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板,您点子多,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这项目要是就这么停了,实在太可惜了。”
张岳在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
“我倒是有个想法,不妨试试在超低温下进行实验。
说不定在超低温环境下,氢元素的反应特性会发生变化,能让我们找到新的突破口。”
李先生眼睛一亮,觉得这个思路很新颖,连忙说道:
“好,我这就召集大家开个会,把您的想法传达一下。”
挂断电话后,李先生迅速召集了项目组的成员们回到会议室。
等大家都坐定后,李先生清了清嗓子说道:
“刚刚我和张岳张老板通了电话,他把咱们目前的困境听完后,提出了一个新思路,就是在超低温下进行实验。”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化学组的王教授率先站起来,皱着眉头道:“李先生,这超低温实验听起来就不靠谱。
我们之前研究催化剂,都是在常规环境下进行的,超低温环境会改变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活性。
这会让我们的实验结果变得不可预测,之前积累的经验可能都用不上了,不是浪费时间吗?”
材料组的刘博士也附和道:“是啊,我们研发的复合材料,在常规环境下测试都困难重重。
到了超低温环境,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都会发生巨大变化。
我们根本无法预估会出现什么问题,这实验根本没法开展。”
航天工程组的陈工也一脸担忧:“超低温对燃烧控制技术的影响更是难以估量。
我们现有的模型都是基于常规环境建立的,在超低温下,超氢燃料的燃烧特性完全不同。
我们根本无法进行准确的模拟和控制,这会让火箭飞行变得更加危险。”
李先生看着大家激烈的反应,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一看是张岳打来的。
他赶紧接起电话,简单说了几句后,把手机开了免提,对大家说道:
“张老板有话要和大家说。”
张岳沉稳的声音从手机里传来:“各位,我理解大家的担忧。
但科技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突破常规,尝试新的可能性。
我们在常规环境下遇到了瓶颈,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呢?
超低温环境虽然会带来很多不确定性,但同时也可能隐藏着新的机遇。”
“就拿化学组来说,在超低温下,氢元素的反应活性可能会降低。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找不到合适的催化剂。
相反,也许在超低温的‘冷静’环境下,我们能更清晰地观察到反应过程,从而找到提高能量释放效率的关键因素。”
“材料组也是一样,虽然超低温会让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但这正是我们研发新型复合材料的好机会。
我们可以根据超低温环境下材料的新特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材料设计和改进,说不定能研发出满足要求的特殊材料。”
“至于航天工程组,燃烧控制技术的难题确实棘手。
但在超低温下,超氢燃料的燃烧速度可能会变慢,这反而给了我们更多调控的时间和空间。
我们可以重新建立模型,深入研究超低温下燃料的燃烧特性,从而实现对燃烧过程的精确控制。”
张岳顿了顿,接着道:“当然,我明白这个思路有很大的风险,但如果不尝试,我们永远只能在原地踏步。
华国航天的发展,不就是靠着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吗?
大家不妨把这次实验当作一次挑战,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会议室里安静了下来,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王教授率先打破了沉默:“张老板说得有道理。
虽然超低温实验风险大,但也许真能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我愿意尝试一下。”
刘博士和陈工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没错,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就按张老板说的试试吧。”
李先生看到大家的态度转变,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好,既然大家都同意了,那我们就重新制定实验方案,在超低温环境下继续推进超氢燃料的研发项目。
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攻克难关!”
