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足饭饱之后,两人心满意足地拍了拍肚子,然后翻身跃上马匹,继续朝着大宁的方向前行。朱权一边骑马,一边在心中默默计算着时间,这一来一回竟然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天!
“也不知道四哥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还有北平是否能够坚守得住。”朱权自言自语地说道,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担忧。
然而,他的随口一问却被一旁的朱楩听进了耳朵里。朱楩略微思考了一下,回答道:“永平的吴高应该不会与四哥过多纠缠,想必他会早早地打开城门投降。至于北平嘛,也许应该是能够守住的吧。”
朱权听了朱楩的话,心中稍微安定了一些,但仍然有些不放心。他想了想,提议道:“如果四哥现在已经成功拿下永平,那么他应该正在转道前来大宁的路上。既然我们都已经决定要加入四哥的阵营,不如直接率领人马在半道上去迎接他吧。”
朱楩闻言,却是连连摇头,坚决地表示反对:“不可,决定协助燕王的事情,目前只有你我二人以及你的亲信知道。虽然你的府邸内没有朝廷的眼线,但并不代表这座城里就没有。若是我们贸然出兵去迎接四哥,消息很可能会走漏,这样一来,反而会给李景隆留出反应的时间。”
朱权无奈地叹息一声,说道:“难道现在我们就只能干等着四哥到?这样做根本毫无意义啊,一旦等四哥抵达,城内那些隐藏的钉子肯定还是会抢先一步将消息传递出去啊。”
朱楩并没有反驳朱权的观点,他心里也很清楚,这个消息迟早都会泄露出去,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然而,等待朱棣到来之后再让消息走漏给李景隆,总比现在就被他知晓要好得多。
朱楩解释道:“等四哥来了之后,消息再传出去,李景隆收到消息时,我们早就已经率领大军如疾风骤雨般挥师而下了。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能够打他个措手不及,还能巧妙地利用这一点,给他制造一些混乱和恐慌。”
朱权听了朱楩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接着说道:“也就是说,敌人知道得越晚,我们就越有机会趁乱发动突袭,从而增加获胜的几率。”
朱楩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在古代那个没有即时通讯工具的时代,信息的传递相对滞后,这就为制造信息差提供了机会。而这种信息差往往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为当敌人最终获得消息时,他们不仅需要花费时间去核实消息的真实性,还要在确认之后才能开始制定应对策略。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往往会暴露出许多破绽和弱点。
“正是如此啊!”朱楩兴奋地说道,“所以我们必须迅速返回,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四哥抵达,我们便可立即合兵南下,给李景隆来个出其不意,打他个措手不及!”
然而,就在朱楩情绪高涨之际,朱权却突然冒出一句:“你……你莫不是想念弟妹了吧?居然找这种借口催我快点回去。”他的脸上露出一丝嫌弃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