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声音温柔而关切,仿佛能抚平康熙心中的怒火。
康熙听到年世兰的声音,缓缓转过头来,看到是她,神色稍缓了一些。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但语气中仍带着些许不满:“这些大臣,就这么急着立太子,眼里还有朕这个皇帝吗!”
年世兰连忙附和道:“这些大臣不知道替皇上分忧,反而让皇上生气,实在是该罚,皇上您是万金之躯,切不可为了他们气坏了身子,那可多不值当啊。”
她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流淌进康熙的心里,让他的怒气似乎消了几分。
康熙听了,微微点头,表示认同年世兰的话。
然而,他的眉头并未完全舒展,显然心中的烦闷并未完全消散。
他接着说道:“朕已经多次表明不考虑立太子的事,他们倒好,步步紧逼!老八可真是有本事,能说服这么多人替他请立太子。”
康熙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老八的不满和疑惑。
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何这么多大臣都对老八如此青睐有加,纷纷支持他立为太子。
第一次废太子的时候,众多大臣纷纷上奏,称赞老八胤禩的贤能,认为他有能力胜任太子之位。
当时,康熙并未将这些奏疏放在心上,毕竟他当初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完全是一时冲动所致,事后他也曾后悔过,并恢复了胤礽的太子地位。
然而,让康熙意想不到的是,尽管时光已经过去许久,他对胤禩进行了多次打压,甚至在毙鹰事件后对其严加斥责,但如今竟然还有如此多的人支持胤禩。
康熙心中对胤禩的忌惮愈发加深,他最为反感的便是朝中大臣们拉帮结派、结党营私,而胤禩的所作所为,显然已经触及到了他的底线。
“皇上,臣妾尚未入宫时,便已听闻八贤王的美名,或许是大臣们认为八贝勒品德高尚、贤能出众,所以才会奏请皇上册封他为皇太子吧。”年世兰柔声说道。
康熙闻言,嘴角泛起一抹冷笑,“贤德?哼,不过是善于笼络人心罢了,他这所谓的贤德之名,究竟是如何传播开来的,恐怕只有他自己才心知肚明。”
能够传播开来的事情,就连年世兰这样一个深居闺阁的女子都知晓,由此可见,其对于争夺皇位的心思,恐怕早已在心底埋下了种子。
年世兰微微垂首,轻声说道:
“皇上圣明,这贤能与否,皇上心中自然有一把衡量的尺子,大臣们被表面的现象所蒙蔽,也是常有的事情,如今皇上的龙体最为重要,切不可为了这些琐事而动怒,气坏了自己的身体,反倒让那些心怀叵测之人得逞了。”
康熙听后,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他的脸色也稍微缓和了一些。
“世兰如今真是越发懂事了。”康熙微笑着说道,“那么依你之见,朕应当如何处理这件事情呢?”
年世兰嘴角轻扬,露出一抹浅笑,略带嗔怪地回答道:“后宫不得干政,这可是祖宗定下的规矩,皇上怎么反倒来问臣妾呢?”
康熙闻言,不由得笑了起来,“朕不过是问问自己的妻子罢了,哪里有什么后宫不后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