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毓、王肃、王昶、王观、王基……不计其数。
而吴蜀二国相比之下,就显得局促的多了。
话说回来,行军入夜,各军扎营,枢密副使刘晔承担了曹睿身侧类似参谋长一般的角色,按例来到军帐之中,为曹睿汇总着今日的消息。
“按曹肇、蒲忠二部数日前的分派,此二部共计一万一千步卒在今日应已到达广陵。毌丘俭麾下除胡质部五千人外,余下约三万一千众此时应已都集中到了广陵故城,随时准备待陆逊船队到来之后南渡过江。”
“满将军所部一月一日从江陵处签发的军报,费耀所部已经从西侧绕过江陵,强攻占据了大江以南的乐乡,留下三千士卒戍卫,在江陵西、北、西南三侧建立了初步优势,且预备发动对江陵城西南中洲的攻势。”
曹睿略微沉默了几瞬,而后打断了刘晔的话:“若朕所记无差,这个中洲就是百里洲吧?”
刘晔点头:“陛下圣明。”
“依照江陵左近地形来论,江陵城分为新旧二城,合为一体。北城为旧城,刘表之时多次加固。南城为新城,是昔日关羽所筑。江陵城护城河向东南延伸,凡二十里可达汉津渡口。”
“而江陵城西南方的大江之上,自西向东有三座沙洲立于江中,分别为枚回洲、景里洲和燕尾洲。”
“枚回洲面积最广,地占百里之多,故而又名百里洲,也名中洲。黄初三年大将军率军攻江陵之时,孙权遣宗室将军孙盛统兵万人在中洲驻守,在中洲之上立坞堡以为防守,张郃率军强渡大江攻克中洲,故而成其巧变之名。”
曹睿啧了一下:“刘卿,朕素来以为张郃的巧变之名是他战术多变而得名,却不料竟是从这里得来的?”
刘晔也是微微一怔。陛下如此问话,这种熟悉的感觉倒像是回到了自己做侍中之时一般,连忙拱手应道:“回禀陛下,之所以称张郃巧变,是因为其领步军、骑军皆能作战,也可在横渡大江强攻沙洲,在所有地貌皆能因地制宜选择战术,故而称其‘巧变’二字。”
“好,朕知晓了。”曹睿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枚回洲、景里洲和燕尾洲对吧?”
“是。”刘晔继续禀报:“中洲最大、景里洲次之、燕尾洲最小可以忽略不计。陛下,若说到景里洲,其内还有一桩旧事。”
“哦?”曹睿不由得摇头失笑:“江陵故事如此之多?看来朕日后倒是要亲自去此处巡视一番,看一看此处的沙洲了。”
刘晔缓缓说道:“还是那一次攻江陵。当时大江水浅,夏侯尚率军驻扎在景里洲中,欲作浮桥勾连南北,自以为得计,将此事禀报给了驻扎在宛城协调诸军的先帝。当时董公随在先帝身侧,进言说景里洲虽然重要,但春日不知何时就会涨水,吴军水军占优。若吴军毁去浮桥,夏侯尚所部恐有全军覆没之忧。”
“先帝赞同董公之论,从宛城给江陵军中下了急诏,令夏侯尚率军北返。夏侯尚依令而行十日之后,江水暴涨,董公之言应验,当时先帝有将董公之才比作张良、陈平一般之语。”
曹睿笑着指了指刘晔:“刘卿你看,这便是大魏战事丰富的好处了。打了多少年的仗,就算江陵各处都被吴国所据,但大魏依然知道何处地形最为紧要、何处该攻、该何时攻。”
“满将军是准备怎么攻中洲的?”
满宠军报已经被刘晔尽数记在了脑海之中,未及多想,刘晔便答道:“满将军准备以骑兵威吓、以步军为主力,在汉津渡的北、东两侧作势佯攻,将吴军兵力吸引到汉津渡一带防守,进而令后将军费耀寻得机会舟船齐发,抢占中洲。”
曹睿抬手打断了刘晔之语,评价道:“这是声东击西。兵法就是如此,虚虚实实,万般变化最终还是要倚多为胜,毕竟朝廷兵力在江陵比吴军要多。朕猜测,满将军定然说过什么诸葛瑾战力不堪,若进攻顺利就佯攻转为真攻了?”
“陛下明鉴。”刘晔吸了口气,拱手道:“满将军的确是如此说的。他本人居东指挥,费将军于西进攻,文将军所部骑兵在江陵城北、东、西三侧驻扎随时准备策应。”
“嗯,中规中矩。”曹睿道:“满将军还是如此持重,持重虽好,他在江陵这一路本就不是要冒险的。”
曹睿看向刘晔:“但刘卿也要为朕给他送一封私信去,告诉他该谨慎的时候谨慎,若战机出现也不要分外谨慎。告诉他吴国如今的大将军诸葛瑾在军略上与陆逊、朱然、全琮这些人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让他放心施为。”
“诸葛瑾没他担忧的那般强。”
“是,臣记下了。”刘晔点头应下,而后又道:“江夏一路,夏侯儒所部依旧是在夏口以北与吴军对峙,争夺夏口以北所有陆地的主导权,仗越打越呆,双方近似达成了筑垒对峙一般的仗了,没什么好说的。”
“而皖城一路,桓范部自从渡江之后,一直便没有消息传来,按照时间来算,若一切无差,桓范部应该至少到达柴桑了。”
曹睿轻叹一声:“这六路大军之中,扬州三路军队最为充裕,无论水军还是步军、骑军皆是如此,国家多半的粮秣和军资都囤积和消耗在了此处。满将军可以持重,夏侯儒可以对峙,唯独辛苦了桓范一路进击不停。”
刘晔在旁宽慰道:“陛下不必担忧。两万步军,又有五千中军精骑随他。且统辖骑兵的孙礼也是用兵稳重妥帖之人,桓、孙二人一并用兵,自当无虞。”
“但愿吧。”曹睿从容说道:“他这一路最为辛苦,而且还一路深入敌境。待伐吴功成之后,朕无论如何都是要多赏赐桓范些的。”
“正当如此。”刘晔顺着曹睿的话说道。
曹睿忽又看向了刘晔:“刘卿的身子近来怎样?”
刘晔本能的应道:“臣身子全无问题,已经尽数好了,不劳陛下忧心。”
“那就好。”曹睿点头,也不与刘晔再深究下去。