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重振大明(凤凰北斗)_第793章 黄台吉仓皇逃窜(1 / 2)_崇祯重振大明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
本站备用网址:n1.49gtk.cc

第793章 黄台吉仓皇逃窜(1 / 2)

满桂获胜的消息,朱由检是第一时间收到的。

刚刚结束对文天祥的祭拜,他就收到了这个消息。

看到飞鸽传回的战报上满桂杀敌四千多,朱由检掩饰不住喜悦,追问道:

“战报可是真的?”

“观察团和护军怎么说?”

前来汇报的参谋部长杨嗣昌,同样满是喜色道:

“满将军的护军在战报上署名,虎将军的护军艾万年也发来了战报。”

“观察团已经确认,东平伯取得大胜,而且战果还在扩大,首级仍在查验中。”

朱由检听到已有两方为满桂作证,喜得大喊一声“好”字,向杨嗣昌等臣子道:

“立刻把这个消息传出去,让京城百姓同喜。”

“满将军在英烈纪念日取得如此大胜,定是烈士们的英魂,在天上保佑我们。”

臣子们喜气洋洋,杨嗣昌还凑趣道:

“想是皇上亲自祭祀,感动了文忠烈公等人的英魂。”

“所以有此大胜,告慰被建虏杀害的人。”

称贺之声不绝,并且把满桂的大战,和皇帝今日的祭祀联系起来。

朱由检满意地点头道:

“把东平伯取胜的消息,和朕祭祀英烈一起刊登。”

“还有,东平伯这次的首级功,确认超过五千吗?”

“能不能进爵一级?”

群臣有些哑然,知道皇帝有为满桂进爵的意思。

但是这一战胜得如此容易,让有些心中犹疑。兵部左侍郎秦士文道:

“两白旗的军功系数是1.2,现在能确认的首级就超过四千,全部战果应该在五千以上。”

“但是满将军这次是作为主帅的指挥功,应当按指挥难易分享一到二成功绩。”

“即使按顶格的二成算,也只有一千户,能够再封个男爵爵位。”

这是枢密院在去年己巳之战后,对军功做出的调整。

去年计算军功时,枢密院发现杀死一名敌人后,士兵会获得赏赐,然后他的上级、还有上级的上级……都会得到赏赐。

如此重复计算,一个首级功能被奖励七八次。

朝廷对这样的赏赐当然是撑不起的,所以就区分战功,把直接杀敌的功劳,和指挥功劳区分开。

除了直接杀敌的士兵获得的功劳外,队级军官会按参与程度,获得麾下三到五成功绩。师旅营的军官,获得麾下二到三成功绩。

直接指挥的主将和指挥团,则获得麾下一到二成功绩。

这些指挥功劳加起来,最高和士兵的杀敌功劳相当——

也就是一个首级功,要发下两份赏赐。

虽然仍旧很多,朝廷却已经能够承担起。

满桂这一战,就作为主将立功,能够获得麾下所有士兵的两成功绩。

朱由检对这个军功办法是认可的,但是对满桂只能再封个男爵,他却很不同意。

因为他需要把满桂树立成榜样,鼓励边军诸将,继续奋勇杀敌。

所以他在琢磨后,下令道:

“所有士兵的杀敌功劳,赏赐应立刻发下。”

“但是将领的指挥功劳赏赐,这次都归满桂。”

“东平卫的将领现在都是满桂的家将,让满桂用东平侯国的土地赏赐他们。”

“所以满桂这次立功五千级,应该由伯爵晋升侯爵。”

“理藩院立刻拟旨,让满桂选取东平侯国土地。”

这个赏赐是如此丰厚,以至于听到的群臣纷纷讶然,并且劝阻皇帝。

戚继光那样南征北战几十年才被皇帝追封为侯爵,满桂不过取得一场战斗的胜利,有何资格获得侯爵爵位?

都这样大明的侯爵会很多,有可能在消灭建虏时,册封十多个侯爵。

群臣可不认为建虏值得朝廷如此下本钱,但是朱由检却铁了心为满桂进爵。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明白满桂这一战的意义。

说实话,使用单发火铳取得如此战果,朱由检的心里是有预料的。因为后世的冲击骑兵,就是在单发火铳装备后被淘汰。

但是大明军队的现状,又让他没信心完全发挥单发火铳的威力。所以他才急着编练新军,并且推动连发火铳和转轮火铳研制,希望用更强的武器打败建虏。

如今满桂这一战,让他认识到大明军队的武器已经足够。只靠单发火铳,就能在野战中取得胜利。

满桂的军队以他的家丁为主,在装备新式火铳后才仿照御营的骑马步兵训练,并不是完全的新式军队。

即便如此,他都能用新式火铳在野战中取胜、战胜将近两倍于己的敌人。这意味着御营现在的一万军,有抗衡两万建虏的能力。

如果再算上鹰扬军一万军,还有正在换装训练的神机营三万军。朱由检此时已经可以确信,大明即将获得压倒建虏的军力,完全能打败建虏这个大敌。

朝廷以后不用一直在军事上加码,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转到内政上来——

对他来说,最严峻的考验始终是天灾。大明在历史上也是亡于内乱,而非建虏这个外敌。

更别说此战胜利后,朱由检心中一直以来对建虏的担心,已经消散一空。

就是为满桂帮自己解压这件事,他都认为满桂值得一个侯爵爵位。

所以,他借着此事说道:

“今后藩国出兵,指挥功劳由藩国君主获取。”

“藩国君主可以给麾下将士赏赐、册封为世袭军士,如果功劳很大,还可以向朝廷请求,册封世袭爵位,把藩国领地分给他们。”

“满桂这次就作为先例,让他把有功将士的名单报上来。”

这明显给藩国君主加强了权力,一众身有爵位的大臣当然不会反对。

但是也有人出于公心,提醒道:

“如此藩国君主在军功上权力太大,他们在军功上若分配不公,将会导致藩国军心不稳。”

“若是战事一直持续,这会是个隐患,臣以为不应给藩国君主这么大的权力。”

朱由检闻言望去,见是袁可立所说,知道这个老臣是出于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