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所料,一个学生处的老师马上返回办公室找了一件,外面还套著没有拆封的塑胶袋。
“当时拿了大号。”
他说:“我身高不够就没穿,陈著应该正好合适。”
等到陈著去洗手间换好衣服回来,出现在会议室的时候,看著胸前显眼的学校
(SunYat-senUniversity),许宁和舒原相视一笑,有一种“误打误撞正合适”的感觉。
没多久,门外走廊上传来一阵脚步声,下去迎接的团委书记黄毅领著一大帮人走进来。
为首的是个四十多岁、皮肤有点黑、但气质非常板正的中年男人,后面跟著两男一女相对年轻,不过也是样貌不俗。
黄毅应该是刚才攀谈时熟悉了身份,给许宁介绍中年男人的身份,广东分社新闻中心的主任李军。
级别也不低了,正处。
两男一女就是扛设备和负责採访的下属,大家都还是按礼节握手,谁知道他们是不是有个什麽其他秘密身份。
要知道在国外,这个单位可是承担著和锦衣卫差不多的职责。
“听说中大出了一个要和世界首富对话的大学生,不仅老百姓好奇,我们也很好奇。”
李军和校领导寒喧后,客气的说道:“所以就想认识一下这位很有冒险精神的年轻人
李军这样说,目光已经落到陈著身上,毕竟整个会议室里就只有他的年纪符合标准。
陈著比李军预料的要谦和。
脸上没有豪掷千万的飞扬跋扈,也没有年少成名的盛气凌人,他甚至都没有急冲冲的上前急于表现自己。
站在人群的后方,神情温顺,穿著一件白色短袖,胸前印著中大的logo,下身也只是普通的牛仔裤和板鞋,像是一个来会议室帮忙倒茶的勤工俭学大学生。
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双眼睛特别的亮。
“你就是陈著吧。”
李军已经伸出了手。
陈著紧赶两步走上去,和李军握手的时候,同时说道:“李主任您好,袁工、段工、
程工,你们好。”
那两男一女分别叫袁宇、段新杰、程迎梅,他们只是寒暄时介绍了一下,结果陈著已经记在心裡。
虽然不知道他们的职位,但是称呼为“工”,这一定是没错的。
初次见面或者应酬的时候,被准确的叫出自己名字,其实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尤其对一些单位的下属来说,这是自己受到重视的表现。
就这麽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陈著就轻鬆赢得袁宇他们的些许好感,
李军对陈著的印象也不错,这主要体现在陈著朴素的穿搭上,这是一个做实事的人。
“李主任。”这时,许宁副校长说道:“让他们忙著,我们去办公室里坐坐吧。”
李军是带队採访的领导没错,但是具体负责採访的是三个下属。
这就巡视组进驻某国企,带队领导并不会查帐,而是由下面的人慢慢翻帐本。
那领导做什麽?
