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吉小庆身边的跟班,李瑛早在两年前就认识了杨良瑶,只是他身份低微并没有机会跟皇帝说话,李瑛也没有注意到他,只是对这个名字有一点印象而已。
出乎李瑛预料的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太监竟然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航海家,要不是吉小庆的举荐,差点埋没了人才。
只见这个杨良瑶的身高在五尺六寸左右,折合到后世大概一米六八的样子,看起来有些文弱,普通的不能再普通。
“杨良瑶,你是哪里人士?”
李瑛和颜悦色的问道。
杨良瑶跪在地上答道:“奴婢是京兆府云阳县人。”
李瑛有些出乎预料:“哦……你竟然是京兆人?朕还以为你是南方人,今年多大了?”
杨良瑶答道:“奴婢过了年十八岁。”
“咱们北方人不擅水性,你为何能做到在水中来去自如?”李瑛问道。
杨良瑶答道:“回陛下的话,奴婢的父亲是个渔民,小时候领着奴婢在登州的海边以捕渔为生,奴婢最远曾经跟着父亲去过琉求岛。
后来家境好转,父亲便将我们兄妹四人与母亲送回老家云阳县居住,奴婢夏天多数时候都在泾河与渭河中嬉戏,因此水性娴熟。”
“原来如此。”
李瑛赞叹不已,“想不到你父亲一个关中人,竟然跑到海边靠打渔谋生,你小小年纪就渡海抵达了琉求岛,一般人可没有这个阅历。”
杨良瑶不无遗憾的道:“我舅舅还说要带我去爪哇国,只是我阿娘不愿意,最后没能成行。”
“爪哇国?”
李瑛闻言不由得肃然动容。
这家伙小小年纪竟然差点去了爪哇国,怪不得后来能够成为一名航海家,带领大唐的船队远渡重洋,抵达了地中海,原来从小就培养出了航海的天赋。
爪哇国就是李瑛穿越之前的印尼群岛上的一个国家,根据隋朝的史料记载,他们的国王曾经在隋炀帝大业八年派使者前来中土称臣,愿意做大隋的羁縻国。
后来由于隋朝被推翻,而唐朝对海洋缺乏兴趣,这件事就不了了之,爪哇国再也没有派使者来过中土。
虽然国家之间缺乏联系,但爪哇国有七八十万人口,对大唐生产的瓷器、丝绸、香料、白纸等产品有巨大的需求,因此两国的民间还是有很多贸易往来。
“但你为何进宫做了宦官?”
李瑛感慨之余,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不解的询问。
杨良瑶跪着叹息:“这事说来话长,在我们兄妹与阿娘回关中定居之后,父亲在一次去日本海打渔的时候再也没回来,大概率是死在了海上。
阿舅去爪哇国也没了音讯,我们娘几个的生活很快就拮据了起来,家里甚至连米都断了。
为了让两个弟弟与妹妹活下去,阿娘含泪把我卖进宫里做了太监,那年奴婢十四岁……”
“唉……也是个苦命人!”
李瑛同情不已,弯腰把杨良瑶搀扶了起来,“别跪着了,起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