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山微微颔首,看着陈山河眼中流露出赞许。
这简陋的三间瓦房,在陈山河手里,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充满了务实和希望的气息,远比某些豪华办公楼更让他感到踏实。
“坐下说。”
李仕山在炉子旁一张磨得发亮的木椅上坐下,示意陈山河也坐,“这半年,辛苦了。你这里还有哪些难处?乡亲们最盼着解决什么?”
炉火噼啪作响,映照着陈山河红彤彤的脸庞。
他眼神明亮,没了初来时的迷茫和局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扎根乡村后的沉稳和干练。
他没有客套,语速平稳地开始汇报起来。
“书记,路是基础,现在修的是通往山后那片草场的主路,开春后能通,就能解决羊群放牧和草料运输的大问题。”
“羊圈是第一步,我们跟县畜牧局联系了,引进了适合咱们山地的绒山羊品种,技术员定期来指导,目前势头不错,村民入股积极性挺高。”
他顿了顿,眉头微蹙:“难处主要还有几个:一是水源。”
“现在村里就一口老井,旱季吃水紧张,水质也一般,得想办法引山泉或者打深井。”
“二是电。虽然装了路灯,但村里的电网老旧,负荷一大就跳闸,影响羊场设备使用。”
“三是村小学。就一个老教师撑着,条件太差,留不住老师,娃娃们读书难……”
陈山河条理清晰,问题抓得准,解决方案也有初步想法,显然是扎扎实实摸清了底数。
李仕山静静地听着,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击着节奏。
等陈山河说完,他没有立刻表态,而是转头看向一直安静记录的秘书肖同将。
“都记下了?”
“书记,都记下了。”肖同将立刻合上笔记本,声音清晰。
“好,”李仕山微微颔首,声音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势说道:“水源问题,联系水利局,让他们一周内派技术组来实地勘测,拿出可行方案和预算。”
“电网改造,让供电局列入本年度农网升级计划,优先解决张家坳。”
“村小学的事,对接教育局,一是解决师资,看能否纳入‘特岗计划’或安排轮岗教师,二是协调资金,尽快改善校舍条件。”
肖同将飞快地应道:“明白,书记,回去立刻协调落实,定期向您汇报进展!”
干脆利落,三言两语,困扰张家坳多年的几大难题,似乎就有了解决的曙光。
陈山河听得心头一热。
他现在非常清楚,想要申请资金有多么难。
他知道,如今李仕山这位县委书记“金口”一开,事情就成了。
然而,李仕山接下来的话,却让陈山河脸上的热意瞬间凝固。
“山河,”李仕山看着他,语气平静得像在说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你收拾一下东西,跟我回县里吧。”
“啊?”陈山河愣住了,以为自己听错了,“书记,这……这路还没修完呢!羊圈那边开春还要扩栏,引水的方案还没定……”
李仕山脸上浮现出那种陈山河熟悉的、带着点高深莫测的笑意。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还在风雪中若隐若现的景色,“路,是修不完的。张家坳的路要修,谷山县的路更多。会有人接替你的工作,把这里的事情做好。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