和国企那些头头聊聊生活,谈谈人生,听听行业发展,讲讲个人艰辛。
要是没查出什麽问题,皆大欢喜,不过一旦出现原则性事故,刚才的“称兄道弟”立刻作废,马上就翻脸不认人了。
这次的採访也是一样,李军看似不参与具体的访问过程,最后定稿前还是会拿给他审阅一遍。
于是,原来熙熙攘攘的会议室里,“呼啦啦”的几乎全部走光了,只留下陈著、袁宇、段新杰、程迎梅,还有两个学生处的老师在外面听候差遣。
袁宇和段新杰主要负责灯光和摄影,採访的人是程迎梅。
她带著一副眼镜,金丝边的看起来有点严肃,短髮垂肩,肤色比较白。
不如邓栀漂亮,但是都有一种“工作女强人”的风范,
等到灯光摄像全部调好,陈著“出道”以来档次最高一次的专访便开始了。
大概两个小时后,在许校长办公室里饮茶的李军接到电话,程迎梅表示採访已经结束。
“谢谢许校和舒院长的招待。”
李军喝完最后一杯茶,这就准备告辞。
“中午在食堂里吃顿便饭吧。”
舒原挽留道:“正好罗校上午的会也开完了,他能够赶过来。”
实际罗骏校长上午没那麽忙,但是除非广东分社的社长亲自带队,不然许副校长出面,这已经是一种高规格的接待了。
“我们回去还得审核,儘量明天就把採访内容发出来。”
李军客套的拒绝了。
舒原也没有强求,刚才喝茶的时候就感觉到了,这位新闻中心主任很有原则和纪律性,不该说的一句都不透露。
新华社旗下有很多影响力非常大的媒体刊物,比如说《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经济参考报》、《半月谈》等等。
就连打听採访内容会在哪裡刊登,李军都打个哈哈遮掩过去了,现在把罗校长搬出来了,人家依然不肯留下吃饭,估计就是公事公办了。
李军和程迎梅他们离开后,儘管舒院长也有些七上八下,不过他还是很相信陈著,叉著腰说道:“大方向上,上面摆明了是要树立陈著这个在校创业大学生的榜样和标杆作用,所以不用太担心。”
“这个我知道,只是李主任不偏不倚,我们也使不上力。”
许宁叹了口气:“所以这根标杆立的有多高,还得看陈著採访时发挥的怎麽样了。”
《参考消息》创刊于1937年,它的历史比新中国还要长,并且当时只有党内一定级别的干部才能阅读,其意义是“中国人看中国”和“中国人看世界”。
后来,在1985年的时候,《参考消息》转为所有老百姓都可以订阅,于是马上成为国内订阅量最大的报刊。
当然了,这可能是体制内所有单位都必定的原因,不过也正是由于这种政治上的权威性,它所刊登的内容,直到2025年都具备一定的风向标意义。
就在陈著接受完採访的第二天,8点准时开售的《参考消息》上,出现了这样一则消息。《中大陈著:向阳花开映赤诚》
这就是《参考消息》的标题格式,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排比。
不过乍看也有点没头没脑,陈著一个大学生,怎麽整得好像是万里长征后的感想?
当然照片拍的挺好,陈著一袭白色短袖,胸前映著中大logo,嘴角吩著微笑,温和的正视前方。
他就好像知道,中国社会最喜欢什麽样的年轻人,既不是西装革履的精英,也不是吊儿郎当的混子,就是这种看起来彬彬有礼的读书人。
此时,中大校长罗骏、副校长许宁、岭院院长舒原,还有粤东省市一些领导,还有省外的一些领导·他们都在读看这篇文章。
文章前半部分,先是介绍陈著的身份背景,还有他曾经和当前的作为。
这算是一个“帽子”,就像论文最前面的那段导言,接下来就是正式的採访内容了。
罗骏校长不自觉的调整下坐姿,继续看下去。
第一问:陈著你好,溯回是你去年创立的企业,那时你才刚上大学,我们都想知道,
到底什麽样的契机或者想法,让你在大一时就进行创业呢?
陈著:我平时没有什麽爱好,就是比较喜欢看新闻,我们国家“十一五”的规划中,
打算著力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支持大学生就业取向由一元向多元转变,我们省也早早出台了支持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所以就萌生了这个想法。
罗骏校长轻笑一声,这些理由虽然是假的,但是用在《参考消息》上不仅合适,而且应景。
第二问:为什麽会选择“学习网”作为创业的初步落脚点?
陈著:罗校长在新生大会上说过,虽然我们考进了中大,但是由于区域差异、城乡差距、校际分化等等原因,每个人面临的难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进了中大后前面的一切清零,在学校的规划下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努力成为担当大任、全球胜任的拔尖创新人才。
陈著:受到罗校的激励和启发,我就萌生了一种缓解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念头,通过把顶尖高校的学生变成家教,推向老百姓的家中。
“唔—...”
