编撰出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