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生产多少是多少,先满足数量再说。”
“那五千骑兵也不全都是作战的,打辅助的配滑膛火铳即可。”
“然后你再抓紧时间生产,送更多的线膛火铳过去。”
徐森闻言若有所思,知道现在最要紧的是占位。否则辽东骑兵装备了其他火铳,他的转轮骑铳就得不到装备了。
所以他认同了王承恩的办法,并且当即率人试验,争取把转轮骑铳和子弹尽快定下来。
在他们夜以继日的努力下,很快,转轮骑铳和它配套的弹药,在十一月到来前就被定了下来。
徐森最终采用了十点毫米口径,认为这个口径杀伤力已经足够,还能避免弹巢的体积过大、减轻转轮骑铳的重量。
吕祥也认可了这个口径,认为只要杀伤力足够,那就越小越好。
事实上,根据这些日子装备院内部的试验,他认为步铳子弹达到九点五毫米杀伤力就够了。
不过这个口径和九毫米太接近,估计装备部的官员不会同意。
所以他也决定使用十毫米,设计这个口径的无凸缘定装弹。
因为皇帝要求新弹药的口径在十到十一毫米之间,十毫米处于这个范围内,装备部的官员虽然觉得和九毫米弹药区别不大,却还是表示同意。采纳了徐森等人设计的10X40弹药,作为新一种军中制式弹。
但是对徐森设计的另一种10X25弹药,他们就不太同意了:
“这个10X25弹,和9X30弹没有多大区别嘛!”
“9X30用于手铳已经足够了,不用再新增一种10X25弹。”
徐森向他们解释道:
“这是为了使用十毫米骑铳拉废的铳管,设计出的弹药。”
“它的威力较小,使用的铳管长度只有骑铳的一半。”
“这样制造出的手铳,正好能配合骑铳使用。”
“威力略胜于三眼铳,容弹量却是三眼铳的两倍,可以连发六枚子弹。”
“这样骑兵的骑铳打完了,和敌人短兵相接时,就能用它作战。”
说着,他让来配合试验的辽东骑兵展示了一下。在一手按下击锤转动转轮、一手扣动扳机发射了骑铳的子弹后,这名骑兵面对越来越近的靶子,没有忙着装弹,而是从腰间拔出了一支手铳,又以同样的姿态发射了六枚子弹。
如此连发十二枚弹药,即使马上的准确度不高,也有数枚上靶。
装备部官员见此点了点头,终于没有再提出异议。
徐森见此长舒口气,觉得总算是糊弄过去了。
事实上,他设计这种手铳子弹的目的不是为了给骑兵增加辅助装备,而是为了尽快生产出五千支。
这种手铳,是他按照王承恩的提点,设计出来用于取代三眼铳的。打算先在军中占据了地位再说,以后再慢慢改进。
当然,如果生产得多,也可以配给拥有骑铳的骑兵做辅助兵器。想来财大气粗的骑兵,不会拒绝这点。
此时的徐森,绝对没有想到,这种他临时设计的子弹,以后在军中风靡了许久。
虽然它的威力和9X30相差不多,后坐力还稍大一些。但是因为十毫米打中敌人后更容易杀死,军中将士普遍更喜欢使用这种手铳弹。
9X30手铳弹的地位,在军中被10X25取代。锦衣卫和民间则用得比较多,直到后来无烟火药出现后,才逐渐被9X20无凸缘手铳弹取代。
——
转轮骑铳和手铳定型后,很快就投入了生产。
朱由检也试用了这两种火铳,认为是个好装备。
不过他对按下击锤转动转轮这一点,实在是不满意,向在旁随侍的徐森道:
“现在的转轮火铳需要按下击锤转动弹巢,才能扣动扳机发射,可以说是单动的,用起来不够方便。”
“要发明一种双动结构,可以在扣动扳机时带动弹巢,扣到底把子弹发射出去。”
“这样才能用转轮火铳速射,甚至双手都持着手铳射击。”
“如果双动结构研发成功,朕给你个世袭爵位。”
作为单动、双动这两个名词的由来,转轮火铳的单动和双动区分非常明显。
单动转轮只能按下击锤再扣动扳机发射,扳机只完成一个动作。西部片的牛仔把火铳抵在腰间疯狂按下击锤速射,就是因为他们用的是单动转轮。
双动转轮的扳机,则需要完成转动转轮和击发子弹两个动作,所以称为双动。
这也是后世最常见的转轮火铳,影视剧中的点三八等转轮手枪多是双动转轮。
朱由检有着这个印象,对于单动转轮当然不满意。但是双动转轮的结构他不知道,只能让徐森等人研制。
听到自己有了封爵的机会,徐森激动地道:
“谢皇上!”
“臣必尽心竭力,研发出双动转轮。”
朱由检点了点头,又勉励了他几句,这才道:
“你能研发出这两种军用火铳,可谓是用心了。”
“今年的元士名额,会有你的一个。”
“不过转轮火铳能达到现在的骑铳威力,也算是到头了。”
“再制作转轮步铳,有些力不从心吧?”
徐森有些赧然,低着头道:
“臣现在才明白,皇上为何让吕工研制旋转闭锁后拉火铳。”
“转轮火铳能达到现在这种骑铳的威力,确实是到头了。”
“再加长铳管也提高不了多少,如果加强装药,漏气只会更严重。”
“臣找不出更好地办法,无法解决漏气问题。”
朱由检同样解决不了,而且知道后世也没能完全解决。所以他向徐森道:
“这种骑铳,将来可以加装双动结构进一步优化,作为特殊装备。”
“不过再发展下去,它就没有什么前途了。你的能力不止于此,不应该在转轮结构这条死胡同里打转。”
“朕这里还有几种火器的设计构想,你可以摸索一下,看看能实现哪一个。”
“以朕看来,杠杆式结构,似乎更适合骑兵用。”
命人将自己绘制的杠杆式、泵动式等结构的火铳外形图取出,朱由检详细解释了这几种火铳的设想。
徐森听得目眩神迷,不知道皇帝怎么能想出这么多结构来。
以他的见识,当然看得出这两种结构都不亚于转轮结构,甚至杠杆式结构,有可能和旋转后拉结构一比——
至少放在马上,它是更适合的,只需要拉动扳机圈,就能完成上弹。
相比旋转闭锁的闩式火铳来说,它的操作幅度更小,实际射速会更快。
当然,缺点也是有的,那就是因为要向下拉动扳机圈,趴在地上射击会不方便,这点它就不如闩式火铳了。
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它在步铳选型时,能和闩式火铳有一拼。
徐森贪婪地看着这些火铳的外形图,把皇帝描述的操作方式,原原本本地给记下来。
回去后就用木料制作了外观模型,组织人投入研制。
大明的火器设计,在他和吕祥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开始百花齐放、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