罗骏校长看到上面提到了自己,而且都是重点突出,扶著老花镜点了点头第三问:那溯回旗下的房产中介呢?按理说这和学习网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领域,你怎麽也会涉足进来?
陈著:上经济课时,我们院长舒原教授预测房地产会是未来十年的经济支柱,我当时没有能力进入这个行业,但又不想错过风口,在许宁副校长、舒院长、团委等其他老师的支持下,创办了(中大)安居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嘿!”
罗骏忍不住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陈著的这些回答,既是回应了採访问题,又趁机表达了感谢。
而且这个感谢很有层次,从中央到省里,从校长、副校长再到岭院院长,甚至团委都有提及,方方面面几乎都包含了。
他仿佛深请这个道理:
领导参与了,那是领导的功劳:
领导没参与,那是领导的教导;
实在和领导没什麽关係,那也是领导的薰陶。
“难道是家庭影响的关係?”
罗骏校长猜测,不然很难解释陈著这麽年轻就懂得这麽多。只有观察曾经的街道办副主任、现在的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的陈培松,才能得出来这些经验和感悟。
到了这一步,陈著的家庭和资料早就被调出来审阅过了。
“不管那麽多。”
罗骏校长没有太纠结这一点,就好比在路上捡到一块金子,我们只会肯定它的价值,
又有谁会在乎金子是从哪裡的矿洞挖出来。
罗校长又继续看下去。
第四问:花费1500万人民币,只为了和巴菲特吃一顿饭,有人说这是譁众取宠的头,你自己是怎麽认为的?
陈著:如果仅仅当成一顿饭,1500万肯定不值。但是,如果看作溯回科技与伯克希尔公司的合作起始点,200万美元是不是就不多了?
第五问:巴菲特先生的伯克希尔公司可是世界500强,陈总对溯回这麽有信心吗?
陈著:蝉鸣一夏的灿烂,是几度春秋的蛰伏,昙花一现的绝美,是无数日夜的努力,
伯克希尔又不是刚诞生就成为世界500强,它也经历了许久的发展。
陈著:溯回是一家创立一年的公司,但是已经可以和世界500强的掌舵人进行对话,
这不是我的能力强,而是14亿市场的祖国,给了溯回无限成长的依仗和勇气。
“好!”
罗骏校长真想拍案叫绝,陈著的这番回答,终于有了点“年少轻狂”的味道了,但是他又巧妙把这种“轻狂”和和“祖国强大”紧紧结合在一起。
这样读起来是什麽感觉呢不可一世的言论中,原来藏著一颗闪闪红星。
第六问:溯回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过什麽困难没有?
陈著:在各级领导的帮扶下,在网站会员的支持下,遇到困难大多数都能顺利解决,
不过为其他省份家长提供服务的时候,倒是遇到一些“水土不适”的问题,比如说他们担心我们收取年费后跑掉,提供的服务质量会下降。
再下面问题就是关于溯回企业的文化、团队的构建、未来的发展陈著依然用一些堂而皇之的高大上理由进行回答,罗骏校长看了都挑不出什麽毛病。
直到最后一个问题,程迎梅问道:“採访即将结束,陈总有没有什麽想说的话,或者心愿呢?”
罗骏心头一动,这可是《参考消息》,几乎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都订阅的刊物。
上面这是表彰陈著在特殊时刻的“出头”,所以奖励他一个许愿的机会吗?
“陈著会许什麽愿?”
罗骏思考著,刚才陈著说在其他省份发展的时候,遇到了一些挫折,如果号召外省领导多给予支持,那麽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啊。
罗校长继续往下读。
陈著说:“我希望下学期的时候,能够接受党组织的考察,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
“嘶—.”
罗骏倒抽一口凉气。
他万万没想到,陈著的愿望居然这麽“卑微”,但是放在《参考消息》上面,又显得无比“伟岸”。
向阳花开,我心向党。
至此,艺术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