项目组迅速行动起来,重新规划实验流程。
化学组将实验设备搬进了超低温实验室,在零下二百多摄氏度的环境中,重新开启了催化剂的筛选工作。
王教授戴着厚厚的手套,全神贯注地操作着仪器,眼睛紧紧盯着显示屏上的数据变化。
“小李,记录一下这个温度下氢元素的反应数据。”
王教授对着身旁的助手说道。
助手小李连忙点头,快速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教授,这次的数据好像和之前常规环境下完全不一样,反应速度明显变慢了。”
王教授眼睛一亮:“慢下来好啊,慢下来我们就能看得更清楚。
继续调整催化剂的成分比例,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变化。”
与此同时,材料组的刘博士也在超低温实验室里忙碌着。
他将新研发的复合材料样本放入特制的测试装置中,然后缓缓降低温度。
随着温度的下降,刘博士紧张地观察着样本的变化。
“老张,你看这个样本,在超低温下,它的韧性好像增强了。”
刘博士兴奋地对身旁的同事说道。
老张凑近仔细看了看:“还真是,而且密封性看起来也不错。
不过咱们还得加大压力测试一下,看看它在极端环境下能不能保持稳定。”
刘博士点头:“对,加大压力,模拟火箭发射时的高压环境。”
说着,他启动了压力测试装置。
在航天工程组这边,陈工带领团队重新建立超低温下超氢燃料的燃烧模型。
他们在计算机前不断地输入数据、调整参数,眼睛布满了血丝。
“陈工,按照这个模型模拟出来的燃烧过程,好像比之前稳定多了。”
一名工程师兴奋地说道。
陈工仔细看了看屏幕上的模拟结果:“嗯,确实稳定了不少。
但这还只是理论上的模拟,咱们得尽快进行实际的小规模燃烧实验验证一下。”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实验,各小组都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在又一次的项目组汇报会上,大家都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分享自己的发现。
王教授首先站起来说道:“经过这段时间在超低温环境下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一种新型催化剂。
在这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氢元素在超低温下能够更稳定地发生反应。
而且能量释放效率比之前在常规环境下尝试的所有催化剂都要高。”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了一阵惊叹声,李先生激动地问道:
“王教授,那这种新型催化剂能满足超氢燃料的要求吗?”
王教授自信地点点头:“从目前的实验数据来看,有很大的潜力。
不过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测试。”
接着,刘博士站起来说道:“我们材料组也有了好消息。
在超低温环境下,我们研发出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
这种材料不仅强度极高,能够承受超氢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
而且密封性非常好,完全不用担心燃料泄漏的问题。”
“太好了!”李先生忍不住鼓起掌来,“这为我们后续的容器制造提供了关键材料。”
最后,陈工站起来说道:“航天工程组这边,根据新的燃烧模型进行的小规模燃烧实验非常成功。
在超低温下,超氢燃料的燃烧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且燃烧过程非常稳定。
我们相信,只要进一步优化燃烧控制技术,完全可以实现火箭的稳定推进。”
李先生听完各小组的汇报,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大家这段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
张老板的这个建议实在是太可行了。
没想到在超低温环境下,我们真的找到了突破困境的方法。”
这时,王教授提议道:“李先生,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成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是不是可以考虑进行一次小规模的火箭发射模拟实验,用我们研发的超氢燃料、新型催化剂和复合材料容器,来验证整个系统的可行性?”
刘博士和陈工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对,是时候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实验了,这样能更直观地看到我们的成果。”
李先生沉思了片刻,然后坚定地说道:“好,就这么办!
我马上向上级申请实验场地和资源,咱们尽快筹备这次小规模的火箭发射模拟实验。
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取得成功!”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项目组的成员们更加忙碌了。
他们日夜奋战在实验场地,对火箭模型进行最后的调试和检查。
化学组对超氢燃料的配比进行了精确调整,确保在新型催化剂的作用下能够达到最佳燃烧效果。
材料组对复合材料容器进行了加固和密封测试,确保在发射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航天工程组则对火箭的飞行控制系统和燃烧控制技术进行了反复校准,确保火箭能够按照预定轨迹飞行。
终于,到了实验的那一天。
实验场地周围围满了科研人员和领导,大家都紧张而期待地注视着火箭模型。
随着倒计时的结束,火箭底部喷射出耀眼的火焰,缓缓升空。
“成功了!火箭成功发射了!”现场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李先生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紧紧握住身旁张岳的手:
“张老板,多亏了你的建议,我们才能取得这样的突破。
这次实验的成功,意味着我们在超氢燃料研发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华国航天赶超漂亮国的希望越来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