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政府有了想法,外交部很快就做出了动作,和智利,阿根廷两国进行沟通,阿根廷军政府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东非的提议。于是,东非把重心放在智利。
此时,智利的政局并不稳定,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智利农矿产品出口大幅度降低,尤其是英国和美国资本的撤出,使得智利重要收入来源的硝石出口价格几乎腰斩。
硝石出口几乎占据了智利外汇收入来源的四成,更是政府财政来源的一半以上,曾经智利经济辉煌的时候,智利硝石甚至占据全世界市场份额的八成。
1929年经济大危机下,之前智利硝石的主要买家,英国和美国因为经济危机的原因,国内相关企业大量破产,或者缩减产量,这是智利硝石出口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东非和德国,因为在合成硝酸盐领域的突破,对外进口也大幅度减少,这也是智利硝石出口大跌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了硝石以外,智利排在第二的矿产资源就是铜矿,1931年,智利是世界第三大铜矿生产国,第一是东非,第二是美国。
而智利铜矿主要受美国资本操控,虽然近些年来,东非试图和智利扩大相关领域合作,但是效果并不显著。
原因也很简单,一个就是英美两国的阻挠,英美两国和智利的历史渊源可比东非早的多,就像智利的硝石矿,此前英国主导,而铜矿领域美国主导,而两国共同排挤东非资本进入。
另一个原因则是,智利是太平洋沿岸国家,这就使得美国在区域竞争中,优势比东非要大,虽然智利可以通过麦哲伦海峡和东非开展贸易,但麦哲伦海峡终究通航能力差,且途经区域,也并非智利经济核心区域,连人口都十分稀少。
除此外,智利自身也很油滑,其外交相较于阿根廷更加灵活,基本不得罪英国,美国和东非三个大国但这也导致东非近些年和智利的贸易没有想象中活跃。
关于这一点,从亚松森—利马铁路的建设就可以看出来,这条铁路的终点选在了秘鲁,而非矿产资源更丰富的智利就很能说明问题。
智利虽然和东非关系不错,但是终究放不下戒心,尤其是铁路这种牵扯到区域平衡和具有军事战略意义的基建。
此前,智利也确实有拒绝东非的资本,如果说在经济危机前,阿根廷是南美第一富裕国家,那智利就是南美洲第二富裕国家。
第一富裕的阿根廷,鼻孔几乎朝着天,不仅和英国,美国,东非关系比较紧张,还妄图做地区的话事人。而第二富裕的智利,也属于心高气傲的存在,只不过没有阿根廷那样的野心。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
目前智利总统是蒙特罗,这位智利总统,去年年末才刚刚上任,不过,他没有赶上好时候,因为1931年正是世界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的阶段。
目前,智利的失业率高达百分之三十,甚至超过美国和德国这些强大工业国家,北部矿区更是频繁暴动,抗议如今智利政府,以至于智利工党声势浩大。
在总统府里,面色憔悴的蒙特罗总统强撑着精神,带着笑脸热情接待了东非大使胡格。
“胡格大使,有些时日不见,你还是如此精神活力,不像我,被各种问题牵扯住,这阵日子让你看了我们国家的笑话。”蒙特罗总统有些自嘲的说道。
东非驻智利大使馆就在圣地亚哥,而这座智利的首都,近期以来,各种暴力事件频发,工人罢工,城市冲突,整个圣地亚哥犹如混乱都市,所以蒙特罗才会这样调侃本国情况。
胡格大使等东非外交人员对圣地亚哥和智利全国的乱象自然也十分清楚。
他并没有对现在智利的局势进行批评,而是宽慰着蒙特罗总统说:“总统阁下,你也不需要过于自责,只能说你的这次当选,有些不合时宜。”
“经济危机以来,即便是许多工业和经济强国,他们所面临的形势也好不了多少,就比如美国,英国,德国,各种乱象还有暴力事件也屡禁不止。”
“因此,这是整体大环境导致的,而非你本人的责任,更何况你上台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哪怕要调整本国经济,也来不及。”
“现在智利经济的崩坏,智利的前几任总统要负主要责任。”
胡格的说法,虽然并不完全正确,但是蒙特罗总统心里听后却十分受用。
他说道:“还是胡格大使你更了解我的苦衷,毕竟经济危机是国际事件,而不是因为智利本国经济所导致的,美国才是本轮世界经济危机的主要推手,智利是受到了世界经济的波及。”
“而我现在看起来风光,实际上只是一个背锅人,上一任总统伊巴涅斯,他拍拍屁股走人了,烂摊子却留给了我。”
伊巴涅斯是一个政治强人,军人出身,1927年他发动政变上台,在任职总统期间,试图通过威权统治,推动智利的现代化和国家治理。建立警察机构,镇压反对派,控制国会,打压媒体和工会。
当然,他也并非没有成绩和雄心,就比如他试图推动智利矿产资源国有化,从而掌握硝石,铜矿的自主权,推动公路,港口建设。
同时,伊巴涅斯这个人,他对帝国主义并不感冒,平等的对待美国,英国和东非,这三个主要和智利打交道的帝国主义国家,同时,试图减少三国在智利的影响力,保持中立地位。
总而言之,伊巴涅斯并非庸人,但是他通过政变上台,统治天然遭到智利民众的反感,而且运气也不好,刚刚夺权不久,就碰上了世界经济危机,以至于他的部分经济政策,因为财政危机无法成效。
此前已经说了,智利的主要财政收入来自于矿产,而经济危机下,智利财政收入因为出口减少,大幅度降低,而伊巴涅斯推动的基建项目,也因为财政危机,不得不违约。
所以在1931年末,这位智利总统在国内反对压力下,主动辞职,流亡阿根廷,之后蒙特罗成功当选。
和伊巴涅斯相比,蒙特罗的当选就正规许多,不过,正是因为此前伊巴涅斯政变上台还有后续执政经济效果不佳的原因,他在选举时做出了的承诺,基本上和伊巴涅斯反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