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王旗(花下一壶酒)_第69章 酒肆卖刀(2 / 2)_春秋王旗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
本站备用网址:n1.49gtk.cc

第69章 酒肆卖刀(2 / 2)

春秋王旗 花下一壶酒 3444 字 4个月前

虽然在那新城中也有一座同样建制的新建庙宇,但狄州城隍却并未选择搬入其中,而是依旧以旧城隍庙为家,只当那新城中的那座庙宇为别院,偶尔过去转上一圈就行,从不常驻,有那么一点当成别宫的意思。

犯禁之言,不敢明说。

这两日,狄州城隍广发请帖大摆筵席,宴请狄州地界上的各位山水神灵、土地城隍到府,说是因为狄州地界灭妖有功,要开一个庆功宴。

毕竟是一州城隍高位,在神道官制中也算是一方封疆,官阶不低,故而狄州地界上的各路大小神灵基本该到的都到了。

虽然各路山神河伯并不算城隍麾下,但有些该有的礼数还是得走上一走。

礼尚往来从不是人间官场才有的路数,所以这些神道同僚基本也都会给那城隍爷一个面子,本尊未到的,也会尽量派遣麾下小吏前来送上一份随礼。

如今狄州旧城荒无人烟,就又正好是城隍爷大办宴席的好所在,人眼不可见处,全城上下张灯结彩,一盏又一盏红底金漆写着大大的“城隍”二字的红纸灯笼,从四方城门一路挂到城隍庙门前,红绸扎遍城中各处大大小小的廊檐门柱。

远远望去,只要能看得到神道灵物的,自然而然都能知道此地有大喜事。

旧城隍庙那座里外三进的巨大院落之内,今日高朋满座,皆是神灵。

高坐主位之上的锦袍中年人,此刻面泛红光,一脸喜气,一方面是今日庆功宴进项不菲,二来则是他还听到了些官面下的小道消息。

城隍庙之所以会有今日宴席,是他老早托了朝中老友打听来的桌底消息,说是帝京长安钦天监那边,前些日子收到了一封来自他的顶头上司,也就是那位陇右道薛城隍那边的神道奏表,说是陇右道麾下捉拿到一头修为在元婴境界的阴冥厉鬼。

薛城隍历来都是个宽厚的上官,惯会替麾下各地神灵寻一些出头露脸的机会,所以那封奏表在说完了正事之后,又附带着替陇右地界上,除了凉州之外的十八州外加一府共计十九位州城隍一并请功。

元婴境界的厉鬼历来少见,妖龙睁眼一事过去也没多久,成长到如此境界的一头恶鬼被捉拿收监,自然是绝对顶天的大功一件,故而皇帝陛下龙颜大悦,着钦天监为陇右道各地城隍一脉神灵记功嘉奖,还吩咐了吏部考功司,在年终岁考时要多加照拂。

京中传来的消息还说了,钦天监负责传旨褒赏的灵台郎已经在路上了,估计会在近几日之内就到达陇右地界,届时各位州城隍估计都能得一份厚赏!

这可就是正儿八经天大的好事了,天下承平已久,神道中人立功机会不多,虽然各位被褒奖的陇右道州郡城隍,全都没见过那个已被捉拿在案的邪祟厉鬼,但能跟着上官一起得些好处,当然皆大欢喜,暗地里还要给那位会做人的顶头上官竖个大拇指出来。

今日筵席大开,狄州城隍锦袍男子,手中端着一只青葱玉制夜光杯,里面盛满了他多年不曾舍得起出来的珍藏玉魂浆,酒香四溢,满室飘香。

所谓玉魂浆,酒如其名,是以各类有益神魂的天才地宝为料酿出来的琼浆佳酿,对于神魂大有裨益!

作为神道中人,神灵金身大多为泥塑躯壳,故而他们大多是以魂体现世,只有打架时才会带上金身,此酒自然就是锦上添花的一桩美物。

锦袍男子今日起出来的这几坛美酒,还是多年前去隔壁凉州参驾薛城隍时,那位顶头上官心情好赏给他的,一直舍不得喝,今日拿出来就刚刚好恰如其分,让他大涨脸面。

堂下有位锦衣玉带面目俊美的水神,是狄州辖境内某条叫做玉萍河的河流镇守,品秩不高只有正六品。此人生前是个读书人,善格律,也是曾因诗词一事名气不浅,死后才补缺成为那玉萍河伯。

玉萍河自一座峰头顶雪的高山上发源,最终汇入穿过狄州辖境的水运主脉,整个水流弯弯绕绕长约六七百里,也不算是个小河,只是因为这河伯成神之后,多年来辖境风调雨顺,也没有大的灾殃,他就实在寻不到太大的功劳,多年来升迁无望,委委屈屈呆在六品神位上已有多年。

今日就正好是个机会,于是就在堂中现场作诗,大加溢美之词,意在博得那位不算他上司的高位一个青眼,也好来日借一借势头。

其余旁观之人无论是不是工于此道,听不听得懂那几句好像还挺顺口的七言格律,总之一个个借着酒劲大加赞赏,先说一句城隍爷果然光风霁月有诗为证,再说一句玉萍河伯才气斐然,都快赶得上那几位以诗词名传天下的神仙中人。

