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尼?”
“重爆?”
冈村宁次也是吃惊了。
为了对付一个残存的联队部,几百人,居然出动重爆?
还不止一架?
到底是谁疯了?需要这么夸张吗?
眼下在鄂西指挥国军的到底是谁?
居然出动重爆……
“司令官阁下,刚刚收到细作谍报,张庸去了襄阳。”
参谋长急匆匆的赶来。
冈村宁次皱眉。然后眼神逐渐晦暗。
张庸……
又是他……
他去了襄阳……
难怪会出动那么多重爆。
原来是这个家伙指挥啊!
可恶……
真是甩不掉的牛皮糖。
哪里都有他。
日军无论从哪里进攻,都避不开他。
八嘎……
“参谋长,岸本联队情况如何?”
“非常糟糕。十不存一。佐级军官已经全部玉碎。但是联队旗留在了出发地。”
“既然如此,将其撤出,返回孝感补充吧!”
“系!”
“命令十三师团和第六师团,加速向宜昌攻击。务必占领宜昌。”
“系!”
“宜昌才是我们的真正目标。襄阳不是。”
“系!”
“命令第三师团,第39师团和第40师团,继续向襄阳攻击,吸引张庸的注意力。”
“系!”
……
“啪!”
“啪!”
附近传来零星的枪响。
是打扫战场的国军战士,在给日寇补枪。
虽然是黑夜。但是,日寇的阵地上,到处都是熊熊燃烧的火苗。
没有人敢靠近。
因为专员大人说了,靠近的话会很危险。
一旦被那些火苗粘上,根本甩不掉的。最终的结果,就是被活活的烧死。
所以,大家都是在外面远远的看着。
看着一个个的日寇在火苗里面挣扎。
活该!
侵略者就该这样。
一枪打死它们,实在是便宜它们。
必须是让它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就像是现在这样。
“噼里啪啦……”
“噼里啪啦……”
火苗中传来爆竹一般的闷响。
可能是日寇的子弹被引爆了?
张庸下意识的往后退。将众人护在身前。
子弹被引燃,会到处乱飞的。说不定就会造成误伤。
虽然没有枪膛里面发射出来的威力大,但是如果打中一些薄弱部位……
好可惜。
无法缴获战利品。
到处都是火焰,谁也不敢靠近。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火苗将所有的一切,都全部燃烧殆尽。
“轰……”
忽然有爆炸声。
那是日寇的九二步兵炮炮弹被引爆了。
还有其他手雷什么的,被烈焰炙烤以后,也会失控爆炸的。
“专员!”
黄维纲来了。
两眼通红,走着都能睡着。
“有事?”
“刚刚收到情报,日寇40师团已经到了枣阳。”
“哦,休息吧。”
“什么?”
“命令所有人就地休息至少五个时辰。这是命令。”
“是!”
黄维纲机械回答。
然后发现专员大人已经找地方躺下了。
这……
行吧,休息。
他也累坏了。
很多国军官兵也累坏了。
连续鏖战以后,都没有得到足够的睡眠。
于是……
休息……
这一休息就是好几个时辰。
张庸醒来的时候,发现又是繁星满天。又是晚上。
咦?
睡了那么久,还没天亮吗?
查看雷达地图,没有发现红点出现。四周是安全的。
如果不安全的话,系统早就报警了。
“专员大人。”
一个少尉参谋过来。
立正。
行礼。
显然已经等候多时。
但是没有看到黄维纲。雷达地图范围内也没发现。
“我睡了多久了?”
“十个时辰。”
“二十个小时?”
“是的。”
“啊……”
张庸抬头看天。
原来不是天没亮。是亮过。又黑了。
好厉害……
居然睡了二十个小时啊!
从晚上又睡到晚上。
“黄师长呢?”
“报告专员,黄师长已经带队前往黄龙镇。”
“做什么?”
“早上接到报告,说是21师在黄龙镇遭遇日寇包围,黄师长于是带队前去解围。”
“21师?”
张庸依稀有点印象。
好像在哪里听说过?
“专员大人,这个21师原来的师长,就是现在100军的李仙州李军长,现在是罗历戎副军长兼任。”
“哦……”
张庸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原来是那个21师啊!难怪自己会有一点印象。
新任师长居然是罗历戎?
有印象。
解放石家庄,抓的就是他。
没想到,他居然也在鄂西前线。还带着李仙州的老部队。
“21师现在是什么情况?”
“它本来隶属于92军。但是主力都去了东面。21师暂时归三十三集团军管辖。”
“当面的日寇是什么情况?”
“据悉,是日寇第六师团。”
“哦?”
张庸顿时眉毛上扬。
日寇第六师团?居然又跑出来了?
窝草。这些日寇都是打不死的小强吗?居然还这么活跃?
话说,这个第六师团,好像被自己收拾了好多次了吧?居然还不折不挠,依然还奋战在最前线。
不得不说,日寇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是强。补充能力也强。
居然没有取消第六师团的番号。
如果是换了国军,这样连续惨败,绝对取消番号了。
但是……
奇怪……
第六师团想要做什么?
朝襄阳攻击吗?
不像。
黄龙镇在枣阳以南,并不在通往襄阳的必经之路上。
进攻襄阳,完全没有必要经过黄龙镇。有更好的路。
倒像是日寇要南下。想去荆门、荆州、宜昌那一带。
狐疑……
日寇在打什么主意?
准确来说,是冈村宁次这个老鬼子在琢磨什么?
沉吟片刻。
不得要领。
算了。车到山前必有路。
哪里有日寇,就往哪里打。将日寇都打爆,自然就没事了。
“滴滴!”
“滴滴!”
急促的哨子声响起。
基层军官开始集合队伍。然后出发。
黄维纲带走了38师的主力。现在,张庸身边,只有游击纵队的人。
但是没关系。足够了。他们现在也会放枪了。
对。就是最基础的放枪。
可以在有防御工事的前提下,阻挡日寇进攻。
步行前进……
山路崎岖……
又是黑夜。走的十分缓慢。
走着走着,张庸忽然又惦记起宜昌那个大窟窿。
在68军调往昆明以后,宜昌一直没有其他部队补充进来。无意中形成一个漏洞。
这件事,和他张庸,可能有一点点关系。
之前,是68军驻防宜昌。68军是他张庸督察的部队。按理,应该是他安排其他督察部队来接防。
结果他没有。
然后统帅部觉得越过他安排其他部队来接防,可能会引来他的不愉快,于是也没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