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重振大明(凤凰北斗)_第795章 辽东诸将的私心(2 / 2)_崇祯重振大明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
本站备用网址:n1.49gtk.cc

第795章 辽东诸将的私心(2 / 2)

孙应元回营之后,便向张永安吩咐道:

“这次演习你亲自带队。”

“让辽东各军看看,皇上为何要编练新军队。”

“一定要让他们明白,整编为新军才是出路。”

“如果不想整编,就去战场上证明自己的战力。”

仍旧没忘记自己的任务,是为辽东整编保驾护航。打掉辽东军队的傲气,就是其中一环。

张永安也明白自己来辽东的任务是什么,而且他对辽东各军这些日子诋毁的“朝廷鹰犬”等词语很是不喜。得知演习的详情后,当即道:

“将军放心,末将一定调遣精锐,让他们看看什么是新军队。”

调集了之前自己亲自训练的一个大队,参与这次演习。

演习的结果也不出所料,虽然赵率教、尤世禄、侯世禄等辽东将领都调集了麾下的精锐家丁。但是面对在弓箭射程外就向他们开火的射声营,他们非常憋屈地败下阵来。

就是左军营的骑兵,也因为转轮骑铳的射程相比活门铳有所不足,在冲阵时同样败了下来。

不过他们冲到百米以内后,转轮骑铳的连发给射声营带来很大损失。而且这些人若是想跑,射声营也追不上去。

孙承宗看着演习结果,心情既是沉重,又有一些欢喜。

沉重的是辽东军队和建虏一样冲不破火器阵,旧军队都处于淘汰边缘,他们辽东被朝廷最先要求改。

欢喜的则是这样强横的火器新军自己麾下有两支,如果算上同样使用新火器的东宁军,那就是三支火器军队。

明年若能把这些人调到战场上,可以确定在对建虏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射声营四千多人,左军营派回的辽东骑兵五千人。』

『如果再从东宁军抽调一万人,那就是将近两万的火器新军。』

『满桂能靠五千人完胜一个旗,这两万人还胜不过四个旗吗?』

『建虏八旗一半都被他们牵制击败,关宁军难道胜不了另外四个旗?』

心里已经盘算着如何用好新军队和旧军队,在明年的辽东大战中取得胜利。

显然,他仍没有放弃辽东大战的想法。认为与其在整编时镇压兵变,不如派到战场上消耗他们。

否则就是新火器再强横,已经积重难返的辽东各军,也难以接受整编变成新军队。

他的这个想法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各项安排,却都表明了这一点。

朝廷很快就收到辽东的请求,要把左军营剩下的三千辽东骑兵调回去。

辽东各将也纷纷向朝廷请求装备新火铳,用于武装麾下的家丁和精锐。

向火器军队转变,成为将领的共识。但是他们对掌握的权力,也并不想放弃。

枢密院的大臣多是聪明人,而且曾经领兵,知道军队的猫腻。

看到这些请求,他们如何不知是怎么回事。袁可立叹着说道:

“看来辽东这一战,已经非打不可。”

“可惜那些敢战的士兵,要用旧战法和建虏拼消耗。”

杨嗣昌等人闻言默然,对皇帝一直防备的辽东军阀化,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这些人在知道旧军队远不如新军队的情况下,仍旧不主动要求整编、反而去打这一仗。分明是想用这些军队向朝廷展示实力,或者用他们换取功勋。

他们分明把麾下军队当成了私兵,视为和朝廷叫板的底气。

杨嗣昌道:

“打就打吧!”

“但愿这一战后,辽东能顺利整编。”

显然也默认了这个损失,用和建虏战斗的办法,消耗掉辽东旧军队。

其他枢密大臣各有想法,这时却谁都没有提出来。显然,他们只要不想把辽东军队逼得闹出兵变,就必须支持这一战。

更何况枢密院为这一战做了很多准备,如今也不适合半途而废。

——

朱由检对辽东诸将的选择丝毫不意外,甚至还觉得这都是小儿科。

相比以前祖大寿等人在辽东时,关宁军现在的军阀倾向要低多了。至少朝廷的调令,没有人敢公然反对。

这些人之所以如此选择,无非是怀着私心,想用麾下军队谋求爵位而已。

为了把内部矛盾外移,朱由检内心已经决定继续支持这一战,但是为了避免被人诟病消耗辽东士兵,他又特别下命令道:

“大宁都护府如今已经安稳,京城迁往草原的卫所,已经准备在明年迁过去。”

“辽东将士若有想去草原的,可以申请过去。”

“若在长城三百里外,他们同样可以开拓土地获得爵位。”

显示自己对辽东将士的关心,让他们知道自己能享受这个待遇。

只要那些辽东士兵稍微机灵些,自然知道哪个选择对自己最有利。

袁可立久经宦海,如何听不出皇帝的意思,有些犹豫道:

“明年就要大战,现在准许辽东将士迁往大宁,会不会扰乱战心?”

朱由检毫不在意道:

“战斗意志坚决的,不会因此动摇。”

“那些战意不坚的,与其留着在战场上扰乱军心,还不如提前把他们放出去。”

“朕希望明年出战的,都是不畏死的勇士。”

“不至于因为一些人逃跑,带崩所有军队。”

这是历史上松锦之战大败的原因。如果不是王朴率先逃跑,大明军队绝不会败得那么惨。

朱由检之所以限定辽东出战军队为五万,除了预料到吃空饷的缺额、留下足够的兵力防守山海关外,就是担心战意不坚的将士扰乱战场,带崩其他军队。

此时他就特别强调道:

“出战各军,宁缺毋滥。”

“如果因为兵少而战败,只要杀敌数量超过战损,朕就不会责怪他们。”

“相反,若是带着大军劳而无功,甚至出现逃跑、投降等行为,朕就不得不手处置了。”

“你把这些告诉孙承宗等人,让他们明白这一战的目的。”

强调这一战的目标,是杀伤建虏人员。

对他来说,关宁军就是全部拼光也不可惜,只要他们能杀死同样数量的建虏。

大明战死五万,能够用空出来的军费训练五万、十万新军。但对建虏来说,战死五万就和灭族无异。

所以朱由检还是希望辽东军队打呆仗、打烂仗,和建虏打成消耗战。不要老想着出奇谋,想着一战而竟全功,反而带来大败。

袁可立把他的这些意思汇总,下发枢密院令的同时写信给孙承宗。让自己这位老友知道皇帝的意思,明白应该如何使用辽东军队。

辽东之战的筹备,没有因为大宁之战而中止,仍旧按照惯性,继续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