总之就是各自互相拍马,彼此送一个脸上有光。

至于那几位被拉出来类比的神仙中人,是不是包括那两位四大剑宗之二的诗仙词龙祖师爷,以及那位喜好四处研究美食的苏子,反正也没人敢明说,意会便是。

满堂华彩,觥筹交错,一派盛世风光景象。

那些负责在堂中各处穿行,为各位神灵老爷斟酒添菜的城隍庙侍女仆役,一个个无缘尝上一口那神仙佳酿,恭敬之余自然也一个个满目艳羡,在心底里盘算着自己什么时候能有机会,也如这些大老爷们一样,可以上桌入席,成为真正的人上人。

当然,除了这些驳杂心思之外,这些小奴们还会偷偷摸摸尽量张大一些鼻孔,多吸几口酒气,只是闻一闻便也能有些收获。

城隍庙内宾主尽欢,狄州旧城东城门外,一个舍了仙家手段不用,装模作样骑在一匹雄健战马上的锦衣少年,身后还跟着个陪着自家少爷骑马的年迈老仆。

二人齐齐驻马城前,那少年抬头望着城门上方的那两个,已经被风吹日晒给刮得不成样子的古体字,轻笑一声并未转头,对着跟在他身后战马上那个面白无须的老人笑道:“郑貂珰,你说这石头能顶住人来人往的罡风刮骨,为什么刻成了神像之后,反倒经不住富贵繁华的磋磨了呢?”

被称为貂珰,自然就是宫中常侍的雅称了。

那个郑貂珰听着王爷问话,微微沉吟,屈指摸了摸戴在拇指上的那枚扳指须弥物,里面恭恭敬敬供着一封皇帝诏书。

“回禀王爷,奴才才疏学浅,实在答不出王爷此等高深问题,只是一路跟着王爷到此,偶尔也会有些小小心得,不知当讲不当讲?”

锦衣少年微微一笑,“貂珰但说无妨。”

“所谓富贵繁华迷人眼,而这些神道中人,最开始也不过是由人而来,大多也未曾经历过人间修士渐次登高的问心关卡,一朝承蒙天家厚赐登上高位,就成了天降福缘砸死人,好一些的还能谨守本份,而有些飘飘然的,就开始压不住心中恶念,或是守不住私心欲望,故而就容易坏了朝廷纲纪,能够理解,但不可饶恕。”

老太监语气平平,脸上也没有太大的表情起伏,一双老眼浑浊无光,仍旧是双手拢袖、低眉垂眸的低矮姿态。

锦衣少年淡淡一笑,“对与不对,咱们看看再说?”

“诺。”

那郑貂珰只简单回答了一个字,但紧接着就放开了一路上收束起来,一身独属于高阶修士的雄浑气势,轻轻松松绕过在他前面的齐王殿下,直奔城内那座老旧城隍庙而去!

原本还端着酒杯,笑看着那个玉萍河伯做完了一首诗又继续下一首的狄州城隍,一瞬间手中酒杯一抖,珍而重之的那一杯酒水,猝不及防之下撒出去了一半!

他顾不上收拾那可惜了的半杯仙酿,赶忙从主位上起身,快步走下台阶朝着门外躬身行礼。

殿中诸位神灵齐齐一愣,因为那韩貂珰的一身气势太过有的放矢,所以都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只是见这位高位如此郑重,就无人敢有所怠慢,一个个赶忙跟着起身行礼,好像屁股下面着了火一样,深怕起来的慢了,招来什么祸患!

那前一刻还在城门外马背上的一老一少,眨眼之间就到了城隍庙门口,锦衣少年当先而行,晃晃悠悠进入庙内。

“呦呵,这是该来的都来了啊?看起来还挺齐全?”

少年王侯也不见外,走过去光明正大坐在主位上,打眼扫了一圈殿内跟着他的步伐转动身形,此刻已经全部朝着自己作揖行礼的一众山水神灵。

为首的狄州城隍拱手抱拳,却没敢抬头看一眼那位大马金刀坐在他的位置上,还皱着鼻子嗅了嗅桌上酒壶中泛出酒水香气的锦衣少年人,以及那个双手拢袖悄无声息站在少年人身侧的无须老人。

不敢怠慢的锦袍男子直接双膝弯曲跪了下去,引得身后一群大大小小的各处神灵,刚刚站起身没多久,就又哗啦啦跪倒了一大片。

锦衣少年也没抬眼看着下面,只是拣选了一只放在桌上菜肴一侧,没有斟过酒的干净酒杯,又自顾自倒了一杯那酒壶之中的仙酿,缓缓端起来凑在鼻子下面闻了闻。

“薛城隍上给父皇的奏表里提了很多人,本王出京之前有幸看了一眼,一大堆州城隍的名字后面,竟然还跟着一个小县城隍的名字,叫…”

少年似乎是有些语塞,好像是突然想不起来那个县城隍的名字叫什么了一样,于是转过头看了眼那拢袖老人,笑道:“郑常侍,叫什么来着?”

老人闻言并无表情变化,只是微微弯腰,躬身道:“禀王爷,叫丁元辉。”

“哦对!”锦衣少年抬起另外一只手,轻轻敲了敲额头,似乎是有些懊恼于自己的脑子记不住事。

随后,他笑眯眯看着堂下那花红柳绿跪了一片的满地神灵,笑问道:“丁城隍是哪位?今日来了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