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中。
朱翊钧坐在龙椅上,手中拿着奏疏,正在认真看着的时候,陈矩快步走了进来。
“陛下,天津转过来的奏表。”
“是,朝鲜国王李昖的。”
朱翊钧闻言,将手中的奏疏放下:“李昖的奏表。”
“是,陛下,李昖已经到了天津了。”
朱翊钧眉头皱起,这个李昖什么情况,怎么又来了。
李昖。
男。
朝鲜族。
现任朝鲜国王。
因为一项朝廷在辽东的十年大计,他与北京有了不解之缘。
根据朝廷的计划,在万历十五年,辽东大地上的女真各部,要迁移超过十万之众前往陕西都司。
这个庞大的移民国策,由两位实权国公,靖国公戚继光,宁国公李成梁坐镇中枢指挥。
具体的操盘手,就是戚金,麻锦,与李如松,兵部。
辽东大地上,自从中央朝廷颁布了移民政策后,戚金,麻锦,李如松,三个关外的将领,都处于忙碌中。
不到两年的时间,大明朝通过在关外强大的军力,与威慑力,迁移了超过四万多的野人女真到了西北。
现在更北方的野人女真,为了不迁移户口,只能被迫西迁,往更加寒冷的北方而去。
而为了完成kpi,关外的具体施行者,只能把目标转移到了海西女真各部,建州女真各部,甚至朝鲜女真也同样受到了波及。
朝鲜王室为了巴结大明辽东的实权派将领,同样也是为了积极配合宗主国,也出动兵力配合大明辽东军一样,查户口,驱赶,捉人……
为此,朝鲜国主亲自来到北京表功。
他在万历十年初入了一次北京城,受到了中央朝廷的热情款待,但那次陛下因为张居正去世,十分悲痛,并没有召见李昖。
第二次是在万历十年的七月。
这个时候,天子已经从悲痛中走出,在武英殿召见了他,也是这次,御赐下了一支烧鸡……并开天恩,让国主当着自己的面吃完。
朝鲜国主高兴的,还真吃完了。
而这次他又来了。
这一日,是大明万历十一年的九月,刚刚入秋。
不到两年,来北京三次。
这是朝鲜国建国百年,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朱翊钧看完李昖朝见的奏疏后,都愣了一下,真把北京城当家了,经常回家看看吗?
难不成是因为上一次到来,没有领到什么贵重的封赏,感觉跟自己带来的礼物不成正比,亏了,想要再来领赏。
这个时候,李昖的船队已经停在了天津港。
前面两次,都是符合正常的流程,先上了表,北京方面答复后,他们才出发。
可这次,跑到了天津,才上表,这摆明就是怕大明的天子不同意,来了个先斩后奏,在怎么说,都到了天津了,不能再让天子亲自册封的国王原路返回吧。
“这个李昖啊,有趣,有趣啊,既然来了,就让他入京吧,李成梁最近不是跟下属同僚嚷嚷着身子骨都生锈了吗,就让他去见见他老朋友去。”
“是,陛下,奴婢这就去宁国公府传旨。”
按照惯例,天子册封的藩属国国王到来,大明朝廷是要高规格接待的,李成梁作为国公,身份合适,且他与李昖早些年也认识。
李成梁当年威震辽东,不仅是女真人的爹,还是朝鲜王室的爹。
他跟李昖确实有交情,甚至之前还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了。
说来也巧,前两次李昖到北京城的时候,李成梁还专门跑出去巡查军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