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话是武王说的,众人自然不会表露出异议,再加上杨戬等人看见扶苏,莫名生出一股好感,只记得对方朗月清风,不会是那样的人。
“诸位好,在下扶苏。”
就像是大家搞不懂胤禩是怎么混到妲己身边的,也没搞懂扶苏是怎么这么快收获了姬发的信任。
但秦人只记得这很正常,他们长公子不心直口快的时候,还是很能唬住人的!
更何况秦人基本都是长公子吹,看到这一幕,他们只觉得骄傲又平常,谁会不为他们的长公子折服呢?
而夜深人静时,姬发抚摩着大哥送给他的玉佩,想到遇见扶苏时,他说的话,忍不住低声呢喃:“大哥,扶苏是你送来助我的,对吧……”
……
殷历550年,牧野战败,纣王自焚于鹿台。
姬发砍下其头颅,悬挂在大白旗上示众,宣告商朝正式灭亡,并于高台上宣告了周朝的成立,以及“天佑则顺天,天不佑则逆天”的宣言。
西周初立,百废俱兴。
还未定都,姬发在朝歌的临时宫殿中处理各项事务,礼制草创、诸侯安抚、流民安置……桩桩件件都压在这位新王肩头。
“大王,扶苏求见。”内侍的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殿内的寂静。
姬发搁下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眉宇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松动:“宣。”
扶苏一身素色布袍,步履轻缓地走进来,不同于宫中臣僚的肃谨,他眼底带着几分少年人的清朗:“大王连日操劳,案牍如山,臣看在眼里,实在忧心。如今朝歌新定,街巷重整,不如随臣出去走一走?看看这新生的都城,也让心神松缓片刻。”
姬发望着窗外透进来的阳光,沉默片刻,终是点了点头。连日被政务缠缚,他确实需要一丝透气的空隙,更何况,扶苏对他而言,总是不同的,他信得过。
随扶苏走出临时宫殿,脚下的青石板路尚带着新铺的冷硬,两旁的屋舍有大半还在修缮,工匠们的凿木声、孩童的嬉笑声、商贩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透着一股劫后余生的鲜活气。姬发看着这一切,紧绷的下颌线条柔和了些许。
然而,走着走着,喧闹声像是被无形的手掐断了一般,戛然而止。方才还穿梭往来的行人、忙碌的工匠、嬉闹的孩子,竟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整条街道空旷得只剩下他与扶苏的脚步声,风卷着几片枯叶掠过墙角,发出细碎的声响。
姬发的脚步顿了顿,却没有丝毫惊慌。他侧头看向身旁的扶苏,眼中带着几分疑惑,却不见戒备——他知道扶苏绝不会害他,这突如其来的寂静,定有缘由。
扶苏迎着他的目光,什么也没说,只是抬手朝前方示意了一下,唇角噙着一抹意味深长的浅笑。
姬发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顺着他示意的方向继续前行。越是往前走,空气中似乎弥漫开一种古老而威严的气息,像是沉睡了千年的巨兽正缓缓苏醒。
路的尽头,两道身影并肩而立。左侧的青年身着赤色长衫,面容隽秀,眉宇间带着股难以掩饰的灵气;右侧的青年则穿着明黄色锦袍,身姿挺拔,眼神里却带着漫不经心的笑意和慵懒。
两人之间的地面上,斜斜插着一把剑。
那剑实在太过夺目,纵然剑身在鞘中,也仿佛有流光在剑鞘上游走。剑柄上雕刻着繁复的纹路,似山川起伏,如星河流转,剑鞘上的纹饰更是让姬发心头猛地一跳——那是他在祭祀轩辕黄帝的壁画上见过的图腾。
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从心底涌起,姬发三两步走上前,脚步因急切而微微发沉。他对着两人拱手行礼,语气中带着按捺不住的颤音:“敢问二位,这可是轩辕剑?”
听见“轩辕剑”二字,赤衣的刘据和李承乾含笑对视了一眼,眼间划过默契的流光,可算是来了,开演!
刘据:“武王,你来了。”
李承乾:“此剑是轩辕剑,亦是人皇剑。”
说着,两人盯着姬发,异口同声:“非人皇不可拔出此剑,武王,可敢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