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重振大明(凤凰北斗)_第531章 乡试广额(2 / 2)_崇祯重振大明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
本站备用网址:n1.49gtk.cc

第531章 乡试广额(2 / 2)

    “建倒是能建,太仆寺可以规划好路线,教他们如何修公路。”

    “但是公路建设也是需要成本的,需要当地给行太仆寺拨钱。”

    说来说去还是财政问题,韩爌更加认识到了当前大明存在的困难。

    如果朝廷有钱,可以直接拨给太仆寺建公路。    

    地方有钱的话,也能邀请行太仆寺过去修建。

    但是现在的状况是,朝廷财政紧张,地方也没有多少钱。

    唯有把分税制落实下去,才能稍稍解决这个困难。

    所以,韩爌向陈奇瑜道:

    “那就颁布一道命令,允许各地自己筹款,邀请行太仆寺修建公路。”

    “这些公路都纳入太仆寺的规划,以后连接起来。”

    陈奇瑜急忙点头,又向毕自严表示,自己会尽量保证驿道畅通,户部转运可以通过驿道来。

    这个问题之后,韩爌又向众人道:

    “外面有传言说,朝廷打算开明法科和明算科乡试。”

    “还有人提议要把这两科的乡试名额,和完税情况挂钩。”

    “本官不知道礼部那边怎么打算的,但是本官以为,此事大有可为。”

    “明法科和明算科的名额,我看就以当前乡试名额的六成为基准,凡是按照朝廷制定的分税制、向朝廷上交足额六成赋税的,就给两科各六成乡试名额。”

    “不够的那就降低名额,以上交赋税的比例为基准。”

    “明年乡试的举人取用名额,以之前三年的完税情况计算。”

    这个言论一出,群臣心里面都诧异莫名。

    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件事情是张溥等人在报纸上极力鼓吹的。

    现在礼部那边商议的是否给大学生顺天乡试名额,也是报纸上讨论起来。

    他们实在没想到,韩爌对报纸上的议题竟然如此重视,像礼部一样和他们正式讨论。

    不过想想外面的传言,还有张溥和皇帝的密切关系。他们又觉得有些恍然,认为这可能是皇帝的意思。

    这件事确实是朱由检的意思,因为他之前就向张溥提到,把举人名额和人口、税收、完税情况挂钩。

    报纸上之所以热炒乡试的事情,也和他的操纵脱不了干系。他需要用科举名额的浮动,逼迫地方积极纳税。

    毕自严思考着这件事情,觉得这一招可能很有效果。

    因为乡试名额多少,是关系到当地所有人利益的事情。

    如果某地因为完税情况下降了乡试名额,估计当地的官员和士绅都会被士子痛骂。

    被财政问题逼得焦头烂额的他,当即就表态道:

    “本官以为这个办法可行,户部支持此议!”

    司农寺和太府寺等衙门同样表示支持,这些有财权的衙门,普遍支持这个提议。

    不像礼部那边,对增加乡试名额还需要考虑这考虑那。

    韩爌看着众人的态度,对这件事情在朝堂上是否能通过就更有把握了。

    他决定催促成基命一下,让他尽快推动增加乡试名额。

    这时毕自严又问道:

    “若是多向朝廷缴纳税赋,能不能相应增加名额?”

    “例如南北直隶各府,都被朝廷划为二级财政,越过省级直接向朝廷缴纳七成赋税。”

    “如果两地完全缴纳,南北直隶的明法科、明算科名额,能不能按照七成计算?”

    韩爌思索了一下,还没做出回答,徐光启在旁边也说道:

    “还有地方受灾减免赋税的,应该如何计算名额?”

    “陕西那样整个省受灾被免赋税的还好说些,有的省份一两个府受灾,影响到全省的完税情况,应该如何计算名额?”

    这也是个问题,韩爌道:

    “受灾的地方可以排除不计,直接按照六成名额计算。”

    “缴税多的地方,按照道理来说应该增加名额的,不能让多出钱的吃亏。”

    “本官会和礼部商议,尽量制定个完善的办法。”

    打算和成基命好好商议,商讨个完善的办法来。

    甚至他还想到了让地方捐纳乡试名额,弥补赋税不足。

    就连大学生的参加乡试名额和占用举人名额,韩爌也认为可以让他们出钱捐纳。

    可以说,在皇帝的不断逼迫下,韩爌迅速转变成一切以财政为中心,其它各种考虑,都要放在后面。(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