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影:命令与征服(拉丁海十三郎)_第1809章 ,七寸(1 / 2)_谍影:命令与征服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
本站备用网址:n1.49gtk.cc

第1809章 ,七寸(1 / 2)

胡宗南其实是有压力的。

光头将他放在关中,也不完全是盯着红党。

防御黄河天险,阻挡日寇渡过黄河,是他的重要任务。非常重要。

说光头的军事能力弱,要看和谁比。

和红党天团比,当然是弱。但是和其他人比,那就未必了。

后世那啥说的好,在美帝支持的代理人里面,他是最强的。

熟读曾国藩……

熟读三国演义……

很多章节,他甚至能背诵。

对于邓艾入川,还有钟会什么的,知之甚详。

没事的时候,他往往在看书。

什么睡懒觉,不存在的。很自律的。像个苦行僧。

不抽烟,不喝酒,甚至不太吃肉。

如果是撇开阶级立场不说,妥妥的小人物草根奋斗史。他以前确实是小人物。

没有背景。

没有后台。

基本是靠个人能力爬上来的。

能在刀光剑影、波谲云诡的民国中,混到一哥的位置,绝对不简单。

陪都迁徙到重庆以后,最大的危险在哪里?

就是关中。从陕入川。

一旦日寇占领关中,重庆就哦豁了。

事实上,他的看法确实没错。后来PLA也是这样入川的。

所以,对于关中的安全,光头是非常重视的。

安排胡宗南在这里,重兵云集,也是为了避免被抄后路。

敲敲手指。

拿起话筒。

“喂……”

“少龙老弟,是我,胡宗南。”

“胡长官……”

“你还是叫我寿山老哥,或者寿山老弟吧,咱们好像没有生分过。”

“当然没有。”

“那行,我直接开口说正事了啊!”

“说吧。”

“少龙,榆林我过不去,只能全部依仗你了。能不能将川军145师全部空运过去?只有两个团,我是真的不放心啊!要是黄河天险出问题,委座真的会要我的脑袋。”

“行!我答应了。”

“那就太好!我让邓宝栅直接听你指挥!”

“好!”

张庸爽快的回答。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直接指挥榆林。

这样一来,以后有很多事就方便多了。自己可以一手操控。

当然,胡宗南自己,也有莫大好处。

首先,责任推卸了。

将榆林的指挥权交出去,如果出现什么意外,都是他张庸的责任。

哪怕是日寇突破黄河天险,张庸首当其冲。

追究不到他胡宗南头上。

等于是将烫手的热山芋给扔出去。

双赢。

“少龙,回头请你吃饭啊!”

“十分期待。”

“对了,少龙,有空来西安一趟,帮我抓几个日谍。”

“日谍?”

“对。我怀疑我的身边有日谍。但是我自己又没有办法揪出来。无法确认。”

“好。”

张庸答应了。

这个胡宗南,会来事。

说是请自己去抓日谍,其实是拉近关系。

你帮我,我帮你,关系就是这样建立的。

不过,胡宗南的身边有日谍,也不奇怪。他现在是日谍的重点关注目标。

如果日寇的真正目的,是西渡黄河,占领关中,那肯定会加强对第十战区,还有西安绥靖公署的渗透。

还有被策反的二鬼子什么的,胡宗南的兵力部署,日寇可能早就知道。

其实,国军真的是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筛子来的。

指望依靠保密战胜日寇,不可能。

所以,没必要保密。

还不如直接公开,然后故弄玄虚。

明牌告诉你。

你自己抉择。

“清子。”

“在。”

乔清子静悄悄进来。

她现在是年轻的小少妇,韵味十足。

张庸还是很喜欢她的。没事的时候就经常播种施肥。

可惜,她的肚子好像不太争气,始终没有开花结果。

倒是苏幼惜很快就被命中。现在已经安心养胎中。希望也生个和她一样漂亮的姑娘。

“发两个明码电报。”

“是。”

“第一个,张庸,你在做什么?不用落款。”

“是。”

“第二个,我在组织部队空运到榆林。可能要运输几万人。落款张庸。”

“是。”

乔清子记录在案。

张庸接过来。确认无误。

其实就是一问一答。

故意告诉日寇,我在朝榆林增兵。

你猜我为什么朝榆林增兵?

还要增加那么多?

哈哈!

“间隔十分钟左右。”

“好。”

乔清子去安排。

很快,第一份明码电报就发出去了。

没有署名。

其他人肯定是以为谁在询问张庸。

所有关注95.27兆赫频率的人,应该都会在耐心等待下文。

很好。

十分钟以后,回答来了。

空运增援榆林。

要空运几万人。

接下来的事情,张庸就不管了。

让子弹飞一会儿。

“来人!”

“到。”

“和榆林方面联系,请他们的邓宝珊长官,派遣自己的参谋长,乘坐DC-3运输机过来长沙,当面向我汇报情况。”

“是。”

“告诉闵部长,尽快安排DC-3运输机前往榆林。”

“是。”

参谋出去传令。

张庸若有所思的敲着手指。

差不多吧。

暂时就这样部署。

其他的以后再说。

反正天塌不下来。

为什么?

有红党撑住。

红党就在陕北啊!

有陕甘宁留守兵团!

所以……

淡定……

忽然觉得,才发两个明码电报,不过瘾啊!

好久都没有发明码电报了。今天必须多发几个。让95.27这个频率又热闹起来。

否则,说不定别人都忘记了。以后都不再关注了。

“清子。”

“在。”

乔清子又进来了。

张庸将她抱入自己的怀里,琢磨电报内容。

就是你问我答。

扮演多个角色。

有询问的,有回答的,有质疑的。

比如说——

“张庸哪有那么多的运输机?”

“就算一天空运五百人。十天也有五千了。那也不少了。”

最后干脆将电报机搬进来。

就摆在办公桌上面。

想到什么就发什么。

前言不搭后语也没关系。只要这个频道热闹。

结果……

“万一日寇撤退怎么办?”

咦?

这不是自问自答哦。

是有真的外人询问。

日寇撤退?

怎么可能?

花了那么大的力气筹备,怎么可能轻易撤退?

之前,张庸也是安安静静的,很少对日寇发起攻击,就是故意给日寇囤积人员和物资的机会。

将日寇引诱进来。然后重重消灭一波。

这一波打完,以后,华夏境内,应该就没有大规模战事了。

日寇意识到在华夏再也占不到便宜,肯定不会继续大规模的投入。会转向其他地方。

正好,国际形势也会发生发变化,日寇会转向南洋战场。

只有在南洋战场惨败以后,不得不重新打通大陆交通线,才有可能重新积聚较多的兵力。

“回电:日寇又不是猪,怎么可能轻易撤退?”

“是。”

很快,电报发出。

结果,对方居然很快又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