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吴副院长和王所长的疑问,宋远笑道:“这颗芯片,市场价200美元1片,里面有2100个晶体管!这个屏幕,千树公司能够自产,价格大概50块人民币。”
“剩下的塑料、电池都不值几个钱。如果我们能大规模生产自产这芯片,价格完全可以控制到100块人民币以内!”
吴副院长和王所长顿时心动了,400美元1台的计算器用不起,100块人民币一台的话还是可以买上一批的。
宋远笑道:“所以千树希望在广州投资1000万美元,建立一套完整的从晶圆开始的生产线,前期就生产计算器、电子表等等这些小玩意!”
吴副院长点点头,觉得这个主意挺靠谱。不管怎么说68式光刻机也是世界领先肯定不能放到港岛,放到广州就没问题了。
“行,我和计委、四机部协调一下!”,说完吴副院长把计算器往口袋一装转身就走,王所长见状连忙有学有样的收起计算器跟了上去。
开玩笑,这一个好几百美元的好东西,都拿到手里了还能还回去?狗大户的东西不抢白不抢!
宋远在后面无奈摇头,不过带上这些计算器就是送人的,他也不心疼。
电子工业当然归四机部也叫电子工业部管理,八十年代期间出过不少大佬。宋远先到外贸部汇报了一下工作,又找到了四机部。
四机部一听宋远的汇报高兴起来,外贸部下属的公司掏钱建设电子工业,还有这好事?
很快由外贸部、四机部、科学院联合把请示打到了上面,看在技术有突破、又有美元的份上上面很快就批准了这一项目。
计委同意千树公司投资1000万美元在广州建立千树电子公司,下设有晶圆厂、光刻厂、组装厂、LED显示器厂等四个厂,编制3600人,主要生产各类电子产品。
宋远又跟着王所长去看了看目前的硅晶圆生产,结果也是让人有喜有忧。
喜的是我国59年就生产出来了单晶硅,61年就拉出来了纯度为7个9的硅单晶棒;忧的是目前还没有成熟的2英寸晶圆生产线。
没办法,继续砸钱吧。宋远和王所长他们谈好,前期自己从国外进口一条2英寸的晶圆厂生产线,但国内要尽快仿制并往3英寸乃至6英寸上升级。
好在这时候2英寸的晶圆厂设备并不复杂,目前已经开始普及3英寸的晶圆厂,还是能买到的。
历史上德州仪器是1969年就建成了3英寸晶圆厂、英特尔是70年建成,主要生产4004等芯片。而我国是1984年才引进了第一条3英寸晶圆厂。
接下来宋远先通过英国从美国的德州仪器买下来了一条淘汰下来的2英寸晶圆厂全套设备,又转手送到港岛,再从港岛运回国内。
这时候美国有五十多座2英寸的晶圆厂,占了全球80%的产能,竞争十分激烈。德州仪器正在建设3英寸晶圆厂,就把一条2英寸晶圆厂淘汰了。
这条2英寸的生产线一到,在四机部的主持下国内大大小小来了二十多家单位上百名科研人员,一边帮忙一边偷师。
四机部为了这个厂也是花了大力气的,这些专家还有从全国调来的数百名有经验的工人随后都会留在厂里,也让宋远体验一回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好处。
晶圆厂的核心是单晶炉,就是一个锅炉模样里面有石英坩埚来加热硅原料拉出晶棒。有了合格的硅晶棒再切割、封装后送去进行光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