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重振大明(凤凰北斗)_第541章 三轮马车和悬挂(2 / 2)_崇祯重振大明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
本站备用网址:n1.49gtk.cc

第541章 三轮马车和悬挂(2 / 2)

    方以智等人首先听到的,便是“叮铃铃”的声音,这让他们好奇地盯着车夫拨动的铃铛,不知道它为何能发出这么响亮的声音。

    然后,他们又看到这个车夫左手握着缰绳,右手挥动马鞭,时而用手扶车把转向,时而拨动铃铛。

    或许是因为不熟悉,这个车夫在他们看来手忙脚乱。有时甚至用脚踢轮子,马车也因此一晃一晃。

    在行驶了一段路程后,这个车夫下来,向围过来的工匠道:

    “这个铃铛不错,但是车把不行。”

    “左右两个握把,总让人想用两只手一起抓上去。”

    “而且铃铛在右边,右手却是挥马鞭的,不方便拨动车铃。”

    “要我说,干脆留一个握把得了,免得挥鞭子时碰到车把。”

    说了这个车把的一系列缺点,车夫建议只保留一个握把,把另一个握把去除。

    太仆寺的工匠按他所说,把木质握把锯掉了一半,铃铛也装到了左边。

    但是这样仍然不好用,因为左手也要拉缰绳,不可能一直放在车把上。遇到需要用右手转向的时候,应该要怎么办?

    最终,他们把车把由左右横放变成了前后竖放,无论左右手都能抓住操控。甚至在两只手都腾不出来时,可以用腿夹着转。

    还在前面加了个钩子方便放缰绳,右边加了套子放置马鞭。

    这样总算解决了扶握把转向的问题,车夫适应后效果也好了些。

    至此,三轮车的试验算是基本成功。

    方以智等人表明来意后,也被他们邀请,坐上马车体会。

    在坐上这个车子后,他们才明白这辆车为何非要在前面加一个轮。

    原来这辆车的后面有两个弹簧,把后座托了起来。它们让车子的震动减轻许多,乘坐体验更舒适。

    减轻震动之后,自然要减轻晃动,让乘坐体验更舒适。

    所以以前容易上下摇晃的两轮马车被摒弃,转变为三轮或四轮马车。前面加装一两个轮子,保持车辆平稳。

    方以智坐上马车体验之后,很是满意地道:

    “这辆马车很好,你们什么时候向外卖?”

    车辆工坊的工匠摇了摇头,说是这件事他们决定不了。

    必须要通过宫里的验证后,才能对外售卖。

    他们造出了一系列两轮车、四轮车,宫里面的皇帝体验后都不满意。

    所以才有了这辆三轮车,造出来后要第一时间送进去。

    得知是皇帝的要求后,方以智等人只能遗憾地离开这里。并且决定等这样的马车上市后,就去第一个购买。

    朱由检在皇宫中,很快就看到了试验车辆。这种他专门安排的事情,没有人敢耽搁。

    而且送到他面前的还不止一辆,有使用弹簧悬挂的,还有用板簧悬挂的,车厢形制不一。

    看着被他们改成前后一根竖直车把的三轮车,朱由检忍着笑意询问道:

    “这种车把好用吗?”

    “方不方便转向?”

    陈奇瑜笑着高兴道:

    “好用得很!”

    “臣以前从未用过这种车辆,但是很快就掌握了。”

    履行自己作为太仆寺卿的职责,亲自跳上马车驾车。

    只见他时而握缰、时而挥鞭,不时腾出手来转动车把,甚至在两只手腾不出来时,用腿夹着车把转向。

    朱由检看得若有所思,在陈奇瑜下车之后,说道:

    “看来这个前轮,就是一个转向轮。”

    “那它不需要造得特别大,有一个小轮子就行了。”

    “而且车把也不需要这么高,可以把它做成脚踏式,用脚踩着两边的踏板转向。”

    画了个儿童三轮车前轮的样子,只保留下半部分。而且不是用脚蹬动轮子行使,只需要能够转向。

    这样车夫的双手,就完全解放出来,像以前一样握缰绳挥鞭。只是双腿多了个任务,需要踩踏板转向。

    这个转向轮,得到一些工匠称赞,但是也有工匠提出了问题,说道:

    “小人之所以用这么大的轮子,是为了不让马车翘起来。”

    “否则后座的人一往后躺,很可能让马车往后翻。”

    认为这个前轮太轻,容易被后面的人压得翘起来。

    对于这个问题,朱由检道:

    “那就把车厢往前移,放在后轮和前轮的中间。”

    “这辆车就不错,坐在上面应该很稳定。”

    指着一个使用板簧悬挂的四轮车厢,朱由检让他们把前面两轮改为一个转向轮,增加车夫的座椅,投入批量制造。

    在火绳铳装备使用得到一系列改进后,朱由检现在相信一个原则,那就是任何新事物都要投入生产,在使用中改进完善。

    他对燧发火铳的态度如此,对马车同样如此。他相信这种三轮马车在得到大规模使用后,一定会迅速得到完善。

    甚至四轮马车也会因此受益,能够更快地制造出来。

    在工匠封爵和发明专利的鼓励下,大明工匠的创造力,已经被激发出来。

    还有薄珏这样的士人投入这一行,开始发明创造。

    方以智、冒辟疆等人前去车辆工坊观看,也是这一点的表现。

    否则他们会像以前那样不屑于了解,更别说亲自去看。

    朱由检期望这种三轮马车,能够给大明带来不一样的变化。给有功匠官下发了赏赐,并且让他们享受专利分红。

    用更高的地位、更多的金钱,刺激人们投入这一行。(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